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临床阶段党建工作实践探索

2018-01-29王建敏张国君

中国医院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医学生党员

■ 王建敏 花 蕾 张国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党建工作既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立德树人的主要抓手。如何在新形势下提升学生党建工作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服务于医学人才培养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高等医学院校必须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1 医学生临床阶段党建工作面临主要问题

医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学制的特殊性及服务群体的特殊性,使这一群体的学生党建工作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面临着许多特殊的问题。

1.1 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忽视政治理论学习

医学生的学习生涯漫长而又艰苦,其培养要求不同于一般院校的学生,呈现出学习课程多、时间安排紧,实习任务重、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加之各种考试和竞争淘汰制度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他们的学习压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医学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医学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日趋增大。高期望值与骨感现实之间的落差,使他们看待问题更立足于现实,受社会影响程度更深,衍生出日趋浓重的关注“就业”“出路”的氛围,存在实用主义倾向[1]。因此他们更加重视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提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甚少,认为只要专业好,党的理论知识多少无所谓”[2]。

1.2 政治思想不够稳定,组织观念有所淡化

学生党员年纪轻、入党时间短,人生阅历、实践经验都很有限,加之他们缺乏系统的理论根基,思想观念和政治素质还不够成熟,行为选择上往往容易出现从众附和、跟风随流的倾向。临床阶段,作为医学生成长的必经时期,学生从学校这个“象牙塔”中走出,进入到临床医学院,活动场所也由单纯的课堂教学向医院这个开放的社会大课堂延伸。而医院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既有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其中也不乏负面、消极的思想因素,既受到高尚医德医风的感染,也难免受到某些不正之风的影响,价值评价标准参差不齐,与校内教育相比,容易造成学生价值选择迷惘,带来思想上的矛盾与困惑。同时,相较于在职职工而言,学生党员接受组织考察培养时间较短,组织纪律观念还不是很牢固,“进入实习点后惯性延续,很容易放松对自我的要求,组织观念开始淡化”[3]。

1.3 培养方式相对分散,集中活动开展困难

由于专业属性和实践资源的限制,医学生实习地点往往分散在不同的科室,同时由于他们参加值班、上手术、周休时间不确定等原因,多数情况下处于分散游离状态[4]。低年级学生虽然相对于高年级学生相对集中,但也面临着集中授课、技能培训、课间见习等学习任务,课业繁重、课余时间减少,他们对集体活动、社会公众事务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给集体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党员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低,教育效果不好,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难以形成”[5]。

1.4 职业认同感需要提升,职业精神教育有待深入

在伤医事件频发、医疗纠纷多发并呈明显上升趋势的今天,医疗行业社会评价日益降低,医务人员中的消极态度有所增加,使许多医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改变。一项对400名医学生的调查数据表明,在“对医生职业有一种强烈的职业认同感”中,无一人选择“非常同意”,3.0%的人选择“同意”,56.2%的人选择了不同意。当被问及“如果可以选择,我仍选择医学类专业”时,非常同意的仅占3.9%,同意占14.4%,38.2%和8.9%的人选择了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6]。职业环境的风险高、压力大,加之学医过程的艰辛漫长等使很多学生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学医之路。因此改变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应对心态成为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

1.5 主体意识发挥不够,先锋模范作用仍需凸显

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从学生党员作为“学生”这一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更多地从其作为“党员”这一角度考虑,缺少对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往往把他们作为教育和管理的对象,忽视了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7]。部分党员入党前后存在明显反差,服务同学、服务集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高,缺乏责任意识,没有起到较好的带头作用。在医院开展的长年制学生党建工作调查问卷中,针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整体评价”一项,尽管有62.3%的学生认为身边的党员同学比较优秀,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学生党员表现一般。

2 医学生临床阶段党建工作针对性措施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为此,针对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医院采取了多种针对性的措施。

2.1 创新学习形式,采用“3+1”模式推动理论学习

针对学生党员政治理论知识薄弱的实际问题和学生分散在各个科室,统一时间相对困难的实际情况,创新学习形式,采用“3+1”的学习模式,提高学习效果。即先以个人为中心每位党员在课余时间自行学习,而后以党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进行集中讨论学习,最后在以支部为单位的组织生活会上选取1名党员针对自己所学以多媒体形式进行汇报。这种方法不仅传承了三级学习体系中逐层汇总从点到面的全局学习观,更能由宏观到具体返回到个人,让每位党员在理论学习的同时锻炼演讲能力,受到一致好评。同时,支部将支委会扩大规模到党小组长,每月召开1次扩大支委会,保证每个党小组都能在第一时间上传下达、反馈问题,这种沟通机制有效地保证了党内组织生活的开展。

