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族民间刺绣传统技艺及文化内质探索

2018-01-30宛文君唐守祥

理论观察 2017年12期
关键词:满族文化遗产

宛文君+唐守祥

摘 要:刺绣成为满族最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也是“满文化”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满族民间刺绣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满族民间刺绣,历史久远,最初流行于满族人聚居的广大农村地区,以不同村落为单元,这些村落多集中在辽宁、黑龙江、吉林三省份。满族民间刺绣历史悠久,是在继承中原地区汉族传统刺绣工艺如苏绣、湘绣、粤绣、蜀绣、杭绣、汉绣等基础上,吸收其他少数民族的刺绣风格,形成的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刺绣。满族民间刺绣是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急需抢救发掘和研究推广。满族民间刺绣传统的工艺品种类繁多,主要以枕头顶、虎头鞋、荷包的绣法为代表。更多还原

关键词:满族;民间刺绣;传统工艺品;文化内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K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12 — 0022 — 03

刺绣,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手工艺,其中,满族民间刺绣是代表之一。满族民间刺绣,历史久远,最初流行于满族人聚居的广大农村地区,以不同村落为单元,这些村落多集中在辽宁、黑龙江、吉林三省。2008年,满族民间刺绣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满族民间刺绣文化及特质

(一)概述

从历史起源看,满族民间刺绣源于汉刺绣文化的影响。通常以家织布为底衬,用红、黄、蓝、白等为主调的彩色丝线,参照图案或自己想象构思,用针带线上下穿行刺出图案,织绣出各具特色的纹样。满族民间刺绣技艺精湛,其手法和技艺因人而异,这里的各个家族技法技艺不同,传承效果也就大相径庭。满族民间刺绣的绣品呈多样化特征,名目众多,涉及生活方方面面,充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包括各类生活日用品、服装鞋帽、工艺品、喜庆节令等诸多方面,例如,生活中的各种帘、幔,服饰鞋帽绣品,各类挂件、美术作品、手工艺品,人物像、山水风光、动物植物等等,反映生活极为广泛。从绣品的题材看,呈现贴近生活、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寓意深刻、情趣盎然、内涵丰富、文化特质等特征,充分表达了满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更凝聚了满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满族民间刺绣在题材上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手法、技法不拘一格且灵活多变,展示的是满族社会生活的风貌和习俗,具有社会学、民族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满族民间刺绣一方面保留了古代女真人以皮革作补绣的“朴拙”工艺风格;另一方面,还大量吸收了汉绣绣技艺书美术绘画的艺术营养,在粗犷的风格中融入了细腻的成分,显示了满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包容性。

一般来说,满族民间刺绣传承主要是家庭内部相传。随着时间的延展,满族民间刺绣的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比如,一代代传承者在潜心专营满族民间刺绣工艺、技艺的同时,不断取他人之长,为己所用;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到苏、湘、川、粤等我国名绣之乡考察学习,促使满族民间刺绣更加精良,更加丰富多彩。从历史考证看,满族民间刺绣的主体是满族妇女,满族妇女从小就要掌握这种传统技艺,反映的是中华民族之“男耕女织”特征,进而也反映了满族妇女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满族民间刺绣具备原生态艺术的特征,具有朴素的情怀和艺术价值,保留着满族原始的思维理念、行为逻辑、图腾崇拜和原始造型,是东北地区满族手工母体艺术最基本的载体之一。其内容博大、涉猎广泛、涵义精深,是研究和挖掘满族历史文化的技嘉证据。

(二)历史研究

在清代,刺绣就深受人们的喜爱,无论是在宫廷还是民间,服饰、日用品、家庭装饰、祭祀用品等各个方面都有刺绣的影子。由此,刺绣成为满族最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也是“满文化”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满族民间刺绣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满族民间刺绣吸取众长,以其实用性、普遍性、艺术性、大众性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韵,它遵循的是中国传统技艺法则,显示出的是“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高等艺术水准和价值。

从满族民间刺绣绣品看,有一些是带有强烈的萨满教文化特征,并以萨满文化为主题。其中,枕头顶刺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枕头顶刺绣是“布枕头”的装饰,是在“布枕头”的两个堵头绣花纳朵。其实,枕头顶刺绣本来源于汉文化的影响,但由于满族结婚习俗独特,沿用并发展创新,故现在的满族枕头顶刺绣绣品更具特色、美轮美奂,其中的纳沙、包绣、补绣等更是独领风骚,已经脱离并且超出了汉族枕头绣。另外,因为满族是以乌鸦、喜鹊为图腾,故“乌鸦”枕头顶刺绣技艺精湛,也表现了“乌鹊图腾”这一鲜明的主题。这一点与汉族视乌鸦为不祥截然不同。满族独特的婚俗创新了枕头顶刺绣艺术,这一手工技藝成为满族民间刺绣的代表作之一。

