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云纱

2018-01-29许晓燕

广东第二课堂·小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香云纱渔网渔民

许晓燕

香云纱本名莨纱,莨即薯莨,一种植物,它是制作香云纱的原材料之一。由于穿着香云纱走路会“沙沙”作响,所以最初叫“响云纱”。旧时上海人因其香烟的颜色叫香烟纱,后来江浙一带的人称香云纱,广东人称莨纱。香云纱制作工艺独特,数量稀少,制作时间长,要求的技艺精湛。随着穿香云纱的久远其附着的涂层会慢慢脱落,露出像被时光珍藏过的褐黄色的底色,它的触感也会变得越来越柔软,越来越舒服。

认识香云纱,是从外婆开始的。对香云纱的无法释怀,也是因与外婆有关的传奇故事,以至于看见“香云纱”三个字,就会联想到外婆。

小时候,外婆有件奇怪的黑衣服,夏天穿起来会“沙沙”作响。外婆的奇怪衣服是短袖、立领、盘扣,那种款当时叫“上海衫”,特别流行,料子还是我母亲特意从南京买回来的。我们洗衣服都要用肥皂或洗衣粉,但外婆这件会响的衣服只用水泡一下,涮一涮就晾起来了。

后来我发现,外婆穿了一段时间后,衣服会褪色,黑一塊、黄一块,当黑色褪尽后,会变得很柔软舒适。外婆说,穿旧了更透风更凉爽,很舒服。外婆平时不舍得穿,只有出门走亲戚、办事情时,才会穿上。

外婆穿香云纱的模样,让我无法忘记:黑色丝绸的光泽,衬着她白皙的皮肤,外婆端庄大方的气韵立马显现出来了。我就跟在她“沙沙”响着的衣服后,烙下童年的许多记忆。

外婆告诉我,这件会响的衣服叫香云纱。她年轻时外公每年夏天都会给她做一两件这种面料的旗袍。我没有见过外公,只见过他穿着长衫的那张有点泛黄的照片。看得出来,年轻的外公长得很精神,特别是那双眼睛,外婆说,我母亲长得最像他。

香云纱是岭南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手工织造和染整制作的植物染色面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据传,珠三角渔民用薯莨汁浸泡渔网使渔网变得坚挺耐用,渔民在浸泡渔网时衣服上也染上了薯莨汁,渔民觉得衣服浸泡了薯莨汁后也像渔网那样坚挺,再沾染了河泥使衣服发出黑色的亮光,衣服越穿越柔软越耐用。因此渔民在浸泡渔网时也开始浸泡自己日常生活的衣服。生产丝绸的农户也将这种渔民浸泡织物的方法,用于浸泡丝绸面料上,这就是莨纱绸染整的前身。

香云纱制作工艺复杂,简单来说要经过绸缎准备、浸莨水、洒莨水、封莨水、煮绸、过河泥、水洗、摊雾、卷绸等步骤,有些工序要重复多次,总共经过十几道工序,花费大约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制作完毕,而且制作香云纱对日照条件要求高,每年只有4月到10月这段时间可以制作,实在是十分难得哦。endprint

猜你喜欢

香云纱渔网渔民
张震隆:非遗传承看少年
非遗传承理念下香云纱服饰的年轻化创新设计研究
爸爸的渔网
透视渔网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的历史与现代发展思路
“渔网”来了,快跑!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
浅谈香云纱面料与现代印染工艺的融合与创新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