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颓子属种仁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2018-01-30贺义昌吴妹杰付宇新符树根雷小林

经济林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种仁含油率烯酸

贺义昌,吴妹杰,曹 冰,孙 颖,付宇新,符树根,雷小林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 Thunb.又名卢都子、半春子、羊奶子,为胡颓子科Elaeagnaceae胡颓子属Elaeagnus L.多年生常绿直立灌木,具刺。其果实中含有多种含量较高的营养成分,但其果实味酸故不宜直接食用,因此,胡颓子已发展成为第三代水果的重要树种[1-2]。胡颓子在全球约有80余种[3],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及温带地区;我国为胡颓子属植物的主产区,有50多种,占全球总种数的62.5%,其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胡颓子属植物浑身是宝,据有关资料记载,胡颓子叶具有止咳平喘、消炎镇痛等作用[4-6],其果实具有收涩、消渴、抗癌、降血糖和降血脂等功效[7-10],其根具有活血化瘀[1]、固氮的功用[11]。该属植物亦可作为荒山和草原土壤改良的先锋植物。胡颓子花黄白色,有香味,叶背面呈银色,果实形美色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12]。

有关胡颓子属的研究备受关注,这些研究主要侧重于其种子资源的收集利用和评价[2,13-15]、胡颓子叶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分析[16]及其栽培技术[12]等方面,对胡颓子科沙棘属及其他属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的研究报道较多[17-21],而对胡颓子属种仁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的研究却鲜见报道。因此,笔者采用索氏提取法,结合气相色谱分析,对胡颓子属不同品种种仁脂肪酸进行了提取、分离和测定,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其含油率和各主要脂肪酸含量间的差异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胡颓子的深加工及其在日用化妆品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胡颓子属7个品种的果实分别采自江西、湖北和云南,依次为木半夏、胡颓子、银果牛奶子、宜昌胡颓子、佘山羊奶子、蔓胡颓子和密花胡颓子。分别将各品种胡颓子属果实去掉果肉,种子干燥去壳取种仁,用粉碎机将其碎成粉末,备用。

1.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GC 2010-Plus 气相色谱仪(日本岛津仪器公司),ML204T 电子天平(美国梅特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RE5298A 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HH-S6 电热恒温水浴锅(金坛市恒丰仪器厂);37 种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品(纯度均为10mg/mL,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石油醚 60~90 ℃(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试验方法

1.2.1 胡颓子属种仁油的提取

采用索氏提取法[22]提取种仁油。精密称取2~5 g胡颓子属种仁粉末,装入滤纸筒中,将滤纸筒放入提取管内,连接圆底烧瓶和冷凝管,由冷凝管上面加入石油醚约100 mL,在85 ℃水浴锅中加热回流6~8 h,取出滤纸筒,取下圆底烧瓶,回收石油醚。将滤纸筒和圆底烧瓶在100~105 ℃烘箱中烘2 h,直至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1 g为止。

1.2.2 胡颓子属种仁含油率的计算

根据所取胡颓子属不同品种的种仁及对应获得的油脂质量,按如下公式折算对应样品的含油率(ω):

ω=m1/m0×100%。

式中:m1是油的质量(g),m0是所称取胡颓子属种仁质量(g)。

1.2.3 胡颓子属种仁脂肪酸的组成及其含量的测定

甲酯化方法参照国标[23]中的具体要求,优化后的具体流程为:称取油样约0.06 g置于10 mL的比色管中,加入4 mL的异辛烷,混匀,加入1 mol/L的KOH/CH3OH溶液200 μL,剧烈振荡30 s,静置30 min,再加入约1 g的NaHSO4,中和KOH/CH3OH溶液,剧烈振荡30 s,静置30 min后,取1 mL转移至进样瓶中,待测。

脂肪酸组成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条件:色谱柱为CD-2560(100 m×0.25 mm×0.2 μm),检测器为FID(氢火焰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60 ℃,进样口温度为250 ℃,载气流速为1.0 mL/min,分流比为30∶1;升温程序是,130 ℃保留5 min,以4 ℃/min升至240 ℃,保留30 min。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面积归一法分析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采用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其脂肪酸成分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胡颓子属不同品种的种仁含油率

