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秋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18-01-31张艳红

中国农业气象 2018年1期
关键词:黄淮秋收大部

张艳红,刘 维,张 蕾



2017年秋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张艳红,刘 维,张 蕾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

2017年秋季(9−11月)全国平均气温10.6℃,比常年同期偏高0.8℃;平均降水量121.2mm,比常年同期偏多4.3mm;平均日照时数555h,比常年同期偏少35.5h。北方秋收区大部天气晴好,初霜期较常年偏晚;南方晚稻区受寒露风天气影响较轻,气象条件总体利于作物灌浆成熟及收晒。北方冬麦区大部土壤墒情适宜,利于冬小麦播种出苗,小麦长势良好。受“华西秋雨”东进北扩的影响,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西部、江淮、江汉及西南等地多阴雨寡照天气,导致秋收和秋播延迟,部分秋收作物发生霉变,河南南部、安徽北部冬小麦播种期较常年偏晚10~25d,长势偏差,油菜播种以来受湿渍害影响较大。西北、黄淮南部、长江流域等地部分农业遭受暴雨洪涝和冰雹大风灾害,华南沿海部分地区遭受台风袭击,局地损失较重。

秋季气候;农业生产;阴雨寡照;暴雨洪涝;台风

2017年秋季(9−11月)全国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西南地区西部、江南东南部、华南东部等地偏高1~2℃。全国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平均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偏少;其中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南部、江汉大部、江淮中北部、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秋季降水量偏多100%~400%,日照偏少100~200h。综合来看,秋季北方秋收区大部时段天气较好,初霜期较常年偏晚,南方晚稻区受寒露风天气影响较轻,气象条件总体利于作物灌浆成熟及收晒。北方冬麦区大部土壤墒情适宜,利于冬小麦播种出苗,小麦长势良好。受“华西秋雨”东进北扩的影响,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西部、江淮、江汉及西南等地多阴雨寡照天气,导致秋收和秋播延迟,部分作物发生霉变,河南南部、安徽北部冬小麦播种期较常年偏晚10~25d,长势偏差;油菜播种以来受湿渍害影响较大。西北、黄淮南部、长江流域等地部分农业遭受暴雨洪涝和冰雹大风灾害,华南沿海部分地区遭受台风袭击,局地损失较重。

1 秋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

1.1 北方秋收区大部时段天气有利

北方秋收区大部时段天气较好,利于作物灌浆成熟和收晒。2017年秋季,全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西北地区大部、西南地区西部和南部、华北西部和南部、黄淮北部、江南东部、华南北部和东部≥0℃积温较常年同期偏多50~150℃·d,其余农区大部接近常年同期(图1)。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中东部气温、光照均接近常年同期,初霜期较常年偏晚7d左右,西北地区大部、华北、黄淮东部多晴好天气,气象条件利于一季稻、玉米和大豆等作物成熟收晒和棉花裂铃吐絮,秋收进展顺利。江南大部晚稻区10月上旬、华南西部晚稻区10月中下旬仅出现了轻至中度寒露风天气,由于大部地区晚稻在寒露风出现时已齐穗并进入灌浆期,对晚稻生长发育影响不大。

1.2 秋播区大部水热条件有利

秋播区大部墒情较好,热量条件适宜,利于冬小麦和油菜播种出苗及生长。秋季,北方冬麦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并出现多次降水过程,土壤墒情不断改善,利于小麦播种出苗和分蘖生长。9月中旬−10月,西北地区东北部、华北大部、黄淮东部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高,降水量为50~250mm,土壤墒情良好,10月31日土壤墒情监测结果显示:北方冬麦区大部土壤墒情适宜,好于2016年同期,为近5a来最好年份,气象条件利于冬小麦播种出苗和幼苗生长。11月上旬冬麦区大部气温偏高、土壤墒情适宜,利于冬小麦分蘖扎根以及晚弱苗苗情转化升级;11中下旬大部气温转为正常略偏低,出现多次冷空气过程,利于冬小麦抗寒锻炼。但黄淮西部、江汉、江淮、西北地区东南部9月中旬−10月中旬持续阴雨,导致部分秋收作物腾茬时间推迟,河南南部、安徽北部冬小麦播种明显偏晚,晚弱苗比例高。至11月底,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东北部、山西中部、华北局部冬小麦进入越冬期,其余大部地区仍处于三叶−分蘖生长阶段;冬麦区大部小麦长势良好,接近常年,一、二类苗比例分别为25%和73%。

