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40年广西水土保持发展成就及新时代工作要求

2018-01-30旻,瞿翼,吴靖,3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12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全区广西

韦 旻,瞿 翼,吴 靖,3

(1.广西科源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 南宁 530023;2.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广西 南宁 530023;3.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3)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间附河谷、盆地和台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结果,广西全区共有水土流失总面积5.05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1.27%。山多、坡多、坡陡,平地少,地形破碎,加之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多、雨量大,多年平均降雨量超过1 500 mm,径流侵蚀力较高,使广西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改革开放40年来,广西水土保持事业蓬勃发展,水土流失防治进程明显加快,区域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全区水土保持工作取得卓越成就。在40年里,广西治理水土流失的驱动力逐步由单一措施、分散治理、零星开展的群众自发行为,发展为由国家和自治区主导实施的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水土保持建设工程,建设规模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治理成效日益凸显。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各类项目的生产建设络绎不绝,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矛盾愈加明显,在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全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工作,严格生产建设项目管理,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预防监督,极大地遏制了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后,广西水土保持工作也随之迈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水土流失治理全面提速,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为维系广西良好生态环境,服务全区“两个建成”目标提供了坚实保障。

1 改革开放40年来水土保持工作成绩显著

1.1 水土保持法治体系逐步完善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2010年12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之后,广西结合实际情况,组织修订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经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后于2014年7月24日正式实施。同时,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后,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财政厅会同水利厅、物价局、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等部门制定并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全区各级人民政府也根据新修订的水土保持法修改完善了一批配套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另外,在落实制度建设的同时,广西以水土保持监督能力建设为抓手,加强县一级水土保持监督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基层队伍的行政执法能力。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各级人民政府均设立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共计有502名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人员,有45个县(市、区)通过了水利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县的验收。全区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在法制和队伍建设方面均得到了保障。

1.2 各项考核制度初步建立成型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2012、2013年连续两年将贫困地区坡耕地改造工程列为自治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并纳入绩效考核范围。根据中央关于建立生态文明考核制度和不同主体功能区实行差别化考核的要求,自2015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将“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各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职政绩考核的指标范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牵头负责对各市县水土流失治理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对各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职政绩考核指标进行赋分,提交自治区组织部作为被考核对象政绩指标完成情况的依据。广西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工作部门的水土保持责任考核体系,呈现出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防治水土流失的良好态势。

1.3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民对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和保护水土资源的意识不断增强,中央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广西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也逐年加大。广西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抓住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主动作为,按照“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有序推进”的原则,以水土保持规划为指导,以岩溶石漠化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重要水源区为重点,在抓好重点小流域治理和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基础上,又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在加快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同时,积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统筹各部门实施的相关生态工程,发动社会参与,落实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助力全区脱贫攻坚。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自治区各级财政共投入约14亿元用于广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先后对225条小流域进行了水土流失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 478 km2,完成坡耕地改造3.33万hm2;其他部门实施的相关生态工程及社会力量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达9 002 km2。广西在开展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坚持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两个建成”目标和脱贫攻坚战略部署,以解决当前人民群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出发点,积极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把水土流失治理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与改善人居环境相协调,与培育发展高效现代特色农业相统一,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了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

1.4 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持续提升

广西以2010年修订的水土保持法颁布施行为契机,以现行各项法律法规为依据,适应改革发展,全面梳理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有关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法定权力和责任,公布了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建立了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水土保持监管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全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全面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为核心,在严格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管理的基础上,加大了对生产建设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力度,狠抓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对违犯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同时,在所辖范围内会同本级人大及相关部门不定期地对在建的铁路、公路、水运、水利、能源、机场等建设项目开展大型联合专项检查行动,水土保持行政许可效能不断提升。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累计审批水土保持方案8 211份,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5.71亿元,累计对951个生产建设项目进行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累计对15 784个生产建设项目开展水土保持执法检查19 432次,查处违法案件266起。全区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1.5 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工作稳步推进

广西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工作以服务政府水土流失防治决策和社会公众需求为重点,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全区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

一是信息化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为适应新形势下水土保持改革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广西制定了《广西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2017—2018年实施计划》,明确了新时期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自治区、市、县三级联动,通过加快推进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及“图斑精细化”的信息化工作,“天地一体化”基础数据入库率逐步提升,“图斑精细化”监管已逐步成为广西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重要手段。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进一步破解了广西水土保持工作任务重、人员少的难题,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监督管理、综合治理等工作提供了更快捷、客观的工作平台,有效提升了全区水土保持监管能力。

