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色星期五:埃及清真寺“11.24”暴恐案

2018-01-31张勤林

轻兵器 2018年1期
关键词:西奈半岛西奈埃及政府

张勤林

“11.24”暴恐案事发与处置

按照伊斯兰教,每周的星期五是法定礼拜天,这天是聚礼日,凡成年、健康的男性穆斯林均须在当地的清真寺举行集体礼拜,有的清真寺允许妇女参加。集体礼拜的时间是当天正午太阳偏西13:30左右。届时,清真寺会传出悠扬的唤礼声,呼唤穆斯林去清真寺进行每周一次的例行集体礼拜。

2017年11月24日是星期五,在埃及北西奈省首府埃阿里什(E1-Arish)以西约40km处的比尔·阿尔阿比德镇(Bir al-Abed)的一座清真寺内,有500多人正在做礼拜。此时,大约25~30名恐怖分子分乘5辆越野车突然袭击了清真寺。恐怖分子挥舞着“伊斯兰国”标志性黑旗,身穿制服,头戴黑色面罩。袭击时组织严密。一组(约15人)向寺内投掷爆炸物并开枪扫射;一组(约5~6人)点燃清真寺周边停放的一些车辆,阻止人们外逃;另一组(约6~7人)设卡拦截并袭击救护车辆,然后乘越野车逃离现场。一时间,清真寺浓烟滚滚,爆炸声震耳发聩,哭喊声撕破寺庙,清真寺血流成河,305条生命瞬间窒息,128人身中数弹、生命垂危……。

埃及军方得知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立即采取处置行动。埃及空军对制造恐袭的恐怖分子发动空中打击,特别是使用无人机在距离恐怖袭击不远的荒漠地带发动反袭击,消灭了15名参与西奈半岛清真寺袭击的激进分子,摧毁数台车辆。同时,埃及安全部队对数个恐怖分子据点进行了打击,并派出重兵在地面搜索、追踪残余的恐怖分子。

“11.24”恐袭案发生后,埃及总统塞西表示,埃及将对恐怖分子发动“无情打击”。同时,向遇难者家属表示慰问,并为遇难者举行为期3天的哀悼。

“11.24”暴恐案主要特点

“11.24”暴恐案中,恐怖分子手段之残忍,伤亡民众人数之多,令世人震惊。这与恐怖分子在组织方式、采用手段等方面呈现的新特点有密切关系。

组织方式由“盲目型”向“计划型”转变

过去的恐怖袭击大多概略定向、盲目恐袭,而此次袭击事先制定方案,先是锁定目标——清真寺,而后瞄准时机——选择周五做礼拜人多时,再而恐袭实施——分组行动,最后达成目标——乘车而逃。整个过程组织严密、计划周到。

袭击手段由“单一式”向“综合式”转变

以往的袭击多是爆炸式恐袭或单独使用枪袭,而这次既实施爆炸,又使用枪袭。当人们想逃离现场时,遭到恐怖分子的猛烈射击,手无寸铁的人们纷纷倒下,躺在血泊之中。

恐袭主体由“独狼式”向“群狼式”转变

以往的袭击多是恐怖分子单个行动,而本次参加袭击的恐怖分子人数为25~30人,“群狼”集团突袭明显。

袭击目标由“军方”向“民众”转变

在恐怖袭击目标上,早前以针对穿制服的军人、警察及其使用的车辆为主,而这次袭击则针对的是穆斯林民众。

袭击地点由“著名”向“平凡”转变

尽管恐怖分子袭击埃及清真寺已发生过多次,但这次是一个不起眼的清真寺,是在距省会40km的一个静谧清真寺,或者说是警察部队、安保力量没有列为巡视重点的清真寺。

清真寺遭受恐袭的原因

这座清真寺遭受恐袭的原因,主要源于西奈半岛战略地位重要而埃及政府对该地区管控力量薄弱。

西奈半岛战略地位重要

埃及北西奈省位于西奈半岛。该半岛位于埃及东北部,与以色列相邻,西连通往亚、非、欧三大洲的苏伊士运河,也是埃及连接加沙地带、以色列、约旦以及沙特阿拉伯等国的枢纽,更是埃及与以色列两国的缓冲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从1940年代末到1967年,西奈半岛由埃及管辖。1967年第三次阿以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西奈半岛。1982年以色列在“埃以和平协定”的框架下,撤出西奈半岛并移除定居点。自此,埃及政府又控制了西奈半岛。