从艺术角度讲,满族民间手工刺绣艺术是机器、现代技术等大生产所不能替代的,其艺术价值凝聚在刺绣艺人手工工艺制作当中,就像中国画、油画大师的作品不能由机器复制一样。因此,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省、市、县层面,乃至满族乡村层面,都应该积极做好满族民间刺绣保护和传承工作,因为这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积极扶持满族民间刺绣团体,在城市社区、农村、学校乃至一些文化等相关企业广泛开展刺绣技艺传播传授,高薪聘请老艺人、传承人传授刺绣技艺,组织不同类别的培训班等等,其目的就是使这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价值提升,使艺术奇葩再现芳华。

满族民间刺绣历史悠久,是在继承中原地区汉族传统刺绣工艺如苏绣、湘绣、粤绣、蜀绣、杭绣、汉绣等基础上,吸收其他少数民族的刺绣风格,形成的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刺绣。满族民间刺绣是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民间刺绣,是满族民间以针代笔、以线代色,在纺织品上完成的平面艺术。因为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所以满族刺绣也集中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满族民间刺绣品具有强烈的民族及地域特色,在造型上较苏绣、粤绣、湘绣、蜀绣等南方刺绣更加夸张、粗犷、拙朴,重在写意,追求神似。在色彩上凝重艳丽,冷暖对比强烈,构图饱满、对称,图案也极具北方民族的特色。在刺技法上,多采用平绣、条纹绣、点绣、盘金绣,以编结绣等为主要针法,主要绣于服饰、枕头顶、荷包、幔帘、幔帐、围裙上。满族民间刺绣题材广泛,花鸟鱼虫、山石树木、人文历史等等都可入绣。本文介绍满族民间刺绣传统工艺品的绣法。endprint

(三)问题探究

时至今日,满族民间刺绣技艺也存在让人担忧之处。比如,技艺失传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难题。随着一批一批老一代刺绣艺人的离去,传承技艺也就成为棘手问题,其独特的韵味日益淡漠,原来的韵味渐渐流失,加之机器、计算机系统、智能化等介入刺绣领域,且快速普及,对满族民间刺绣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我们还面临着满族民间刺绣后继乏人的新情况,许多年轻人不愿意接受该技艺的传承,故导致该技艺文化的部分消失,这与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求是背道而驰的。所以,不管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政府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传承方面,都应该把满族民间刺绣的技艺传承作为一个重要课题,积极努力,加大宣传力度,使这一技艺发扬光大。

二、满族民间刺绣技法

满族民间刺绣传统的工艺品种类繁多,如枕头顶、虎头鞋、荷包、床罩、幔腰等等,是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传统工艺品的刺绣方法也很多,主要以枕头顶、虎头鞋、荷包的绣法为代表。

(一)满族枕头顶刺绣

枕头顶艺术是满族民间刺绣技法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点是图案丰富,内涵深远。枕头顶刺绣艺术包括花鸟鱼虫、萨满图腾、民间故事等题材。在其中可以探寻到许多满族历史文化根源。据《尚书·洪范》记载,早在周代就有五福之说,其中“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悠好德、五曰考终命”。在枕头顶上绣以“祈福”“求禄”“祝寿”“迎喜”“纳财”等吉祥语,便有一种“枕在上面,乐在其中的感觉”。

以绣制一幅枕头顶放风筝为例,首先选择一块红色丝绸布料,布料要厚实、坚挺。将布料剪成3寸见方的枕顶,在布料上用笔勾画出所要绣的图案,画面上一个梳着髽髻的女孩手里牵着一个硕大的蝴蝶风筝,地面上是两棵图案化的象形花树,树上结满夸张的花朵、果实,一只盘曲的小蛇在地面玩耍。在构图上选择了三角形构图方式,内容既有满族萨满图腾的标志,又体现了满族民风习俗。在绣制时采用平针、叉针、斜针、辅线绣等多种满族民间刺绣针法。首先以套针、平针绣制小女孩,然后用平针、叉针、疙瘩针等绣制树木花果。风筝上的蝴蝶采用斜针、套环针等,地上的蛇用斜针绣制。整个画面构图严谨、想象丰富、色彩对比强烈、浓郁的风土气息跃然画面。绣制完成之后,在布料四周用1·5厘米黑布镶边,以便更好地突出中间的图案。一幅美观大方的枕头顶即绣品完成。

