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展望

2018-01-30舒若杰耿海波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12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广东省

舒若杰,胡 建,耿海波

(1.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35;2.广东省水利厅,广东 广州 510635)

信息化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已成为评价国家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并将信息化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要求各个领域都将信息化作为长期的发展目标[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

水土保持信息化,是水土保持业务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跟传统水土保持工作相结合,通过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达到水土保持监测、监督管理及治理信息化的目的。

近年来,在水利部的大力推动下,各级水土保持部门积极探索水土保持信息化技术在工作中的应用,并在区域水土流失遥感监测、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重点治理工程图斑精细化管理等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实施计划等文件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水土保持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尽管如此,新形势下行业的迅猛发展、信息化要求的不断提高,也对水土保持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3-4]。

1 广东省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背景

广东省水利厅较早开展了水利信息化相关工作。近年来,为全面掌握广东水土流失现状及发展变化情况,开展水土流失针对性治理,全省已开展了4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目前正在开展第5次遥感调查工作。2016年,广东省水利厅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为推动全省水利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2017年初,为切实推进广东省水利信息化工作深入发展,广东省水利厅印发了《广东省“互联网+现代水利”行动计划》,对广东省水土保持信息化快速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2017年,广东省水利厅按照《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2017—2018年实施计划〉的通知》(办水保〔2017〕39号)、《水利部关于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全面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先后印发了《转发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2017—2018年实施计划〉的通知》(粤水水保函〔2017〕118号)、《广东省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2017—2020年)》(粤水水保〔2017〕83号)、《广东省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2017—2018年实施计划》(粤水水保〔2017〕84号)等文件,要求广东省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抓好贯彻落实。此后,广东省水土保持信息化进入高速、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2 广东省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现状

2.1 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监管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主要以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主,辅以无人机高分辨率影像,结合地面动态调查与监测,对生产建设项目开展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5],可提高水土保持监管工作时效性和精准度,实现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实际扰动情况、取弃土场信息、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等开展动态实时监控,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发现违法违规建设行为、水土保持方案跟踪检查、监督执法等提供及时精准的支持,可全面提高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效能[6]。

广东省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监管工作从2015年开始实施并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绩:①2015年完成花都区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监管示范;②完成2017年度省管监管工作任务,包括历年批复项目资料收集与上图1 000个、全省中分辨率影像收集处理与解译、80个(次)重点项目高分影像收集处理与解译,同时完成50个(次)重点部位现场无人机调查;③各试点市已完成2017年区域监管工作任务,其中广州市基于2017年遥感影像,结合历年调查资料、水土保持资料等,对现存项目扰动地块解译,累积解译1 116个扰动地块,并将结果下发至各区协助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珠海市完成了50个市批项目资料上图、项目扰动及合规性详查、重点部位无人机调查,以及现场移动采集系统监督监测;④2018年,组织并完成了《广东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规划(2018—2022年)》编制。

2.2 重点治理工程图斑精细化管理

2015年,广东省基本完成了国家投资重点治理工程项目历史数据录入和管理等工作。2017年,完成了“珠三角‘九年大跨越’水土流失治理广宁县木格镇小流域崩岗综合治理项目”图斑精细化管理工作任务,措施图斑核查率为25%,现场核查措施图斑465.03 hm2,为措施图斑总面积的64.1%。同时,利用国产高分1号遥感影像完成了梅州“梅县新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梅县泮坑水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效果评价工作。

2.3 技术培训与人员能力提升

为顺利推进广东省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快速发展,提高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能力、重点治理工程图斑精细化技术水平,2017、2018年均开展了全省各市、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技术骨干集中业务培训工作,为快速推进广东省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3 存在问题与展望

3.1 存在问题

(1)系统互联互通情况差,数据共享程度低。近年来,全省自上而下各级部门陆续开展了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但同级不同类系统间、各级系统间数据不能互联互通,如广东省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与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V3.0及升级后的V4.0未实现互联互通,造成基础数据和成果重复录入,工作量大且效率不高。

(2)前期批复项目基础资料不规范,不能满足监管要求。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及相关技术文件中,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未做矢量化及坐标标示等要求,增加了录入系统工作量及误差。前期批复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用地红线等大多为示意图、纸质图,存在制图比例尺小、未标注地理坐标或大地坐标、缺乏必要的投影信息坐标系说明等问题,经过扫描、矢量化后无法与遥感影像进行精准的地理匹配。

(3)基层水土保持技术力量薄弱。广东省多数市县没有单设水土保持部门,资金短缺、人员专业性不强,开展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均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与充足的工作经费,而主要承担工作任务的市县等基层水土保持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远远不足。

3.2 展 望

(1)持续推进全省“天地一体化”监管工作。在完成省管项目监管和区域项目监管的同时,加强二者间的沟通联系与信息共享,积极探索多级协同监管机制,更好地开展全省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监管工作,全面提高广东省水土保持监管信息化水平。

(2)加强水土保持国家重点治理工程前期管理工作,提高水土保持国家重点治理工程设计、施工能力及水平,做到措施图斑落地、治理措施到位。

(3)继续深入推进全省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广东省“互联网+现代水利”要将水土保持信息化列入重点工程之一,开展广东省水土保持信息化需求调研及顶层设计等工作,探索水土保持大数据共享机制与多平台数据互通模式,积极做好省、市、县与国家系统数据对接,促进水保信息互联互通,实现水保信息管理在广东全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广东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做好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
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