二是监测工作扎实推进。为更好地掌握全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加强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建设,广西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的总体布局、内容方法和成果应用。及时发布了2011年至2017年度的广西水土保持公报,完成了各年度全区水土流失监测数据整编汇编工作,并组织各市监测分站及监测点技术人员开展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培训,监测队伍能力建设不断提升。通过开展广西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掌握了全区水土流失的类型、面积、强度和分布状况。同时,开展了广西重点防治区动态监测和监测点监测,为落实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开展生态文明评价考核提供了基本依据。

1.6 水土保持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

一是水土保持规划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广西陆续组织完成了《广西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广西壮族自治区专项建设方案(2017—2020年)》《广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规划(2013—2017年)》《广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规划》《广西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实施规划(2014—2016年)》等一批重点工程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系统、全面地指导全区各地有计划、科学地开展了水土保持各项工作。广西各市也相继完成了市级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全区的水土保持规划体系不断完善。

二是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深入持续地开展了水土保持宣教活动,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水土保持法施行纪念日等活动,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水土保持工作动态进行了宣传报道。以广西木棉麓水土保持示范园为依托,积极向中小学校、大专院校、水利及其他行业人员多批次开展水土保持科普宣传教育,充分发挥了水土保持科普示范基地的作用。贵港、百色两市水利局和党校持续推进水土保持宣传教育进党校试点活动,水土保持国策教育已被列为两市党校的重要工作内容。这些宣教活动持续培育和提升了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营造了良好的水土保持氛围。

2 新时代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

2.1 实行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管

一是严格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严格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管理,对不符合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要求的项目,要有红线意识,坚决不予审批。并要进一步优化方案审批流程,做好审批信息公开,提高审批效能。

二是严格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全面履行水土保持监管职责,建立依法履职逐级督查制度,层层分解、落实监管责任,确保监管到位、不缺位。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启动“天地一体化”信息化监管,逐步实现监督检查全覆盖,督促生产建设单位全面落实水土流失防治主体责任。

三是严格水土保持行政执法。加大对水土保持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水土保持违法行为,各地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行调查取证,认定违法事实,依法采取行政处理措施或实施行政处罚。对重大违法案件,挂牌督办,严肃查处。

四是规范和指导生产建设单位开展自主验收。按照审批权限,全面梳理已批复水土保持方案的项目建设情况,督促完建待验收项目及时开展自主验收,并对自主验收成果进行核查。同时,建立健全水土保持诚信与信用评价机制,保障诚实守信者权益,对水土保持违法信息记入诚信档案,实行联合惩戒。

2.2 着力抓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一是大力推动项目建设。提前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积极推进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执行目标。同时,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和效益,强化资金使用全过程监管,严防资金滞留、闲置和挪用,确保水土保持资金真正管好用好,充分发挥效益。

二是切实加强水土保持项目竣工验收工作。把验收工作列入考核内容,制订年度验收计划,将验收责任落实到人,明确验收任务,明确验收具体时间,做好项目的验收工作。

2.3 深化改革水土保持重点领域

一是做好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把水土保持工作目标责任转化为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为今后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水土保持工作主体责任,构建政府为主导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做好广西水土保持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抓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工作。广西作为全国9个以奖代补试点省区之一,要根据当地实际进一步细化奖补范围、程序、标准和方式,制订以奖代补实施文件和试点县工作方案,启动水土保持以奖代补工程建设,严格奖补资金使用管理,确保试点工作扎实推进,为下一步全面推进以奖代补积累经验。

三是加快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把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科学谋划,积极推进。在保证解决突出水土流失问题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战略部署,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试点示范工作,以点带面,加快建设。

2.4 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基础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按照《广西水土保持监测规划(2015—2030年)》,对现有的水土保持监测点布设进行优化调整,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监测网络体系,对纳入全国或自治区监测网络的监测点,建立起自治区、市、县三级共同运行维护管理的机制。对全区水土流失消长情况开展常态化分析评价,以自治区重点防治区为重点,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分析评价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强度和分布状况。持续开展监测点水土流失监测,探索区域遥感监测和监测站点监测相配合的方法和途径,做好点面监测数据分析,为开展水土流失调查和年度动态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全力做好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按照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水土保持核心业务,全面推进广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综合治理、监测评价等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监管全覆盖,加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图斑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广西水土保持信息化能力和水平。

三是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规划体系。以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和广西水土保持规划、区划为基础,针对水土保持各项工作,制定更为具体完善的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进一步综合分析形势,指导全区更高效地、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水土保持各项工作。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全区广西
广西贵港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