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2018-01-31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党务党组织党员

邹 刚

(沈阳大学 纪委监察处, 辽宁 沈阳 110044)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基础的领导者、体现者和执行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基层组织工作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形势更加紧迫,所以必须科学理性地分析新状况、新需求,对症下药,适时转变工作方式方法,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管理和服务功能,以实干精神敢于攻坚克难、积极作为,努力开创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新局面。

一、 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体系

制度建设是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坚实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主体,它拥有决策权和管理权,要切实发挥党和政府的引导者、协调者、管理者和监督者的作用,就必须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在中共中央出台的《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制度上的顶层设计,严格规范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思想行为,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1. 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积极开展对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严格组织生活,切实提高“三会一课”质量,定期开展党员党性教育活动,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的要求,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和严肃性,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好党员管理与考核工作。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与服务功能,扩大基础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强化对地方社会经济的政治引领和群众服务,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足问题,促进基层党组织整体水平提升。

2. 进一步创新基层党员干部日常管理制度,推行党务公开和民主评议

强化对党员的动态管理,建立党员申请报告制度,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状态。建立流动党员归档制度,设置流动党员档案,对其基本情况、就业状态、工资薪酬、参加党支部活动等情况进行详细记载。严把党员入口关,将素质高、能力强、信仰坚定的同志选拔到党员队伍中,切实提高党员质量。加大对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度的设置力度,创造条件,构筑平台,促进基层党员实现经常性的学习教育,切实形成从严治党新常态,激发他们参与党内生活、服务社会的积极性,提高基层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1]。

3. 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完善责任机制

要完善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民主评议制度,对党员作出客观公正的党性分析评议意见,按照规定对不合格党员妥善地进行组织处理。要设置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完善责任机制和问责机制,把基层工作落实成为硬指标任务,细化量化考核标准,提高考核奖惩的透明度,细化到人,责任到岗,严格责任追究。建立完备的群众监督体制和监督渠道,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营造密切的党群关系。要充分发挥考核结果的激励、监督作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二、 进一步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

基层党组织处于中国社会执政体系底端,直接面向基层群众,是领导和组织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任务的最直接的执行者、组织者和宣传者,其影响力和作用力非常重要。据调查,目前我国现有基层党组织已达436 万个,基层党委20.9万个,总支部27.1 万个,支部388 万个。城市街道、乡镇、社区( 居委会)、建制村已建立党组织分别已经达到99.97%、99.99%、99.53%、99.99%;机关单位已建立党组织的占比达99.6%,事业单位已建立党组织达92.7%;公有制企业已建立党组织91.0%,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总体上比较广泛全面。但是,基层党组织的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争取达到全覆盖,以期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职能作用,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与号召力。

1. 全面推进党在各领域各行业的基层组织建制,进一步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要以地域和单位为主,根据实际状况,设置基层党组织的机构建制,对于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单位,可以采取“ 联合、挂靠、选派、统建”等方式,积极开展党的基层工作。在非公有制企业和新兴社会组织中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建构,增设党支部机构,明确党支部委员的工作分工,科学划分各党小组,健全党的组织生活,积极有效地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吸引这些领域的民众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2. 积极建立流动党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流动党员中的影响力

要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社区、农民合作社、行业协会、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广泛设立流动党组织,以流动党支部和基层党小组形式,严格组织生活,以增强流动党员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和严肃性,健全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和联系制度,定期开展流动党员党性教育活动,注重对流动党员的政治引导和思想服务,使其增加对党组织的认同感,自觉接受基层党组织的管辖。

3. 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边缘化”问题,不断增强工作效能

各级基层党组织要明确自己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履行自身职责,指导、帮助和协调部门工作,严禁在工作中出现缺位和错位现象。督促基层党员干部树立发展意识、问题意识和服务意识,勇于担当基层工作重任,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努力推动基层业务发展[2]。

三、 抓好党员队伍管理,提高党员质量

基层党员是党执政的基础,直接担负着沟通党和群众关系的重大职责。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员队伍战斗堡垒作用,就必须加强多层次、全方位的党员队伍管理,提高党员质量,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强化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党员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以不断提高新时期党员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1. 严把发展党员的“入口关”,不断充实基层党员队伍

坚持“公开选拔、德才兼备、好中选优”的原则,科学有序地选拔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保证党员质量。要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和程序,对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培训,改善党员知识、技能、年龄结构,定期进行思想交流和实践考验,引导社会中的先进分子积极向党组织靠近,真正把素质高、能力强、品德好的人才及时吸纳到党员队伍中来,壮大基层党员队伍。

2. 加大对基层党员政治生活和工作学习的日常管理

要进一步改进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教育模式,按照单位在职党员、离退休干部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创业流动党员、“两新”组织党员、个体工商户从业党员等类别,分类管理党员,规范组织生活,严肃党内纪律,组织党员开展各类活动,充分发挥党员优势。要科学有效地建立基层党员档案,对党员的思想、工作、特长、生活、家庭等情况进行详细的登记造册,掌握党员基本状况,及时对党员的思想波动和生活变动给予引导与帮扶。

