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副词“更其”的表达功用与词汇化及其动因机制

2018-01-29王思逸王可峰

关键词:指代代词副词

王思逸,王可峰

(1.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上海 200234;2.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汉语系,甘肃 合作 747000)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语言三要素中,词汇的发展是最为突出和显著的。相对程度副词“更加”、“更为”、“更其”在同类词中使用频率较低,表示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综观前人时贤的研究,对于“更其”词汇化及语法化研究较少。张玉倩(2013)分析了“更”与“更X”在当代汉语中的功能扩展及其动因与机制,提到了“更其”但分析较少;焦学锋(2014)在对“更其”和“更为”进行对比时,提到了二者在词汇化方面的异同。本文拟对程度副词“更其”的词汇化及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考察,并指出其词汇化与语法化过程中的动因与机制。

本文用例引自CCL、BCC及网络上的报道与博客等,所引例句全部注明出处。

一、“更其”句法功能及用法

“更其”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上更深一层、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减少。

(一)限定与修饰AP 副词“更其”主要修饰性质形容词。例如:

(1)雅似乎不够,距“玩”更其远,可昆仑山下的冰雪世界不是文学的真空区…(《人民日报》1993-01-20)

(2)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蒋介石攀结宋家之心不但未死,欲望反而更其强烈,其欲望强烈的程度竟至情迷智昏。(《蒋氏家族全传》)

此外,“更其”也可以修饰一些状态形容词。例如:

(3)有比树影更其墨黑的一些等高线条,在湖畔显现,使我意会到那正是湖岸边的铁栅…(刘心武《冰吼》)

(4)那么一来,我自己的身子也不敢往沙发靠背上靠了。我也就因而坐得更其地笔直了。(梁晓声《尾巴》)

张谊生(2007)认为,说话人在状态形容词前面加上程度副词,有时并不是真的要限定状态形容词的某种量级,只是为了突显自己对所述状态的某种态度和感觉。上两例“墨黑”“笔直”为典型的BA型状态形容词,表示“像墨一样黑”“像笔一样直”。“墨黑”代表了“黑”这个性质形容词量幅上的某一段或某一点,本身包含一定的程度义,发话人指出“墨黑”的量度性,认为在这个点上没有充分表达自己的语义,因此使用“更其”来增强其程度性,强调其高量级,在句中充当定语;“笔直”亦是如此,为了凸显摹状情态,还带上“地”标记作状语。

(二)限定与修饰V/VP 程度副词“更其”后接动词性成分,一种是动词,一种为动词短语。

“更其”作为典型相对程度副词,修饰心理动词是其重要的句法特征。此外,“更其”还可以用来修饰一般动词。例如:

(5)闯王在商洛山中更其挂念,他已经派人飞速去崤山中通知高夫人和刘芳亮星夜赶来会师…(姚雪垠《李自成》)

(6)而瞿鸿基、岑春煊等与奕匡等两派的斗争更其激化。(人民网 2013-06-17)

程度副词“更其”还可以用来修饰动词性短语。例如:

(7)这就使他更其显得可疑,不过他的身体被一辆送货卡车稍微挡住了。(约翰·格里森姆《鹈鹕案卷》)

(8)说到匪,你们会比兵还更其愿听,但这不是你们的罪,却是束缚你们的链索太紧了…(沈从文《狂人书简》)

例(7)“显得”为类后缀动词,如“陷于、近于、切于、显得”等,都可被“更其”修饰;例(8)“愿”为能愿动词,除了“愿”以外,“更其”后还可接“应该+VP”短语。

(三)限定与修饰NP 程度副词“更其”还可以用来修饰名词。例如:

(9)我不禁失声笑了:“又来胡扯了。哪有什么比女人更女性的?比女人更其女性些的,又是什么东西呢?”(茅盾《腐蚀》)

(10)其实,一间泥土色的民宅,是比一切的庙宇更其庙宇的,生于斯,长于斯,枕着涛声,抱着海风的一间小屋…(张晓风《好艳丽的一块土》)

张谊生(1996)认为副词能修饰名词,其深层的原因和制约的因素并不仅仅在于修饰语副词,主要在于那些被修饰的名词——或者是具有特定的语义基础,或者是功能发生了转化。前例指“比女人更加具备女性身上的某些特征”,这里“女性”凸显内涵义;后例指更加具备“庙宇”的一系列特征。“更其+NP”中凸显的是这个名词所具备的一些性质或者特点。“女性”和“庙宇”本身不包含量度义,但受上下文语境影响,特别受“更其”修饰后,临时获得了不同幅度的量度义。

