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家洼山边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2018-01-30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12期
关键词:褐铁矿本区云母

(甘肃煤田地质局一三三队,甘肃 白银 730913)

1 区域地质背景

黄家洼山边沟金矿位于白银市平川区东北,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海原群中岩组变质碎屑岩中。通过对比分析和总结成矿地质特征,探讨扩大矿床规模的有效途径及寻找该项矿床的方向,为本区今后地质找矿提供借鉴。

(1)区域地层。本区处于祁连板块北部边缘,元古代曾属洋壳,接受巨厚的陆源碎屑—火山岩沉积。元古代末,褶皱隆起,岩石遭受强烈区域变质[1]。

(2)区域构造。区内有两条大型逆掩断裂,一条在黄家洼山南、西华山东北缘,一条在黄家洼山南、西华山西南缘.总体均呈北西—南东向。前者向南东,沿南西华北东缘一直延近伸百公里,向西到白银以西,总称为白银—黄家洼—南西华山深断裂,断层面向南西缓。由于两条断裂倾向相对,黄家洼山有可能属无根山体,元古界地层被漂在上面。

(3)岩浆岩。本区岩浆活动较强烈,主要分布有元古代的海底火山活动形成的基性火山(N2)及加里东晚期的岩浆活动有关的一些中酸性脉岩。

2 矿区地质特征

(1)地层。与本区金成矿有关的层位主要为蓟县系海原群下岩组(Jxh1)、中岩组(Jxh2)及第四系。前者是本区岩金成矿的主要层位。后者更新统和全新统洪积冲积砂砾层中,普遍不同程度的含有砂金和磁性钛铁矿砂。

(2)构造。区内有黄家洼山南侧的大型逆掩断裂和多条韧性剪切带呈西北-南东向斜贯。受这条大断裂和韧性剪切带的影响,构造比较复杂。

(3)矿石特征。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褐铁矿、黄铁矿、方铅矿,次为磁铁矿、赤铁矿、孔雀石、磷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绿泥石、长石、绢云母、白云母和高岭土等。矿石有用组分为金,矿石金品位一般为1.00~3.00×10-6,不存在特高品位现象。

(4)矿体特征。区内矿带长1100m,宽50m~250m,受区域构造控制,呈北北西向展布,矿带内已发现28条工业金矿体,集中分布在6个矿段,矿体常常密集成群,但规模小,矿体长20m~207m,平均厚度0.96m~2.90m,延深10m~100m,平均品位3.02×10-6。矿体形态多样,有复脉状、脉状和透镜状,产状复杂,主要有两组,一组受次级断裂控制,走向呈北东,倾向北西,倾角60°~68°,一组受区域主断裂控制,走向呈北西,倾向北东,倾角45°~65°。

3 围岩蚀变

近矿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碳酸岩化、高岭土化和绿泥石化,次为黄钾铁矾化和绢云母黄铁矿化。主要蚀变特征:硅化:主要表现为围岩被石英强烈交代,岩石硬度增加,出现许多细小石英网脉、团块和硅质斑点。

这类围岩蚀变往往是石英脉型金矿石的主要围岩蚀变,和金的成矿关系密切。褐铁矿化:主要表现为褐铁矿呈团块或点状浸染交代围岩,使围岩中出现大量褐铁矿斑块和星点。交代围岩或矿石的形式有两种:一种以自形、半自形、它形单体或聚合体浸染交代围岩,另一种以斑块状和条带、条纹状交代围岩。

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4.1 矿床成因分析

该矿床具有以下特征:①矿体、矿化体及矿(化)点主要发生在海原群绿片岩相变质岩中。这套变质岩系发育有多处形态不一的多元素沉积物异常和多种单元素岩石地球化学异常。②在这套地层中,尤以中岩组中部富含钙质的棕褐-褐红、紫褐色褐铁矿化云母钠长石英片岩中,矿体、矿化体和矿点最多。③硅化、褐铁矿化和黄铁矿化等蚀变作用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④硅化、黄铁矿化作用,还发生在基本上未遭区域变质的中酸性脉岩中。⑤在绿泥石阳起石钠长片岩中,还发现由褐赤铁矿、黄铁矿呈带状富集的矿脉。

以上特征表明,该矿床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金元素的来源是多方面的。首先海原群本身由于中基性或火山物质较多,原本就富含金元素,在遭受区域变质时,受变质热液的影响,金元素发生迁移、富集,形成金、多金属组合异常和原生晕;另一方面又会从深部携带一些贵金属元素,使金元素的浓度增加,之后在有利的构造部位上富集成矿,为此该矿床应该属于热液型矿床。

4.2 找矿标志

通过对边沟金矿床地质特征研究,总结出如下主要找矿标志:①海原群中岩组中部棕褐—褐红,紫褐色黄钾铁矾化云母钠长石英片岩、云母石英片岩是岩金成矿的主要围岩。②有强烈硅化、黄铁矿化,从而出现褐铁矿石英、密脉带,是岩金成矿的重要蚀变标志。③含多金属硫化物,特别是含有方铅矿的石英脉,金的含量最高。④本区南部韧性剪切带,后期转化的脆性断裂带和层间剥理带,是金成矿有利的部位,常常会有矿体成群产出。⑤本区灰绿色绿泥阳起钠长片岩、绿泥绿帘钠长片岩与浅色云母钠长片岩、绿泥云母钠长石英片岩分界处,往往有断裂发生,常常是金成矿有利的部位。

5 结论

①该区具有良好的黄金成矿地球化学背景。与本区黄金成矿有关的层位主要是蓟县系中、下岩组。②区内所有矿体均产出在构造蚀变带中,矿体严格受构造蚀变带控制,蚀变带内矿化总体均匀,沿走向或倾向,矿体的矿化连续性稳定。③该矿床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金元素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一是在遭受区域变质时,受变质热液的影响,金元素发生迁移、富集,形成金、多金属组合异常和原生晕;④今后找矿应认真总结找矿标志,如海原群中岩组中部棕褐—褐红,紫褐色黄钾铁矾化云母钠长石英片岩是岩金成矿的主要围岩。

猜你喜欢

褐铁矿本区云母
安钢烧结机配加澳褐铁矿粉的生产实践
WS2/TiO2/绢云母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开原市小甸子区多金属矿成矿期及分带性研究
“氟晶云母特性及应用进展”
我国褐铁矿浮选及其联合选别的现状及进展
浅谈赞比亚蒙布瓦地区褐铁矿“帽”与铁质砾岩的成因关系
国内褐铁矿烧结技术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锂云母浮选药剂研究现状与思考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解读(人教版)
我国碎云母开发应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