3. 加强基层党员学习、教育、培训,强化党性信仰

创新党性教育方式,结合党员自身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党员意识,坚定党性原则,补好精神上的“钙”,实现党性教育的常态化和经常化。根据基层人员的素质、层次特点,采取定期举办培训班、上党课、专题研讨、举行报告会、实践调研、义务劳动等方式,对党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业绩、政治表现、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系统的、专业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提升业务水平,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具体性,打造过硬的党员队伍。

4. 树立优秀共产党员形象,营造党员模范带头的氛围和环境

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广泛宣传优秀共产党员业绩,增加基层党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特别要在各行业中树立党员中坚骨干和领军人物的光辉形象,打造他们示范带头的机会和平台,使他们成为优秀党员的楷模,以优良的作风带动广大群众,万众一心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四、 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方法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极大地拓宽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中介桥梁、运作渠道和阵地空间。必须科学判断战略机遇期形势,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即时性和超时空性,整合各种资源,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方式方法,找准发挥作用的着力点,拓展基层党建活动载体,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活力和效能。

1.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平台

在现代社会高科技时代,要适时改变传统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方法,建立“互联网+党建”平台,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工作网站,建立体现时代特色、导向科学的栏目和主页,实现QQ、微信、博客、论坛、微电影等资源共享,打造立体党建工作模式,加快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电子化、远程化建设步伐。要以大数据、云技术、智能终端平台为依托,扩大网络舆情阵地,拓展党员活动空间,架构基层党组织与党员群众交流沟通的桥梁,实现党建工作网络化动态互动,提升党组织和群众之间即时交流的效率。针对于网络空间加大监管力度和审查效能,制定预防应急备案措施,建立一套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网络监控体系,对现代技术传媒的传播内容和宣传方式进行有力监控,抵制庸俗、低俗文化传播,让基层党员在新媒体交流中获得正确的引导[3]。

2. 改变传统党建工作思维和方式,实现传统党建向智慧党建换挡升级转变

要提高基层党组织运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有效利用大数据手段,通过对基层党组织活动数据的整理、分析、论证与运用。建立网络数据库,实现基层党组织在管理、教育、培训、学习、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化发展。进行优秀党员业绩和党建知识的交流、讨论、学习,拓展传播空间,以降低基层党组织工作成本,丰富基层党建活动形式与内容,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力,增强党组织工作的灵活性与实效性。

3. 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形式,丰富基层党组织工作内容

有效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建好基层党组织工作阵地,进一步发挥报刊、电视、电台广播、手机、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作用。采用电影、电视剧、小说、小品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进行定期的网上学习、在线培训、党性宣传、信仰培育、实践探索等工作。鼓励基层党员参与网上论坛、博客、QQ群、微博、微信等互动交流,澄清思想,传播信念。与企业、社区、村镇组成党建联合体,拓展传播空间。打造品牌栏目,用最全面丰富的文献、理论、信息、影视作品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扩大党的政治影响和思想引领,使基层党员在喜闻乐见、耳濡目染的文化气息中陶冶情操、坚定信仰。

五、 全力提高党务工作队伍技能素质

基层党组织工作离不开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新时期要着力解决基层党务人员战斗力不足问题。 始终把质量作为选任、培训、考核党务工作人员的必备条件, 保持他们对基层党建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强化专业化技能培育, 增进基层党务人员的工作实力。 打造一支政治能力强、专业素质好、管理水平高、为民务实、勇于担当的基层党务工作队伍。 为基层党组织工作提供高层次、德才兼备的党务人才。

1. 设置严格的选任机制,始终把质量作为选任党务工作人员的必备条件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把那些德才兼备、政治觉悟高、有群众威信的党员干部充实到党务工作队伍工作中来,特别是要选拔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工作热情、创新能力、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年轻人从事党务工作,同时要适当改善和提高党务工作者的政治待遇、社会地位和物质奖励,尽量避免人才流失。

2. 建立完善系统的学习培训体制,不断提升党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

要将基层党务工作者纳入干部培训总体规划,采取灵活多样的量身定制的形式开展学习、教育、培训工作,从严从高要求,切忌一刀切。不断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素养,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确保他们主动作为,脚踏实地做好基层党务工作。把那些思想觉悟高、管理能力强、综合素质硬、服务意识浓的人才培养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基层党务工作者。

3. 设立党务工作者后备力量储备培养机制,稳定基层党务工作队伍

通过党务后备干部队伍人才库建设,积极稳妥地深化基层党务工作者后续队伍培养,严格坚持培育发展标准,保证党务工作者质量,破除党务工作者陈旧观念,强化锐意创新、积极作为意识,促进党务工作者作用增值,以满足基层党务工作的需要[4]。