运用索氏提取法对胡颓子属7个品种的种子进行了提取,所得胡颓子属种仁油均为黄色液体。计算得出的胡颓子属7个品种的种仁含油率如图1所示,其大小顺序为:佘山羊奶子(22.71%)>蔓胡颓子(22.66%)>宜昌胡颓子(21.65%)>密花胡颓子(21.32%)>木半夏(21.11%)>银果胡颓子(20.62%)>胡颓子(18.68%)。7个品种的种仁含油率均值为21.25%,标准偏差为1.37%,变异系数为6.46%,说明胡颓子属不同品种的种仁含油率普遍较低,故对其应用尤显珍贵。胡颓子属不同品种种仁含量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差异不明显。

2.2 胡颓子属不同品种种仁油的总脂肪酸组成特征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胡颓子属种仁油样品中的脂肪酸进行了数据采集,并将之与脂肪酸标准品进行了比较,具体图谱分别如图2与图3所示。

图1 胡颓子属不同品种的种仁含油率Fig.1 Kernel oil rate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Elaeagnus

图2 脂肪酸混合标准品的色谱图Fig.2 Spectrum of mixture fatty acid standard

图3 胡颓子属不同品种种仁油的脂肪酸色谱Fig.3 Spectrum of fatty acids of kernel oils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Elaeagnus

依据标准品谱图比对,从胡颓子属种仁油样品谱图中共检测出11种脂肪酸,其分别为棕榈酸、棕榈油酸、十七碳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二十碳酸、花生烯酸、顺-11-二十碳烯酸、顺-11-二十碳二烯酸、二十二碳二烯酸。胡颓子属种仁油的脂肪酸组成,以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花生烯酸为主,其含量占脂肪酸总含量的93.6%以上,其中,油酸含量最高,其次为亚油酸、花生烯酸、硬脂酸和棕榈酸,其他脂肪酸含量均较低。样品中未检出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也未检出对人体有害的反式脂肪酸和芥酸。

2.3 胡颓子属不同品种种仁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成分

胡颓子属不同品种种仁油主要脂肪酸组成成分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 可知,胡颓子属种仁油中的饱和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和硬脂酸组成,其含量在13.96%左右。其中,棕榈酸的平均含量为11.129%,变异系数为8.536%;硬脂酸的平均含量为2.832%,变异系数为22.356%。这一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种仁油中棕榈酸的含量相对稳定,而其硬脂酸的含量差异却较大。胡颓子属种仁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在80.823%左右,其中主要是棕榈烯酸、油酸、亚油酸和花生烯酸;棕榈烯酸的平均含量为1.467%,变异系数为65.789%;油酸的平均含量为51.470%,变异系数为28.398%;亚油酸的平均含量为13.888%,变异系数为26.298%;花生烯酸的平均含量为13.998%,变异系数为77.441%。这一测定结果表明,此四者在胡颓子属不同品种间的含量差异均极大。胡颓子属不同品种种仁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均较稳定。

表1 胡颓子属不同品种种仁油主要脂肪酸组成成分的测定结果Table1 Determination result of main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in kernel oils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Elaeagnus %

2.4 胡颓子属不同品种种仁油主要脂肪酸组成成分间的相关性分析

比较分析了胡颓子属不同品种种仁油中主要脂肪酸组成成分间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见表2。由表2 可知,棕榈酸与其他各主要脂肪酸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棕榈油酸与硬脂酸和油酸之间均呈明显的负相关,而与花生烯酸间呈显著正相关;硬脂酸与亚油酸和花生烯酸之间均呈负相关,而与油酸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油酸与亚油酸和花生烯酸之间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亚油酸与花生烯酸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

3 结论与讨论

在江西、湖北、云南三省的胡颓子主产区内选取了胡颓子属7个品种的果实作为试材,对其脂肪酸的组成特性进行了测定与分析,这7个品种的种植面积比较大,基本能够反映现有的胡颓子属种仁油脂肪酸组成的真实情况。但是,胡颓子种类繁多,且分布较散,不便采样,文中仅仅分析了胡颓子属7个品种种仁油的脂肪酸组成特征,还不能全面反映胡颓子属种仁油其脂肪酸组成的共性。因此,下一步的研究,应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和保存不同品种胡颓子果实,并对其脂肪酸进行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分析。

胡颓子属种仁油中的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硬脂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和花生烯酸,其占脂肪酸总含量的93.6%以上。胡颓子属不同品种种仁含油率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胡颓子遗传品质和地理生态因子的影响。胡颓子属不同品种种仁的平均含油率由大到小依次为佘山羊奶子、蔓胡颓子、宜昌胡颓子、密花胡颓子、木半夏、银果胡颓子、胡颓子。

表2 胡颓子属种仁油中主要脂肪酸组成成分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Table2 Result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main fatty acids in kernel oils of Elaeagnus