图1 2017年9−11月≥0℃积温与常年同期距平(缺港澳台数据,下同)

油菜产区大部9月中旬−11月气温正常或偏高1~2℃,墒情较好,油菜播种、移栽基本顺利。但江淮、江汉、西南部分地区9月中旬−10月中旬油菜播种期间降水偏多,湿渍害影响较重,油菜播种延迟,长势偏弱。至11月底,长江流域大部油菜处于第五真叶至移栽成活期,一、二类苗比例分别为8%和85%,长势不及2016年。

2 秋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

2.1 多地持续阴雨寡照影响秋收秋种

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西部、江淮、江汉和西南等地持续阴雨寡照影响秋收秋种。受“华西秋雨”东进北扩的影响,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西部、江淮、江汉及西南部分地区9月11日−10月20日阴雨日数有21~25d,其中,四川盆地东部、江汉西部等地部分地区达26~30d(图2),安徽和湖北两省阴雨日数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上述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4倍,日照较常年同期偏少30%~80%。持续阴雨寡照天气导致秋收进度偏慢,部分未收获的玉米和大豆被淹、霉变发芽,水稻出现倒伏、发芽,棉花烂桃烂铃,已收获秋粮无法及时晾晒存储,产量、品质均有所下降。阴雨天气还导致部分秋收作物腾茬时间推迟,河南南部、安徽、湖北等地部分农田积水严重,影响了秋播备耕整地和适期播种,河南南部、安徽北部冬小麦播种期较常年偏晚10~25d。同时,受湿渍害影响,湖北、安徽大面积油菜直播工作无法开展,已播油菜出苗率不足,已移栽的油菜幼苗出现烂根坏死;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部分地区土壤持续偏湿,不利于冬小麦、油菜播种出苗。

图2 2017年9月11日−10月20日阴雨日数

2.2 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和冰雹大风灾害

西南地区、黄淮南部、长江流域等地部分农业遭受暴雨洪涝和冰雹大风灾害。9月10−11日,云南省曲靖、玉溪、保山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并伴有雷暴、大风,玉米、水稻、烤烟等作物受淹。9月11−13日和24日,新疆部分地区遭受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造成玉米、菊花、油葵等倒伏;24日,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遭受大风、短时强降雨袭击,造成谷子、糜子等作物受灾;25日,江苏省南京、常州、镇江3市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天气,影响水稻、黄豆等作物成熟收晒,造成部分作物受淹。

10月1−9日,安徽省宿州市、湖北省十堰市、陕西省商洛市、重庆市等地出现暴雨,部分地区农作物受淹。10月9−13日,河北、山西部分地区出现分散性强降雨,红枣、苹果等受灾。10月22−24日,四川、云南部分地区出现较强降雨,蔬菜、花卉等受灾。

2.3 部分沿海地区遭受台风灾害

台风导致华南部分沿海地区农渔业受灾。受第16号台风“玛娃”和第19号台风“杜苏芮”影响,9月3−5日、14−15日广东东部、福建南部、海南、广西沿海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部分农作物、果蔬及水产养殖等遭受损失。另外,第20号台风“卡努”10月16日在广东登陆,导致广东、海南、广西和浙江等地出现大风、暴雨、洪涝灾害,秋收作物收晒受到不利影响,局部地区晚稻、甘蔗等出现倒伏。

10.3969/j.issn.1000-6362.2018.01.008

张艳红,刘维,张蕾.2017年秋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8,39(1):69-71

2017-12-03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306046)

张艳红(1974-),硕士,主要从事农业气象业务和科研工作。E-mail:zhangyh@cma.gov.cn

猜你喜欢

黄淮秋收大部
秋收节
黄淮麦区Fhb1基因的育种应用
水利诚信单位风采展示(驻马店市黄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秋收好时光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康复的效果
《仰望星空》黄淮自律体新诗英译研究
黄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秋收』
家乡秋收记
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