西奈半岛独特的战略地位,自然也成为恐怖分子施暴的重点地区。近年来,多次发生恐怖事件。

2014年10月28日,恐怖分子袭击了该半岛一处军方检查站,造成30余人死亡;2015年4月2日,该半岛发生多起恐怖袭击事件,造成30多人死亡;2015年7月1日,恐怖组织又接连突袭埃及北西奈省多个军警哨所和边防检查站,70名埃军士兵和平民在交火中丧生;2017年9月11日,埃及一支安全巡逻队在该半岛遭汽车炸弹袭击和伏击,造成18名警察和平民死亡。

频繁的恐怖袭击事件,使得西奈半岛的安全形势令人担忧。

恐怖极端组织在西奈半岛盘踞“碎袭”

2011年2月,穆巴拉克政府被逼下台后,埃及经济整体下滑,社会秩序混乱,埃及政府忙于应对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未能及时处理该半岛的安全威胁,西奈半岛几乎处于安全真空状态,为“基地”组织等恐怖势力的渗透提供了活动空间。

特别是近年来,“伊斯兰国”(以下简称“IS”组织)以及阿富汗、伊拉克等国家和地区的极端恐怖勢力不断加大对西奈半岛的渗透和扩张,最具威胁的“IS”西奈分支——耶路撒冷支持者组织在受到越来越严厉的打压后,以西奈半岛为根据地,转战该半岛东西南北中,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恐袭一次迅速逃离,实施“碎袭”之策,进而使西奈半岛成为极端组织盘踞的大本营。而西奈半岛埃及军队和警察力量的不足,使一些地区防范薄弱,难以应对不断壮大的恐怖势力挑衅。

“IS”恐袭显示恐怖组织新动向

随着“IS”极端组织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接连遭受挫败、丧失大部分地盘,特别是在伊拉克北部最大城市摩苏尔被政府军收复的情况下,这次恐袭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IS”极端组织存在“狗急跳墙”的可能性。“IS”组织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感”,一方面不择手段地发动恐袭;另一方面,针对面临的困境,穷途末路的“IS”组织在埃及的残余势力压力倍增,急于通过这类严重恐袭来提振士气和恢复影响。埃及政府和军方的防御措施

进入2017年以来,埃及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埃及议会于4月份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为期3个月的紧急状态,并在7月份、10月份两次宣布延长3个月紧急状态。清真寺袭击事件发生后,埃及政府除当時采取的应对措施外,还多措并举,誓言彻底消灭恐怖分子。

实施宵禁和交通管制

埃及军方宣布,在北西奈省首府埃尔阿里什市以及比尔·阿尔阿比德镇实施宵禁,加强交通管制,实施武装巡逻,对重点地区实施高密度巡查,严查恐怖分子。

推迟开放拉法边境

埃及政府出于安全考虑,原本打算从2017年11月25日起开放埃及与加沙接壤的拉法边境(Rafah Border),由于“11.24”暴恐案的发生,将延迟开放边境,以防恐怖分子借机混入埃及。

重拳出击,严厉打击

埃及军警连日在西奈半岛和其他地区对恐怖分子及其藏匿处实施拉网式搜捕,不放过任何可疑线索。例如,在与北西奈省相邻的伊斯梅利亚省搜查到一个疑似用于训练恐怖分子、策划恐怖袭击的农场,情报属实后迅速形成包围态势,并使用密集火力对农场内的武装分子进行打击,打死11名武装分子。警方在农场中缴获3支机枪、1支步枪以及无线电通讯设备、爆炸材料和大量弹药。

中国、联合国及世界各国对恐袭的谴责

2017年11月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埃及总统塞西致电慰问,向“11.24”恐袭案中的无辜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向塞西总统、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致以诚挚的慰问。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方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对这次恐怖袭击予以强烈谴责。中方坚定支持埃方维护国家安全稳定、打击恐怖主义的努力。

联合国安理会也发表声明,“以最强烈的言辞”谴责这一“恶毒和懦夫式的”恐怖袭击。声明指出,必须将此类恐怖主义行径的实施者、组织者、资助者和支持者绳之以法。

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也强烈谴责这起针对信徒并亵渎宗教场所的“罪恶”、“卑鄙”的袭击,并表示摩洛哥将和世界各国一起打击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

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伊拉克、也门、巴林、约旦、阿曼、土耳其等多国也对这起袭击事件予以谴责。

从这些谴责的声明中可以看出,“IS”组织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为此,国际社会应通力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编辑/曾振宇

猜你喜欢

西奈半岛西奈埃及政府
“嘟嘟车”,再见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哈西奈德脂质体的制备工艺
埃及新苏伊士运河8月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