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羊虎头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2018-01-30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12期
关键词:紫红色石英砂白垩

(陕西地矿第二综合物探大队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16)

1 区域地质特征

勘查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巴颜喀拉-扬子陆块(Ⅰ)与昌都-思茅板块(Ⅴ)之间的结合部位。位于Ⅰ特提斯成矿域→Ⅱ-2三江造山带→Ⅲ5兰坪—普洱成矿带。周边深大断裂极为发育。整个地史演化过程中,各期次构造运动、岩浆活动频繁,并控制着该区沉积、成矿作用,区域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出露地层主要有: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更新统,中生界白垩系上统、白垩系下统、三叠系上统,古生界泥盆系下统、奥陶系下统[1]。东侧沿洱海深大断裂地区褶皱规律性稍强,主要褶皱线大体上呈南北向分布。岩浆活动具多期次、多阶段、多旋回的特点,岩石类型较复杂,明显受构造控制。在空间展布上,集中分布在西部,其他区域没有明显岩浆活动[2]。

2 勘查区地球化学特征

区内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与区内的地层、岩浆岩及后期的构造活动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受地质作用的影响,异常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有很强的区域性,相近的异常在空间上往往有一定的顺序出现,形成较有找矿意义的异常带。异常带延伸方向多与构造线大体一致,且部分异常与已知的矿床相重合,所以本区化学测量对指导找矿很有现实的意义。

勘查区处在西部Au、As、Sb、Hg异常区中北端,现将勘查区附近水系沉积物异常简述如下:

(1)异常编号5-丙2:异常位于勘查区南西部。异常面积12km2,大体近南北走向[3]。异常带内第四系覆盖,更新统松毛坡组(Qps)为黄、灰绿、灰白色粘土岩,粉、细砂岩和砂砾岩,夹褐煤层,全新统(Qhal+pl)为河流、洪积相堆积。该异常元素组合以中低温元素W、Bi-Au、Ag、Sb为主,各元素的异常规模、衬值、最大值均不大,浓度及组分分带不清。

(2)异常编号6-乙2:异常面积52km2,大体北东走向。异常带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麦初箐组(T3m)灰色砂岩,泥岩夹黑色板岩;上白垩统南新组一段(K2n1)紫红色砂岩、砂砾岩、砾岩夹泥岩,虎头寺组(K2h)灰白、紫红色砂岩、泥岩,云龙组(K2y)紫红色泥岩夹细砂岩。该异常元素组合以Hg、Sb、As-Pb、Ag、Cd、Li为主,显示中低温元素组合特征、Hg、Sb元素具有规模大、衬度高,浓集中心明显,浓度分带清晰的特点。工作区位于该异常的中部地区。

(3)异常编号14-丙2:异常位于勘查区北西部。异常面积76km2,大体近东西走向。异常带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一段(J2h1)紫红色砂岩,泥岩夹砾岩,二段(J2h2)黄绿色泥岩、泥灰岩;上侏罗统坝注路组(J2b)紫红色泥岩夹粉砂岩、细砂岩。该异常仅Hg元素的异常分布与东西向断裂吻合,推测该异常与断裂关系密切。

(4)异常编号16-丙2:异常位于勘查区北东部。异常面积7km2,北东走向。区内地层有下奥陶统一段(O1x1)灰色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上白垩统南新组一段(K2n2)紫红色砂岩、砂砾岩、砾岩夹泥岩;第四系全新统(Ohl+al)湖泊河流相堆积。该异常组合简单,各元素极大值较低,规模、衬度较小,无水平分带特征。As、Sb、Zr异常套合较好。主要异常分布于第四系地层中,推测该异常由次生富集引起。

3 矿区地质

(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较简单,主要为中生界白垩系上统之南新组上段(K2n2):紫红色、黄绿色中—厚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灰色、褐灰色细砂岩。厚度122m,主要分布在矿区北部,少量分布于西部;虎头寺组(K2h):为灰白色、黄白色中—薄层状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局部夹砾岩、灰岩透镜体。厚度348m,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南部大部分区域,为锑矿体赋存层位。

与下伏白垩系上统南新组上段地层整合接触;云龙组(K2y):紫红色中厚层状泥岩、细砂岩夹灰紫色、黄褐色石英砂岩。厚度166m,分布在矿区北东部。与下伏虎头寺组地层整合接触。

(2)构造。矿权区内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受断层构造影响矿区小褶曲较发育,特别是断层附近。矿区主要断裂构造见于矿区北部的北东向断裂和中部东西向断裂,规模较大,错断了矿区的含矿地层及矿化层,其次多为沿岩层层面所产生的层间挤压滑动构造,层间构造亦是该区锑矿体的导矿通道及赋存位置。

4 矿体地质

(1)矿体特征。勘查区累计圈定了锑矿体12个。主要围岩为石英砂岩或粉砂岩,二者具不同程度的硅化、碳酸盐化,硅化后层理较混乱,并伴有大量小型褶皱。其中Ⅰ-2为主要矿体。

Ⅰ-2号锑矿体:位于矿区北部,分布于20-28号勘探线之间。矿体呈似层状产出,出露标高2157m~2170m。赋存于白垩系上统虎头寺组(K2h)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中,位于Ⅰ-4号矿体下部,Ⅰ-3号矿体上部,由3个地表工程、1个坑道工程和6个钻探工程揭露、控制,控制长约80m,控制延深达约190m,总体倾向南东,倾角19°~55°,矿体厚1.00m~5.97m,平均厚1.82m,厚度变化系数72.19%,品位Sb0.50%~7.74%,平均品位Sb2.62%,品位Sb变化系数83.53%,WO3含量0.040%~0.086%,平均0.014%。

(2)矿石质量。①矿物成分。根据野外肉眼观察,结合光、薄片鉴定结果,矿石矿物组成比较简单,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以辉锑矿为主,少量黄铁矿,偶见白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碳酸盐,少量绢云母,偶见电气石、锆石。②结构、构造。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半自形柱状结构、它形粒状结构、压碎结构、砂状结构、碎裂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马尾丝状、放射状、束状构造、团块状构造、脉状—网脉状构造。

5 矿床成因

矿床成因。矿床主要容矿围岩为白垩系上统虎头寺组灰白色、黄白色中—薄层状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在区域上该层位地层中的成矿元素含量与沉积岩中的平均含量相近偏低,而矿区地层中的成矿元素含量很高,表明矿化作用大大升高了成矿元素在矿区围岩中的含量。并且矿体中发育大量的脉状、细脉状构造,由矿体向围岩常可见脉状→网脉状→细脉浸染状→蚀变围岩的渐变过渡现象。矿区具低温热液成因的特征,我们研究认为矿床应属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层控锑矿床。

猜你喜欢

紫红色石英砂白垩
鸣律
微量元素在鹤岗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石英砂滤料表面改性及其在含Pb2+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传统达斡尔族荷包色彩之紫红色探析
有毒
闽西南白垩系红层分布特征与盆地基底含煤性分析
石英砂岩矿浮选降铁试验研究
治白垩病良方
诏安县田厝—下河矿区石英砂矿地质特征
[“花花”词汇之五颜六色]Purple低调华丽与生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