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隆子县夏隆岗矿区铅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2018-01-30张诚智钟康惠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14期
关键词:侏罗方铅矿闪锌矿

张诚智,钟康惠,罗 建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1 区域地质背景

夏隆岗位于一级构造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地层划分属于滇藏大区的喜马拉雅地层区,构造位置位于羊卓雍-拿日雍复式向斜东南端,日当大断裂之西南侧,区内有喜山晚期之隐伏岩浆活动。区域地层发育较全,除缺失中古生界和上古生界以外,下元古界、上元古界-寒武纪、上三叠统、侏罗系、白垩系及第四系地层均较发育。区域内岩浆活动强烈,构造复杂[1]。依据《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初步划分》(潘桂棠等2002年11月),区域内归属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Ⅰ)—康马-隆子褶冲带(Ⅱ)—哲古错—日当褶冲束(Ⅲ)。区域内主要断裂有两组,分别为近EW向及NW向的压性断层,它们是区内的主要断裂,具有时间跨度大和多期次活动的特点[2]。区内岩浆岩活动相对较弱,以零星分布的中酸性侵入岩为主。为喜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多呈岩株、岩墙等小型侵入体产出,明显受北西及北东向两组张扭性断裂控制[3]。区域内火山活动相对较弱,火山岩主要分布于措美-隆子、羊卓雍-哲古错一带的中上侏罗统遮拉组(J2z)和下侏罗统日当组(J1r)地层中,厚度几十至上百米,规模较小。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主要出露侏罗系地层,地层总体走向近东西,倾向北。从下向上划分为日当组(J1r)、陆热组(J1—2l)和遮拉组(J2z^)。

(1)下侏罗统日当组。在矿区的中部及北部广泛出露。岩性以灰、深灰色粉砂质绢云板岩、粉砂岩、页岩为主,少量具“杂色层”特点,夹少量灰黑色、深灰色薄层状、透镜状生物骨屑灰岩,局部见灰色薄层状具中小型交错层理,波痕岩屑石英砂岩[4]。与下伏晚三叠世涅如组为整合接触。

(2)中下侏罗统陆热组。在矿区的南部出露。岩性以深灰色、灰黑色中层状泥晶灰岩为主,夹灰色中层状粉砂岩、灰黑色板岩。灰岩与板岩常呈互层状产出,与下伏日当组(J1r)为整合接触。

该组地层是矿区的主要含矿层位,铅多金属矿主要产于近SN走向的构造破碎带中,矿脉走向与地层走向近似正交。

(3)中侏罗统遮拉组。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为深灰色、灰绿色致密状、杏仁状玄武岩。与下伏陆热组(J1—2l)为喷发不整合接触。

(4)第四系。第四系地层在矿区内主要为残坡积物,其次为冲洪积物。

2.2 构造

矿区内构造线方向稳定,为东西向展布。出露的地层发育,主要穿切地层为侏罗系。在地貌上反映为近东西向的沟谷,陡崖。在各主要断裂构造附近发育着大量小褶皱及平行于主断层的小断裂,其派生平行于主断层的小断裂成为矿区的配矿、导矿及容矿构造。

2.3 岩浆活动

矿区内未见大规模的岩浆岩侵入,仅见少量的晚白垩世辉绿玢岩脉及花岗细晶岩脉、石英脉沿北东向次级断裂侵入,长轴方向多为近东西向。与围岩接触关系清楚,沿接触带常见硅化并伴有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在辉绿岩中获K-Ar同位素年龄值为82.9Ma,故将其时代置于晚白垩世时期。

2.4 变质作用

区内出露一套浅变质的变质砂岩、板岩、千枚岩、结晶灰岩。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带,具有劈理和片理的特点,为拉轨岗日—隆子区域动力热流变质岩带的最低级变质带低绿片岩相单相变质带的一部分,其主要变质时期为燕山—喜马拉雅期。变质矿物仅出现绢云母、绿泥石。

2.5 围岩蚀变

在矿区内主要见硅化、褐铁矿化、粘土化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岩化。

碳酸岩化主要分布于张性断层内,以方解石脉形式出现;成矿早期的方解石脉伴生有方铅矿化,而成矿期后形成的方解石脉则无矿化现象,并穿插破坏早期形成的石英脉

3 成矿分析与找矿标志

3.1 矿体分布特征

夏隆岗铅多金属矿成因初步判断有两种类型:

一座与太阳使用相同能源的核反应堆正在法国南部逐渐成形。天空新闻网得到特殊的机会进入马赛附近的实验基地一探究竟。这个项目在7年内完成,它将使氢原子融合到一起,并且在融合过程中释放大量的无碳能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融合过程不会产生长期留存的放射性废料。

一种属于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化)体的分布严格受控于构造破碎带、层间破碎带在空间的展布情况,无论在走向或倾向矿体均分布在构造破碎带之内,矿化强度从构造带中心向两侧围岩呈突变过渡关系。

