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4.0的对策研究

2018-01-29尹子民李瑞彤魏璐瑶张高伟

关键词:辽宁装备制造业

尹子民,李瑞彤,魏璐瑶,张高伟



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4.0的对策研究

尹子民,李瑞彤,魏璐瑶,张高伟

(辽宁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运用PEST模型分析法,从宏观角度分析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4.0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之间的关系,在运用因果分析图找出影响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4.0的关键因素基础上,运用SWOT矩阵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发展潜力分析,进而提出促进辽宁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实现工业4.0的对策建议。

辽宁装备制造业;工业4.0; PEST模型分析;SWOT矩阵分析;对策研究

一、引言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业4.0战略通过智能化、数字化和服务化方式实现制造业设计、生产、运营及服务的全方位系统整合,占据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中国工业4.0战略将依靠系统、关联、集成、协同与融合的制造业产业体系,发挥企业有效机制,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化的制造业生产方式,完善的技术创新平台和统一的工业制造业标准以及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潜力等要求使中国迈向工业4.0的步伐更加紧促。据统计,辽宁目前已有44%的企业已经开始工业4.0的相关投入,还有9%的企业有计划在1年内投资。

二、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4.0的战略环境分析

(一)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4.0的PEST模型分析

PEST模型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al System),E是经济(Economic),S是社会(Social),T是技术(Technological)。为了寻找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4.0的战略对策,本文将运用PEST模型来进行分析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4.0所面临的战略环境。

图1 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4.0的PEST分析图

1. 政治因素。工业4.0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中国政府已经制定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进入2015年以来,“互联网+”、“智能制造”、“工业4.0”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舆论热词,尤其是在两会上,“工业4.0”已经上升为未来10年的中国的重大国策。

2. 经济因素。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在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中的重点关注对象。据中国经济网报道,3年来,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代表的辽宁装备制造业正在实施“i5”战略,通过构建智能生产来建立智能工厂新模式;2015年,沈阳机床集团依靠“i5”系列产品已经增加销售收入15亿元;2016年,沈阳机床的i5机床年销量创造历史之最,而达到2万台以上,单一品类机床销售规模近50亿元。

3. 技术因素。工业4.0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中不可或缺并致力于支持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动力,随着工业4.0理念逐渐深入装备制造业,辽宁装备制造业将信息技术中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运用于智能生产和智能工厂,极大地提高了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和服务化水平。

4. 社会因素。辽宁省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在工业体系、产业链关系、技术装备等方面都具有实现工业4.0的发展基础。在大型输变电、列车车辆、大型连轧、机器人等成套设备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其销售额占国内市场10%以上。由此可见,辽宁装备制造业在人员、区位、交通、环境等方面都有广泛基础。

(二)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4.0的SWOT矩阵分析

SWOT矩阵分析法,是从一个组织面对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发展机会(opportunity)、面临威胁(threat)等四个方面进行内外部经营环境分析,进而通过制定组织战略和对策来克服竞争劣势和化解面临威胁,发挥其竞争优势和充分利用发展机会是怎么组织的快速成长。本文利用SWOT矩阵分析法对辽宁装备制造业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1. 优势。辽宁省具有完善的工业技术体系,而装备制造业更加地具有技术基础雄厚,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经过多年的产业积累和技术创新,沈阳机床集团、东软集团、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等企业的技术水平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围绕辽宁装备制造产业链已经形成科学研究、技术发明、设备配套、人才培养、区域经济、交通运输、人文环境等方面的优势,足以支撑辽宁装备制造产业与世界接轨,实现工业4.0。

表1 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4.0的SWOT矩阵分析表

2. 劣势。面对工业4.0,辽宁装备制造业也存在一些弱势。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同时,辽宁装备制造企业创新体系不够完善,况且信息化技术水平也影响着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4.0的速度。尽管辽宁装备制造业拥有较为雄厚的技术基础,但是,在经济增长速度和技术创新速度方面还是不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辽宁装备制造业快速实现工业4.0。

3. 机遇。在市场供求关系中,辽宁装备制造业存在产能过剩,从市场供求关系角度这将逼迫辽宁装备制造业必须以实现工业4.0为契机,从个性化需求、智能化生产、精益化管理等角度完成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同时,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智能产品也将为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4.0提供技术支撑。

4. 挑战。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4.0所面临的挑战:一是主要有工业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即如何从辽宁装备制造业战略的角度去探索、构建,或者融入国际化的标准体系;二是辽宁装备制造业比重较大,与之相配套的其他行业发展不平衡;三是相关零部件功能设计和数字化程度有待提高;四是缺少足够的科研组织机构介入工业4.0的项目发展研究中。