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必需的亚油酸含量是评价油脂营养价值的两个重要指标。近年来,有关试验结果证明[24],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均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都深受人们的欢迎。胡颓子属种仁油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和脂肪酸的比值为1.01∶4.82∶1.00,植物油在化妆品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越多,功效越好,可见胡颓子属种仁油在化妆品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文中的分析结果还表明,胡颓子属种仁油的主要脂肪酸成分中,硬脂酸与油酸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油酸与亚油酸和花生烯酸间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由此可知,胡颓子属种仁油中各脂肪酸成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虽然果实的采收量大,种子多,但是油的含量少,因此,开发胡颓子属种仁油具有重要的价值。

[1] 陈 新.川渝地区胡颓子属药用植物资源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4):40-42.

[2] 崔大方,付勉兴,陈考科,等.广东省胡颓子属植物种质资源及果实利用评价[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17(1):57-61.

[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五十二卷第二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2-60.

[4] Ahmadiani A, Hosseiny J, Semnanian S,et al.Antinociceptive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Elaeagnus angustifoliafruit extract[J]. Journal of Ethnophar Macology, 2000,72(2):287-292.

[5] Ramezani M, Hosseinzadeh H, Daneshmand N. Antinociptive effect of EElaeagnus angustifoliafruit seeds in mice[J].Fitoterapia, 2001, 72(3):255-262.

[6] Hosseinzadeh H, Ramezani M, Namjo N. Muscle relaxant activity ofElaeagnus angustifoliaL fruit seeds in mice[J].Journal of Ethnophar Macology, 2003, 84(3):275-278.

[7] Fordham I M, clevidence B A, Wiley E R,et al.Fruit of autumn olive a rich source of lycopene[J].Hort Science,2001, 36(6):1136-1137.

[8] Cazzonelli I C. Carotenoids in nature: insights from plants and beyond[J]. Funct Plant Biol, 2011, 38(7): 833-847.

[9] Farré G, Sanahuja G, Naqvi S,et al.Travel advice on the road to carote noids in plants[J]. Plant Science, 2010, 179(5):28-48.

[10] 杨 嘉.黎药角花胡颓子药理作用和机理及其安全性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2.

[11] Clawson M L, Carú M, Benson D R. Diversity of Frankia strains in root nodules of plant froom the familiesElaeagnaceaeandRhamnaceae[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8,64(9): 3539-3543.

[12] 陈迪新.胡颓子的应用价值及其关键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20(4):93-94.

[13] 彭国全,季梦成.江西胡颓子属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2):64-66.

[14] 曹展波,雷小林,龚 春,等.江西胡颓子属植物种类与地理分布[J].南方林业科学,2016,44(3):23-26.

[15] 杨昌煦,熊济华.重庆胡颓子植物种子资源与利用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4(1):26-29.

[16] 赵 鑫,朱瑞良,江 彪,等.胡颓子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6):472-474.

[17] 陈文静,刘翔如,邓秋菊,等.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及脂肪酸变化规律[J].经济林研究,2016,34(2):50-55.

[18] 车 新,杨 艳,李志辉,等.湖南省白檀农艺性状多样性及相关性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7,37(4):27-32.

[19] 谷战英,陈 昊,谭晓风,等.湖南省不同种源山苍子主要形态及经济性状的分析与评价[J].经济林研究,2017,35(2):95-99.

[20] 何小三,龚 春,黄建建,等.不同地理种源白木通经济性状差异的比较[J].经济林研究,2017,35(1):43-48.

[21] 游 璐,沈 晋,王楚天,等.油茶土壤养分和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对沼液用量的响应[J].经济林研究,2017,35(1):43-48.

[22] GB/T 14488.1-2008,植物油料 含油量的测定[S].

[23] GB5009.1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S].

[24] Yamasaki M, Kishihara K, Ikeda I,et al.A recommended esterification method for gas chromatographic measurement of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 Society, 1999, 76(8):933-938.

猜你喜欢

种仁含油率烯酸
甘蓝型油菜的产油量分析
页岩气开发水基钻屑中含油率的测定方法研究
榛子种仁吸水、抑制及GA3 促进发芽试验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水生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与机理
不同产地元宝枫种仁油脂含量及脂肪酸成分研究
脂质对中华花龟不同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氧化处理含油污泥的氧化剂选择研究
不同含油率核桃品种种仁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和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时节动态
美藤果蛋白质功能性质的研究
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纯化花生四烯酸甲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