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力学与结构》单元设计中的应用

2018-01-29黄志辉徐晓莲

考试周刊 2017年59期
关键词:教学理念课程设计

黄志辉+徐晓莲

摘 要:以《建筑力学与结构》的课程整体设计为依据,针对其中的《雨棚拉杆设计》这一单元进行课程设计,全面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与企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对接,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效率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设计;教学理念

一、 前言

项目教学法是将教学内容以工作项目组织起来,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在学习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以实际生产的工作任务为主线,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知识与技能,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实际工作的全过程。在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中引入该种教学方法,直接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际工作情境中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有效地实现知识向实际应用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将相关知识整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的思想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理念、思路在具体的教学应用中,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建筑力学与结构》的课程整体设计为依据,以其中的《雨棚拉杆设计》这一单元进行课程设计,贯彻“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教育理念。

二、 教学目标

(一) 能力目标

1. 能根据构件的工作应力和材料的许用应力,校核拉杆的强度安全性;

2. 能灵活运用胡克定律分析构件的变形量;

3. 能根据材料的许用应力设计压杆的最小截面尺寸,选择合适的杆件。

(二) 知识目标

1. 熟悉根据材料的许用应力与工作应力对比判断拉杆强度安全性的方法;

2. 熟悉胡克定律的原理并掌握分析构件的变形量和应力与应变之间换算的方法;

3. 熟悉根据材料的许用应力设计压杆最小截面尺寸的方法,以及在选择杆件时考虑的因素。

三、 《雨棚拉杆设计》单元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雨棚拉杆设计》划分为示范任务、学联任务和考核任务,具体如下:

某栋楼钢结构玻璃雨棚,顶部为双层夹胶安全玻璃,雨棚主体结构通过焊接与预埋件连接,另通过两根圆形钢管与建筑拉结。采用的杆件极限应力为200 MPa,安全系数为1.3,弹性模量E为200GPa,拉杆变形量不得大于2.5 mm,端部竖向荷载为20 KN。

拉杆结构设计成果如下:斜拉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外径为22 mm,内径为18 mm,拉杆长1.5 m

掌握雨棚拉杆结构设计方案复核的步骤及原理

2

计算构件的变形量并用判断变形是否影响使用(学练任务)

根据设计背景中的数据对雨棚拉杆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及复核

独立正确完成方案的验算和复核

3

设计拉杆的截面尺寸(考核任务)

后期客户要求使用其仓库中的钢管替代原设计的斜拉杆,并提供了钢管的相关数据如下表1:

制定雨棚拉杆选择方案

(上接第12页)

四、 任务的实施

1. 任务引入

通过雨棚设计失败案例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图片警示学生雨棚设计的重要性。从雨棚发生破坏的两个直接原因:强度不符合要求和变形过大两个方面的原因进行分析,对雨棚的变形和强度进行设计和复核验算。

2. 强度复核

以卡通动画的形式阐述与本单元有关的专业术语及概念,然后进行雨棚拉杆结构设计方案的强度复核。若复核结果符合要求,说明该雨棚拉杆在安全性上满足要求,则进行下一步的变形复核。

3. 变形复核

雨棚的变形过大不仅影响雨棚整体的美观性,同时也会影响雨棚的坡度从而导致排水不畅等问题。因此,雨棚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也要根据胡克定律及相关要求对变形量进行复核。

4. 示范任務考核

学生根据给定的相关数据对强度和变形进行具体的复核,教师总结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在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同时,体现教师的指导性。

5. 学练任务的实施

在学练任务的基础上开展学练任务,从进行强度和变形的设计方案练习,同时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处理问题,同时对学联任务进行考核和总结,指出常见问题及应对办法。

五、 结论与展望

项目的设计是项目教学法能否成功的重要前提,项目的制定与选取是否合理直接决定项目教学法成功与否。本文针对其中的一个单元进行了项目研究,需今后将更加完整的对《建筑力学与结构》进行各个单元的设计。在学习过程中,落实以行动为导向,以实际生产的工作任务为主线,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知识与技能,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实际工作的全过程。在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中引入该种教学方法,直接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际工作情境中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有效地实现知识向实际应用的转变,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陈晓娟.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电工技术应用》教学设计——功率因数的提高[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2(1).

[2]孙宇.建筑制图与识图项目法教学实施过程研究[J].中山西建筑,2010,36(34).

[3]王帅.新形势下《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改革初探[J].福建建材,2014(12).

[4]袁慧子.论高职学生学习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必要性[J].产业和科技论坛,2012,l1(17).

作者简介:

黄志辉,徐晓莲,湖北省鄂州市鄂州职业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理念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钢琴对环境污染的探讨
浅议课堂教学与管理的体会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