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亮江苏农业绿色发展的底色

2018-01-29本刊评论员

江苏农村经济 2018年8期
关键词:底色主体绿色

本刊评论员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作为传统的鱼米之乡,自然资源禀赋优越,农耕文明历史悠久,生态环境基础良好。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原有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农业绿色发展成为必然。如何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调亮绿色发展的底色,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径,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江苏必须解答的现实命题。

在产业上“着色”。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要在“优、减、美、建、养、管”等关键处着浓墨。突出生产空间布局,让农业功能区“优”起来;突出有机肥、生物农药替代,让农业投入品“减”下来;突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让生态环境“美”起来;突出种养结合,让生态循环链“建”起来;突出扩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让农业资源“养”起来;突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让农业绿色发展“管”起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着力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在主体上“添色”。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至关重要。要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启动农业“大企业”培育工程,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发展,打造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构建带动小农户发展机制。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增强农业绿色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力度,改善金融信贷服务,强化保险支持。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家庭农场集群发展、农民合作社提升发展和小农户融合发展,不断培育壮大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主体。

在机制上“增色”。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必须注重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加快建立健全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健全农业生态补贴制度,建立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创新林业和湿地养护制度;构建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优质农产品标准和信用体系,建立农业资源环境生态监测预警体系;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的组织保障,持续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农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农耕文明是一切文明的母体。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离不开农业这个“源头”。江苏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充分做足“农”文章,不断拓展农业功能,让传统产业变绿、新兴产业增绿、特色产业添绿,调亮发展底色,在新时代更好地展现农业绿色发展的“最亮颜值”。□

猜你喜欢

底色主体绿色
绿色低碳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何谓“主体间性”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永恒的底色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