APP下载

水稻不同机插植密度对比试验初报

2018-01-31周月新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12期
关键词:桂平市叶龄株高

引言

桂平市是广西粮食主产区,年水稻播种面积122万亩,机械插植面积40万亩,占播面积的32%。为了探索最适宜的机械插植密度,在广西桂平市石龙镇进行水稻不同机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插植规格为30cm×16cm处理,综合经济性状最佳。

水稻机械插秧是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的重要环节,推广机械插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适合的插植密度,更能节本增效。为了探索最佳插植密度,为生产提供依据。本试验于2015年早造在桂平市石龙镇福平村实施,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及材料

试验地点落实在石龙镇福平村5队。试验田为地势平坦的垌田,肥力中等,土质为粘壤土,前茬为冬种马铃薯。江苏产富来威2Z-455和小精2ZX-430A手扶式插秧机;机插硬塑秧盘;供试杂交稻品种为Y两优143号;供试肥料:碳铵(含N17%),尿素(含N46%),氯化钾(含K2060%),过磷酸钙(含P20514%),15-15-15复合肥。

1.2试验设计

设6个处理,三次重复,随机排列;处理A:插植规格30cm×12cm;处理B:插植规格30era×14em;处理c:插植规格30cm×16em;处理D:插植规格25cm×12cm;处理E:插植规格25cm×14cm;处理F:插植规格25cm×16cm。

1.3田间主要管理措施

1.3.1播种育秧

试验于3月17日播种。采用机械插秧硬塑秧盘、本地基质播种育秧,育秧工作选择在桂平市振龙育秧工厂完成,播种量为100克/盘,20盘/亩。

1.3.2大田耙耕

在4月6日用拖拉机进行对试验地块进行耙耕,并施基肥。

1.3.3分小区机插秧

经一天沉稳泥浆后,于4月7日进行机插秧。秧龄20天,平均2.7叶,苗高15.5厘米。

1.3.4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

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田间管理。

(1)4月5日耙田施用基肥:碳铵18斤+磷肥18斤计;(2)4月18日施用回青肥尿素10斤,钾肥10斤;(3)4月23日施用分蘖肥:15-15-15复合肥60斤;(4)5月7日施用穗肥:15-15-15复合肥60斤;

1.3.5测定内容及方法

(1)进行生育进程记载;(2)每个小区定点10蔸,生长盛期每4-7天观测一次跟踪观察记录叶龄、株高及分蘖成穗等;(3)成熟后考察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包括株高、蔸有效穗、亩有效穗、成穗率、穗长、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等,各小区单打单收,测定实收产量。

2结果与分析

2.1叶龄、株高和苗数动态

叶龄动态:插秧时平均叶龄为2.7叶,分区插植之后对各小区植株叶龄进行记录。根据记录分析,结论是叶片发育动态差异不大,6月10日记录为现全部叶片13叶。见表2.2.1:

株高动态:插秧时平均株高为14.6厘米。分区插植之后对各小区植株株高进行记录。根据记录分析,结果显示株高发育动态相差不大,7月21日记录株高平均高度为124厘米。见表2.2.2:

亩苗数动态:根据记录分析,插植当天即4月7日开始进行亩苗数调查。几个处理分蘖高峰均出现于5月16日;7月21日收割时调查有效穗数,结果显示处理D:有效穗数最多301.5万苗/ha。见表2.1.3。

2.2对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经济性状考查结果情况详见表2.2.1。平均單产最高的是插植规格为30cm×16cm的处理c:8403Kg/h;平均亩产最低的是插植规格为25cm×12cm的处理D:7734Kg/ha。

2.3对生产成本及效益的影响

从表2.3.1成本及效益情况看,生产成本各处理一样,都是18662元/ha。平均亩利润最高的是插植规格为30cm×16cm的处理c:4026元/ha;平均亩利润最低的是插植规格为25cm×12cm的处理D:2220元/ha。

3小结和讨论

本试验表明,单产最高的是处理c(30cm×16cm),纯利润也最高。超级稻Y两优143号,在施肥水平为施肥和管理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每亩插植1.39万蔸,插植规格为30cm×16cm经济性状表现最佳,产量最高,纯利润最好,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作者简介:周月新(1968-),女(汉族),广西桂平人,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作者单位:537200广西桂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桂平市叶龄株高
不同叶龄移栽对四倍体水稻T569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棉花叶龄动态的模拟研究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广西桂平市实施“党员成长孵化大行动”
桂平荔枝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A Study on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