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膜与眼表损伤与修复

2018-01-31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44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眼表

周 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翼状胬肉在临床中是一种普遍常见的眼科疾病,患者发病后可见三角形增厚的球结膜组织,组织一般入侵生长至患者的角膜处,由于其生长位置的特殊性,患者常常会感知到眼部的不适以及出现充血等情况,不但影响了患者的正常视力同时从外观美感上也对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患者容易出现自卑焦虑的心理[1]。基于此,在现研究中,深入分析对翼状胬肉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治疗后,对患者术后眼表修复及功能恢复的影响。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筛选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入院接受诊治的100例(100眼)翼状胬肉患者,平均分配为A组与B组。A组50例(50眼)中,有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区间50-62岁,平均年龄(52.16±1.40)岁;2组50例(50眼)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区间50-64岁,平均年龄(55.31±1.82)岁。将2组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未发现显著差异性(P>0.05),可作对比研究与分析。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情同意,并自愿纳入本次研究中,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修复方法

2组患者均在术前给予利多卡因行表面麻醉。A组50例(50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即在显微镜下将胬肉组织的头部同接触部切开,分离出结膜组织和胬肉,再钝性分离胬肉剩余部分直至泪阜,将分离完成胬肉组织剪出并清理干净。在角膜缘的上方对薄层球结膜组织进行分离,将角膜缘上皮组织剪下并将其移至巩膜暴露区域,保证移植的角膜缘能够同巩膜区域的角膜缘连接,最后应用10-0的缝线将断层缝合并固定移植的角膜片,清理血块并排净气泡后手术完毕;B组50例(50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治疗,即翼状胬肉切除方法与A组一致,切除完毕后在距离角膜缘3mm处做一平行切口将球结膜剪开,将球结膜同眼球筋膜分离,对获取到的薄层球结膜组织进行大小蹭凉,并剪下与其大小相同的结膜片,向上平行移动到巩膜暴露的区域,让结膜片的角膜缘同另外一侧角膜缘相连接,最后应用10-0的缝线将断层缝合,确认结膜植片固定于巩膜暴露区域,排空气泡并清理血块,术毕。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同步记录2组的不适症状分级情况、泪膜破裂时间(BUT)(术前、术后30d、术后90d)。

1.4 统计学方法

在SPSS21.0统计软件中算出本次研究所有数据,(x2)(%)分别表示计数资料,(t)(±s)分别表示计量资料,(P<0.05)则表示为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的不适症状情况

A组的O级45例(90.00%),1级19例(38.00%),2级5例(10.00%);B组的O级36例(72.00%),1级8例(16.00%),2级2例(4.00%)。2组的不适症状分级比较,差异较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2组的BUT情况

A组术前BUT(10.26±2.50)s,术后30d(10.65±2.41)s,术后90d(12.90±3.02)s,B组术前BUT(10.45±2.81)s,术后30d(11.71±2.30)s,术后90d(14.31±3.11)s;2组在术前的BUT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后30d、术后90d的BUT均明显少于B组,差异较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翼状胬肉的发病原因是由于结膜组织出现慢性炎症而导致的增生现象,可单眼发病也可双眼发病,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且手术方式的选择性较大。因此,经大量的研究,发现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患者术后的复发率以及对眼表的损伤[2]。但同时,手术治疗后翼状胬肉患者的眼表会出现一定的改变,选择对于患者眼表具有修复作用的手术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在彻底将胬肉组织切除清理的同时还应当降低手术对眼表组织结构的破坏,部分手术方式将胬肉头部组织切除是会影响患者术后角膜创面的恢复情况,恢复时间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3]。本次研究中,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的基础上分别联合了结膜瓣移植以及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移植术能够避免出现结膜瓣反转的情况,更好的将已经暴露的巩膜区域进行修复。单纯翼状胬肉切除导致患者泪腺分泌减少的原因可能与手术方式导致泪膜稳定性降低有关,以及术中使用的麻醉剂量、操作方法也会破坏眼表的正常机制。总之,2种手术均具有一定成效,但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对翼状胬肉患者具有重大意义。

本研究表明,2组的不适症状分级比较,差异较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2组在术前的BUT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后30d、术后90d的BUT均明显少于B组(P<0.05)。

综上所述,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不适症状较轻,能明显提高患者BUT,对角膜与眼表损伤的修复作用更突出,医疗价值高。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眼表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
飞入眼睛里的“翅膀”
短时间电脑屏幕阅读对大学生视功能和眼表的影响
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
基层医院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眼表观察与干预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眼表热化学烧伤后重度睑球粘连的疗效观察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