(二)虎头鞋的绣法

满族农家妇女冬季农闲时都会做上几双虎头鞋,以期盼孩子将来生龙活虎、健康成长。虎头鞋的图案即虎头,在绣制时运用了多种满族民间刺绣针法,包绣、平绣、贴布绣,绣出的鞋子生动、活泼,色彩鲜艳绚丽,在虎头鞋的下面再绣上几朵盛开的鲜花,表达了满族妇女对孩子未来的祝福。

绣制虎头鞋时首先用黑色绒布剪出象形的虎头形状,在虎头的位置用棉絮铺上、中间垫厚、四周略薄一些,垫好棉花以后,将黑色绒布剪好的虎头放在上面,边缘用针锁住,锁线时线要拉匀,排线要密,边缘要齐整。将虎头绣好以后,绣制虎的耳朵,用四块黑绒布剪出耳朵的形状,一个耳朵用“里”和“面”两块布料,在“里”和“面”中间絮上棉花,将棉絮拉出布面,拽成长短不齐的形状,类似绒毛,然后将“里”和“面”的边缘缝合锁牢,将棉花拉成的绒毛露在外面。耳朵做好以后,缝合在绣好的虎头上,接下来用黑色绒布剪出两只眼睛、鼻子、嘴巴,然后在各个部位都垫上棉絮,将绒布分别缝合在虎头上。绣完五官以后,在虎头的上面用斜针绣出黑线的“王”字,在嘴巴的两侧绣出几根长长的胡须,眼睛的上方绣出人类一样的眉毛。整个虎头绣完以后,用粉红的花布剪出几朵牡丹花。垫上棉絮,用锁针将牡丹花绣在虎头的下面。整个画面绚烂多彩、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绣工灵巧、精致、粗犷之中显细腻,古拙中现精巧,图案中的老虎,威猛中透着可爱的憨态。

(三)荷包的绣制

荷包在满族民间流传久远,据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成书的吴桭臣《宁古塔纪略》记载朝鲜的朴趾源在凤凰山下村庄所见:满族先民所佩缤纷,或绣囊三四;小佩刀皆插双牙箸;烟袋如葫芦样,或绣制花草禽鸟、古人名句。可见满洲人很早就佩戴荷包绣囊。清朝皇宫常备此物,皇帝定亲时要将荷包系于选中女子衣襟扣上,称作“放小定”。在民间也以荷包作为定情的信物,姑娘们用多种针法绣出不同的图案,如山水花鸟、飞禽走兽、人物、动物,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小小的荷包之上。

在绣制荷包时,先要选择合适的布料,布料要坚固、挺实,多采用立绒、棉布、厚的绸缎。选好布料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剪制出不同的形状。例如圆形、三角形、蝴蝶形、葫芦形、心形等,布料要剪出相同的两块,一块做底,一块做面。绣制的时候,两面的图案可以一样,也可以绣成不同的图案。

荷包的繡法多种多样,各种针法灵活运用,以一幅满族民间刺绣传统针法辅以串珠绣为例。绣制时,首先选一块蓝色布料,将布料剪出两只蝴蝶形状,在布料四周用黄色丝线以接针的方式绣出蝴蝶的轮廓,在向里1厘米处绣一层与前一层平行的线条,以增强蝴蝶的装饰性,然后以斜针、用紫色丝线将两条线中间绣满。又以黄色丝线圈出蝴蝶的眼睛外圈,以短针细细地圈上五六圈,再用黄色丝线勾出蝴蝶的腹部、翅膀花纹。纹好之后,用其他不同颜色的线以施针绣出腹部,用斜针绣再出身上的花纹,再用疙瘩针绣出眼睛,之后用套锁针绣好。接下来再用彩珠绣在蝴蝶的翅膀上加以点缀,珠粒的多少可以根据图案、自己的喜好进行串绣。蝴蝶两面绣制完成之后,将两片布料对齐,在上端留出一面,另外几面缝合,然后以细密的针脚将边缘锁牢。整个荷包绣好之后在荷包下面配上挂穗等配饰,使用荷包既高雅又实用。

三、结语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整个社会对历史文化价值、传统技艺等方面要求更高。满族的民间刺绣属于中国古老传统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手工艺术精粹。满族民间刺绣是少数民族刺绣的一大分支,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民间手工工艺,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盛誉。但现如今,满族民间刺绣面临着技艺濒临失传、后继乏人的危机,急需抢救和传承。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满族民间刺绣,使满族民间刺绣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参 考 文 献〕

〔1〕脱脱.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07.

〔2〕赵尔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08.

〔责任编辑:张 港〕endprint

猜你喜欢

满族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Task 4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Tough Nut to Crack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全国满族自治县文学创作展示”活动拉开序幕
“尼山学”的出现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