六、 注重基层党组织工作全方位配套改革

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保障机制体制,注重综合力量作用,从领导机制、组织模式、财务支撑到场地使用、监督管理、协调共建等各方面都要形成一体化联动发展模式,实现全方位配套改革,齐心合力构建基层党组织工作共赢格局。

1. 营造全社会重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氛围与环境

搭建全社会的基层党建宣传教育平台,把党务工作有机融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项活动中,深入动员广大基层党员开展群众性党性教育活动。在推进社区建设,提升企业效益,开展乡村“三农”实践中,确保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与作用,让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深化全社会的党员群众对党组织的理解认同和自觉追随。

2. 完善驻区单位基层党组织之间合作共建长效机制

坚持齐抓共管、协力推进原则。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基层党组织之间要齐心协力开展双赢共建活动,有效设立双方单位党组织双向服务、联系交流的新平台,形成长效帮扶机制,架构基层党组织之间沟通桥梁,增进彼此了解与合作,积极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促进联建共促,实现基层党组织工作网格化的动态互动。

3.积极为基层党组织工作提供必备的资金、场地、技术等物质基础,配备充足的硬件设施

对基层党组织工作要予以积极支持,做好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场地供给等硬件设施保障工作。巩固网站建设、党建物资、信息数据库、多媒体设备、活动场地等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必需的物质基础,给予相应的充足资金和高水平人力资源投入。

七、 加快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机制创新

要不断加快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机制创新,要从领导机制、管理机制、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等诸方面创新,充分发挥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最佳整体效益。

1. 切实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领导工作

要建立健全基层党务工作领导机构,统一认识,统一部署,整合力量,提高领导组织机制建设和运行。要健全和完善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确立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工作责任制。党委是高校的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必须把握好党的建设方向,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实现党政互动。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创造性地推进基层党组织平台建设,把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作为今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切入点。

2.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

要根据现时代基层党员思想需求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要求,进一步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要积极构建科学合理、务实有效的管理体系,以完整、严密并且便于操作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详细规划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过程、结果和反馈,确保各项工作之间相互衔接,保持基层党组织活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以充分发挥管理制度在工作中的效能。要建立健全政策调控机制和交流沟通机制,在激励机制、惩罚机制、调节机制等方面及时搭建工作平台,倾听广大基层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与呼声,了解和掌握各种社会新情况、新问题。要建立法律约束机制,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实施的严肃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在狠抓制度落实上下功夫,切实做到领导依法决策、组织依法办事、成员依法行使权利和义务、工作依法运转,时刻保证工作实施的严格性和权威性。

3. 灵活设置新的工作模式

要充分利用新的社会平台和党建渠道,树立新理念,运用新手段,整合各种有利资源。要建设科学有效的调查监测机制,以强大的社会合力,把党员思想发展状况、社会舆论导向、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掌控在党的领导之下。一旦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可以从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把握信息,及时研究对策,增强基层党组织应对社会变化的反应能力,以此防患于未然,减少监测控制成本[5]。

4. 积极建构基层党组织价值引导机制

要充分利用现代社会传媒手段,建设公共舆论传媒平台,积极传播、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理想信仰,夯实主流文化阵地,保证主流意识形态的舆论导向。要建立抵制敌对意识形态的防御机制,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一些敌对社会思潮进行深刻的分析评判,将其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内,防止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诋毁和对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不良影响。要建立完备的引领机制,在教育、培训、疏导、沟通、审查、反馈等方面构建相应的激励制度,把党员考核表彰与职位晋升、工资福利、荣誉奖励等紧密结合,采取相关措施激发其献身精神,规范表彰的频率、奖项、指标和标准等,提升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水平。

5.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保障包括物质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效果保障,充足的保障能够保证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顺利运行。建立健全物质保障机制,就是要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硬件建设和必要的资金投入,提供必需的工作场地和工作设备,发放适当的工作报酬,增加基层党建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就是要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机构设置,提高党务工作者的理论修养和专业水平,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体作用和工作实效。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就是要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提供规范的制度,为理论宣传、党性教育、信念培育、活动普及等工作的经常性开展制定必要的规章条例,增强基层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建立健全效果保障机制,就是要完善成果考核、专业评判和社会评价等方面体制机制,对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活动及其理论成果给予考核与评价,以更好地调动广大党务工作者参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

[1] 李彩华. 论新形势下高校“网络党建”阵地建设[J]. 高教与经济, 2008(9):48-52.

[2] 刘金胜. 基层党组织党建载体创新实践探索[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4):70-71.

[3] 林莉,胡枚艳. 高校党建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创新探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4):42-44.

[4] 李庆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党建工作途径研究[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6):750-753.

[5] 李斌. 新常态下基层党建工作的再思考[J]. 消费导刊, 2016(6):366-367.

猜你喜欢

党务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清华党组织公开
新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党务宣传工作的创新思路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更要实行党务公开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感受参加党务干部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