2.2 严格培养方式,“跨年级一帮一”等多种形式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党员发展工作对一个政党来说至关重要,其质其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党的群众基础。因此,把好党员入口关是做好学生党建工作的根本和前提。为进一步加强年级间的学习交流,增强支部凝聚力,同时发挥高年级党员的带动作用,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快成长,在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培养方面,支部不仅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的培养方法,还试行了跨年级的联系培养,即由高年级党员培养低年级积极分子,从过来人的角度对新同志进行帮助引导[8]。除了进行组织培养外,还便于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另外,为了全面地考察发展对象,由党总支委员担任组织员,进行发展党员前的谈话考察和材料把关审核,同时采取征求本科生所在班级辅导员意见,研究生征求所在科室主任、护士长和导师意见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品德修养,以此严格党员发展程序,有效地保证了党员的发展质量。

2.3 丰富活动形式,将理想信念教育与职业精神教育紧密结合

共产党员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群众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我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9]。针对传统学生党建工作中支部活动过多集中于“党员发展转正和文件学习”等内容的情况,医院调整工作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将加强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强化职业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如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召开主题班会、歌唱比赛等形式回顾历史、缅怀先烈,为党员带来深刻的精神洗礼;邀请党委书记、纪委书记、主管院长等医院领导担任学生党支部“理论导师”,开展职业精神系列讲座,与学生互动,为他们澄清思想困惑;针对医患关系现状,运用PBL学习方法进行讨论,通过提出问题、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引导同学们达成“改善医患关系应多从自身做起”的一致观点;运用援非、援疆、援藏及援特多医疗队的先进事迹,与学生进行座谈交流,发挥教师榜样的示范作用;召开优秀学生榜样事迹报告会,邀请获得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等朋辈典型分享成长经验;同时还以“关爱生命、致敬生命”为主旨,拍摄反映医学生成长经历的微记录片“小医生 大生命”,引发同学共鸣,达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

2.4 强化4种意识,推动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为了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医院注重强化学生党员的4种意识。一是强化宗旨意识,将志愿服务作为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培养考察的重要方式,促进他们主动服务。同时以党、团支部为单位组织开展集体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帮助患者、服务社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二是强化责任意识,通过佩戴党徽亮身份、党员承诺、学生党员身份卡等形式,加强学生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和帮助。三是强化奉献意识,每年定期开展“暖流活动”捐款捐衣、“爱心小屋”咨询服务、“敬畏生命、珍重健康”敬老爱老等活动,为社会奉献爱心与温暖。四是强化纪律意识,将学生活动的出勤率、参与集体活动的贡献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与奖学金评定、评先评优、推免保研等重大事项集合起来,有效增强了学生党员用纪律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的自觉性。

3 医学生党建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5年来,医院主动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党建工作新方法,并推广到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及班委会等各级学生组织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荣获团中央“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国家级奖项1项,连续3年荣获北京高校红色“1+1”优秀示范创建活动,同时荣获“北京市高校优秀学生基层组织”“北京市先进班集体”“首都高校优秀基层团支部”“北京市先锋杯优秀团支部”等市级奖项10项,获“首都医科大学党支部年度优秀主题系列工作”“首都医科大学基层党支部活动创新项目”“首都医科大学先进班集体”等校级奖项36项,院级18项,较好地推动了各项学生工作的开展和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章毓林.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6):1103-1105.

[2]许慧清.医院党务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探究[J].中国医院,2011,15(11):73-74.

[3]刘飞.医学实习期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3):610-612.

[4]杨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难点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6):61-62.

[5]张平,冀术明,付凤环,等.医疗机构党建工作薄弱环节研究[J].中国医院,2017,21(7):21-23.

[6]陈驰蔚,林建锋.关于医学生职业认同的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3).119-120.

[7]王樱.“三四三”工作模式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践中的思考[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3):444-445.

[8]王建敏,李明.以“学生党员先锋行”活动推动学生党建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教育,2015(9):55-56.

[9]张平,冀术明,董碧莎,等.医疗机构党员教育和管理中问题与对策的研究[J].中国医院,2012,16(5):21-24.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医学生党员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路径研究
我是党员向我看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