另一种属于接触交代型,产于辉绿岩与围岩的接触带内。

3.2 矿物组成

矿石矿物成份比较简单。矿石基本呈灰色、灰褐色、褐黄色,矿石矿物具自形—半自形中粒—细粒结构,呈致密块状、浸染状、细脉状构造。矿石矿物成份比较简单,矿石金属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铁闪锌矿、自然银,其次有黄铁矿、毒砂等,偶见少量的黄铜矿。

3.3 矿石结构、构造

(1)矿石结构。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等金属矿物呈自形—他形晶粒产出。

交代残余结构:方铅矿、闪锌矿相互包裹、相互交代形成不规则粒状集合体,闪锌矿交代黄铁矿,保留黄铁矿残核和外形。

镶嵌结构: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以不等粒状浸染于脉石矿物中,呈脉状、散点状、团块状等,方铅矿嵌于黄铁矿中等。

(2)矿石构造。块状构造:由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等硫化物组成致密块状矿石。

浸染状构造: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等硫化物组成自形粒状浸染断层泥形成浸染状矿石。

角砾状矿石是断裂破碎带中矿体的主要矿石类型,由含矿热液胶结砂岩,泥灰岩角砾而成,胶结物中有铅锌硫化物矿物和岩屑岩粉、石英、方解石等多种成分,矿石品位的高低与铅锌矿物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网脉状矿石是细矿脉沿裂隙贯入,矿脉宽度一般小于15cm。

3.4 矿体围岩和夹石

夏隆岗矿区的铅多金属矿(化)体主要围岩为中下侏罗统陆热组(J1-2l)页岩、板岩及泥灰岩,矿体赋存于SW-NE向的构造破碎带、WE向层间破碎带及辉绿岩与围岩的接触带中。矿(化)体围岩呈碎裂状或板状。矿区围岩蚀变主要表现为硅化、褐铁矿化、粘土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岩化,而其中以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与铅锌矿化关系最为密切,在强蚀变带的构造角砾岩带中往往形成较好的富铅锌矿体。在矿(化)体局部地段,顶、底板岩层较破碎,沿破碎带充填泥质、炭质页岩。

3.5 矿床成因

矿区内矿化蚀变带的分布受地层、构造、接触带控制。夏隆岗矿区的铅多金属矿体主要围岩为中下侏罗统陆热组(J1-2l)页岩、板岩及泥灰岩,矿体赋存于SW-NE向的构造破碎带、近东西向层间破碎带及辉绿岩与围岩接触带中。在喜山期,板块碰撞作用使喜马拉雅山地壳产生了强烈的形变及抬升,随之而来的是区域性褶皱和大断裂的形成。随着日当大断裂的产生,两侧地层也产生了次级张性断裂构造。赋存于中下侏罗统陆热组(J1-2l)地层中的成矿物质也随之活化迁移,而形成时代相对较晚近SN向的张性断裂在其形成的构造活动过程中,其次级裂隙成为导矿、容矿空间,并控制了矿体空间展布。

矿区未有大规模岩浆侵入,仅见少量沿NE、EW向断裂侵入的辉绿玢岩脉及花岗细晶岩脉、石英脉。据此可能有隐伏的岩浆岩体存在于喜山期矿区喜山晚期矿区。而岩浆不断上侵并分异,在分异过程中,成矿物质随着大量气水热液沿着某些断层贯入,使陆热组中的成矿物质活化并迁移,直到遇到有利的成矿的条件,气水热液逐渐与矿物质分离、沉积、并结晶,富集成矿。

由上所述,夏隆岗矿区铅多金属矿有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和接触交代型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两种。

3.6 找矿标志

(1)铁帽标志。暴露在地表浅部的一些铅锌原生矿石,经物理风化、化学风化或氧化后,易形成“铁帽”,即褐铁矿,一些方铅矿物经地表水淋滤流失后易形成一些正方体空洞等。

(2)构造标志。在此矿区构造找矿标志,主要受发育于陆热组地层中近南北、倾向西发育的构造破碎带控制。

(3)岩浆岩标志。矿区内与矿化关系密切的主要为近东西向近顺层贯入的辉绿岩脉的膨大部位。

猜你喜欢

侏罗方铅矿闪锌矿
西藏甲玛斑岩成矿系统闪锌矿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铁含量对含铁闪锌矿浮选影响的研究
内蒙古发现全球最早侏罗纪花蕾
某复杂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川西拗陷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
柴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Cu-X(X=C,Si,Ge,Sn,Pb)掺杂对闪锌矿ZnS 可见光吸收的影响研究
亚硫酸钠在乙硫氮-方铅矿浮选体系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氧化剂在刺槐豆胶浮选分离方铅矿和闪锌矿中的作用及机理
我国科学家发现最早草本被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