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大综合治理力度 扎实推进生态建设

2018-01-31吕梁市水利局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沟域专业队淤地坝

吕梁市水利局

1 市域简况与“十三五”水土保持情况

吕梁市地处黄土高原晋陕峡谷东岸,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以水土流失严重和经济贫穷落后而闻名。在2.1万km2的国土上,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47万km2,占到国土总面积的70%。这片黄土地,既是革命老区,又是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是吕梁农业生产落后、制约全市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首患之一。

为了根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加速脱贫致富奔小康,吕梁市委、市政府把水土保持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重要抓手,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十三五”期间,全市的淤地坝建设数量达到1.2万座(其中大中型淤地坝577座),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累计达到8 295.9 km2,新增治理度8.9%,累计治理度达到56.5%。水土保持工作的持续推进,使我市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2 2018年度水土保持工作推进情况

为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打破生态环境极端脆弱与深度贫困问题互为因果、相互交织的恶性循环,实现“在一个战场上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综合治理两场战役”的既定目标,吕梁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与省水利厅签订了“水利兴吕”战略合作协议,为水土保持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围绕“水利兴吕”,我市持续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治理力度,在改善生态环境和当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助推农民群众增收,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2.1 狠抓亮点试点工作

为实现“治水保土、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目标,市水利局积极配合省水利厅开展水利水保科技示范推广和省水保所王家沟试验基地的土地置换工作,建设院士工作站野外试验基地,共同筹建山西水利水保博物馆,努力在全省率先打造吕梁山区水利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基础平台、示范推广基地、科普教育窗口和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的典范,提高水利水土保持科技贡献率。

2.2 狠抓重点水保项目建设

2018年,省厅下达我市水土流失治理任务4.75万hm2,经过上下努力,至9月底,已完成3.89万hm2,占全年任务的81.9%。临县、石楼、兴县3个县,承担坡改梯1 266.7 hm2任务,目前石楼县的工程已全部完工,临县完成总工程量的50%,兴县正在积极开展招标工作。今年省厅下达我市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28座,由于资金整合,全市落实了24座,现已竣工12座。交口、兴县、石楼3个县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任务,正在积极进行资金协调,其中交口县已完成工程量70%。

3 经验及做法

3.1 资金倾斜贫困县,助推生态园区建设

习总书记视察山西期间,提出“水利工程项目要向贫困村和小型农业生产倾斜”。为此,吕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实施工程的重大决策,要求水利工程项目要向贫困村和小型农业生产倾斜。水利部门为促进红枣产业园区建设,以充足的水源保障红枣提质增产,保证农民特别是贫困人口增产增收。截止8月底,水利部门累计下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资金8 399万元,其中下达到贫困县8 294万元,占到总投资的98.7%,为全市贫困地区的生态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3.2 组建水保专业队,增加贫困农民收入

习总书记视察山西期间,提出“生态保护项目要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市水利局积极开展水利水土保持专业队组建及运行管理机制试点工作,积累可复制、可向全市推广的经验。临县印发了《水利水土保持专业队组建管理办法》等制度,并组建了28支水利水土保持专业队,把投资100万元以下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采取议标的方式全部由水利水土保持专业队负责建设,专业队中60%的人员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此增加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

3.3 发展沟域经济,推行产业改善生态

市水利局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单元,对50条流域进行试点,形成了高效设施型、封禁治理舍饲养殖型、生态经济型、生态旅游型、坝系治理型、科技示范型等6类沟域经济模式。通过发展沟域经济,全方位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山区农民群众稳步脱贫。省委督导检查我市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情况时,把我市发展沟域经济的模式作为正面典型给予肯定。

3.4 加强组织领导,提高防汛责任意识

我市始终把淤地坝防汛作为事关水土保持全局的重中之重来抓,实行了以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级防汛责任制。要求各县将淤地坝防汛纳入整体防汛管理体系,切实加强淤地坝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大中型淤地坝逐坝编制防汛应急预案,做到“防有法、抢有力、撤有序”。

4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4.1 投入资金严重不足

吕梁属全国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政府财力十分有限,重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长期不能到位。特别是近几年来贫困县将上级水土保持投资进行统筹整合使用,导致水土流失治理投资严重不足,使投资不足与治理任务繁重形成突出矛盾。

4.2 重建轻管现象比较普遍

重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完成验收移交所在乡镇或村委后,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水土保持工程运行管护不到位,建设成果得不到有效巩固,民生工程难以持续为民受益。

4.3 水土流失治理难度加大

截止目前,全市仍有水土流失面积6 400余km2需要治理,扣除1 900 km2的裸露岩石或难以治理的面积外,还有4 500 km2的面积治理难度很大,均是难啃的“硬骨头”。

5 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将继续按照“水利兴吕”战略思路,坚持生态和扶贫相结合,采取得力措施,强力推进水土保持工作。

5.1 加强领导,注重考核

市水利局将按照省委骆惠宁书记提出的抓改革要求,通过引导社会投资、政府重点扶持,扎实有效开展工作,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对各县(市、区)和相关市直单位进行严格考核。

5.2 加强督查,落实整改

市水利局将加大对各县(市、区)水土保持工作的督查力度,随时了解各县(市、区)工作的进展情况。对工作进度缓慢、推进乏力的要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多次督查后仍然没有实质性进展的要通报批评,对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并在年终考核评比中予以体现。

5.3 典型推动,示范引领

市水利局将继续加大对小流域综合治理予以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大力扶持,通过典型推动、示范引领,在全市推广特色沟域经济产业发展经验,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5.4 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为了搞好全市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市水利局将加强水土保持宣传,以增强全体民众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特别是要增加对建设生产项目的水土保持法制宣传,进一步提高认识,有效防治人为水土流失。

猜你喜欢

沟域专业队淤地坝
陕西榆林地区无定河流域淤地坝遥感解译
淤地坝坝系工程除险加固施工时序安排探讨
对建设水域救援专业队的思考
孟津县沟域经济基本情况及发展建议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战略思考
关于组建消防救援潜水专业队的思考
孟津县沟域经济基本情况及发展建议
坝系工程除险加固时防洪标准和洪水组合问题探讨
京津冀跨区域生态文明沟域规划出台
“沟域经济”:探索山区经济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