三、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4.0的对策研究

(一)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4.0的因果分析

因果分析图是通过查找产生问题根本原因来建立因果分析图,进而为制定解决产生问题的对策提供依据。本文从政府、科研人才、技术、平台、环境和企业等不同角度做出因果分析图如图2。由图2可见,在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4.0过程中,政府层面应该从政策、技术、资金和法律方面进行支持;企业层面应该注重高端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创新、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加强技术领先设备引进和研发;在科技人才和技术方面,应该加强员工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训,以技术创新来带动产品升级和技术装备升级;在产业平台和环境方面,应该注重产业集群和产业结构优化,创建智能制造平台。

图2 影响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4.0的因果分析图

(二)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4.0的对策研究

1. 重构辽宁新型装备制造业产业体系。面对辽宁工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状况,从在区域经济层面,应该充分发挥辽宁省工业技术体系比较完善,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较为雄厚的优势,分别以沈阳、大连为核心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工业产业集群;将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有效结合重溯新的区域产业集群与布局、产业组织结构模式,使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得到有效延伸,只有这样才能使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得到快速提升。

2. 实现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横向集成。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横向集成,就是使辽宁装备制造企业与后向的的供应商、前向的购买商,以及同业之间通过价值链和信息网络实现的资源整合。由此实现供应链条上产品与服务的实时供给,推动供应链条上所有企业在产品研发、物资供应、生产管理、销售业务,以及企业内部生产控制、经营管理、财务核算等全部管理过程的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的无缝链接与有机协同。最终完成企业间协同供应链管理和企业间的价值链重构。

3. 实现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纵向集成。辽宁装备制造业要实现价值纵向整合和网络化制造系统集成,就是要消除企业内部信息孤岛,实现企业内部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所有信息的无缝链接。通过企业内外部网络化建成智能工厂的制造体系,进而完成个性化定制生产。企业实现价值纵向整合和网络化制造系统集成包括门户集成、流程集成、数据集成,门户集成是通过企业内部在线协作来实现企业信息、人员和任务的集聚,实现企业信息的统一访问和展现;流程集成是通过建立BPM流程平台实现跨系统和跨部门的业务协作,实现业务信息的及时传递;数据集成是通过建立ESB企业服务总线来实现生产设备实时数据的采集与传递,实现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连通。

4. 实现辽宁装备制造业端对端工程数字化集成。根据SWOT矩阵分析、因果分析可知,辽宁装备制造业应着力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针对不同创新水平的企业实施不同对策。对于像沈阳机床、机器人和大连重工这样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需要努力提升企业装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研究和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高端装备和系列产品;对于技术创新能力一般企业要组建自己的核心技术、关键领域科研攻关小组,重视设计创新这一软技术的创新,对产品进行改良设计和改型,提高科研成果商品化的效益。同时,注重产学研结合,加强与行业有关的科研单位或者组织、高校的合作,保证企业专业人才不断层;对于技术创新能力较低企业在技术创新战略上应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通过研究和探索端对端工程数字化集成来快速实现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

根据辽宁装备制造业目前发展现状,运用PEST模型分析、SWOT矩阵分析和因果分析等方法,分析影响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4.0的关键因素及其产生原因,进而从辽宁新型装备制造业产业体系、价值链网络横向集成、网络化制造系统纵向集成、端对端工程数字化集成四个方面提出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4.0的对策。这些研究对促进辽宁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提升其竞争实力,带动辽宁经济快速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王至尧. 学习德国工业4.0中国智能制造讲座[J]. 新技术新工艺, 2015(10): 1-5.

[2] 鞠思远,徐力. 从未来工业4.0展望工业设计[J]. 设计, 2015(17): 82-83.

[3] 林佛钦. 工业4.0: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思维与新模式[J]. 工业, 2016(7): 15-18.

[4] 王莹. 辽宁装备制造业培育产业集群的路径和政策研究[D]. 沈阳:沈阳理工大学,2014: 32-62.

[5] 李响. 辽宁省重点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D] .沈阳:沈阳理工大学,2015: 71-96.

[6] 张青山,徐伟. 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对策[J]. 沈阳: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4:289-296.

[7] 迟晓英. 价值链与供应链[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69-87.

[8] 周跃锋,李英博. 工业4.0背景下中小企业未来之路的探讨[J]. 科技和产业, 2014, 14 (11): 145-147.

[9] 杜传忠,杨志坤. 德国工业4.0战略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借鉴[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 82-87.

[10] 陈渊源,吴勇毅.“中国制造2025”对垒德国工业4.0[J]. 经贸观察,2015(3): 26-28.

(责任编校:李延军)

2017-05-31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资助(编号L15AJY001)

尹子民(1960-),男,内蒙古宁城人,教授,博士。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6.006

F279.27

A

1674-327X (2017)06-0021-04

猜你喜欢

辽宁装备制造业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防晒装备折起来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辽宁舰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