(四)限定与修饰代词 与其他程度副词不太相同的地方是“更其”还可以用来修饰代词。例如:

(11)而一个伟大时代精神和伟大个性的结合,其生命力总是超越时空的。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更其如此了。(当代\报刊\读书\vol-031)

(12)如果一个人可以是土地的产物,人们从他身上可以品尝到土地独特的风韵,一个村姑就更其如此。(《追忆似水年华》)

更其修饰代词,代词指代前面所提到的内容,表示更具有某种特征或气质。前例“如此”指代“其生命力总是超越时空的”,后例指代“人们可以从他身上品尝到土地独特的风韵”。“更”、“更加”等也可修饰“如此”,但频率低于“更其”,这与“更其”的文言色彩浓厚有一定关系。正因如此,“更其”常用于正式文体中,使用频率低于其他“更X”类副词。

综上所述,副词“更其”既可修饰一般动词、形容词,还可修饰状态形容词,一定条件可修饰名词,修饰代词“如此”,但与其他“更”类程度副词相比,使用频率较低,常用于书面语中。

二、“更其”词汇化与副词化

(一)副词“更”的虚化历程 关于“更”,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更,改也,从攴,丙声。”“更”与“改”、“易”常对举使用。例如:

(13)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春秋·国语》)

(14)天下有圣,而在後子者,则天下不离,朝不易位,国不更制,天下厌然,与乡无以异也。(《战国·荀子》)

“更”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虚化为副词,义为“重新,另外”,表示程度的加深或某种行为情况的再次发生。清刘淇《助字辨略》:“更,复也,再也。”检索语料库发现副词“更”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例如:

(15)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左传·僖公五年》)

(16)数将几终,岁将更始。(《吕氏春秋·十二月纪》)

前例“更举”意为“再发兵”;后例“更始”意为“重新开始”,两例中“更”都为副词,表示“重新,另外”。

“更”的副词义使用较少,以动词义为主。直到魏晋南北朝时,副词“更”使用频率明显提高,性质功能及副词意义也逐渐明显。高育花(2001)将其细分为:频率副词、情状副词、程度副词、语气副词四类。

“更”由动词“改变 /替换”逐渐转变为副词,因为本身这两个义项隐含了“结果发生变化”这一意义,“结果发生变化”包含程度的加深或减弱,从意义上具备可行性。此外,从语言发展的角度看,副词形成的句法环境一般是处于动词或形容词等谓词性成分前,句中“更”一开始充当谓语中心,但随着不断使用,其后出现另一谓语动词,根据语义重心后移原则,VP语义具体实在,动词“更”易向副词演化。

(二)“更其”的词汇化历程 董秀芳(2011)指出:汉语双音词有三个主要的历史来源,短语降格、句法结构固化和跨层结构的词汇化。“更其”成词是属于跨层结构的词汇化,由副词“更”与附缀“其”复合而成。

1.“更”和“其”的连用 “更”与“其”连用,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此时的“更其”只是两个单音节词的连用,是动词“更”与代词“其”的线性连用。例如:

(17)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战国·管子》)

(18)夫谄臣者,常使其主不悔其过,不更其失者也。(《战国·管子》)

前例“更”与“变”和“易”一起使用,义为“变更”,“其”表示领属关系,指“春秋冬夏”;后例“更”与“悔”对举,“过”与“失”对举,“更”义为“更改”,译为“悔改”,“其”表领属关系,指“皇帝”。

动词“更”与代词“其”跨层连用时,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X更+其Y”,“X”可以为名词、数词、否定词、动词、副词、连词等,连词一般为“而”,主要表示承接等关系动词“变”经常与“更”共现连用,“Y”一般为名词,包括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但主要以单音节为主,“其+Y”共同构成动词“更”的宾语。二是“更+其Y”,同样“Y”一般为名词,但是这种情形下,“Y”一般为双音节,当Y为单音节时,一般会在后面加一语气词,构成“2+2”格式,或者在“Y”后连接其它成分,表示陈述或说明,“更其Y”一起构成一个述宾结构。

检索语料发现,这种动词“更”加代词“其”的跨层连用较为普遍,宋代之前一直沿用这种用法,一直到清代时期仍存在。这种情况下,“更”充当句子的谓语成分,而谓语中心一般是句子焦点结构的重心位置,独立性强,因此与其他成分逐渐粘合成词的可能性较低。

总之,动词“更”和“其”的跨层不是副词“更其”的来源。

宋代时,《太平广记》中发现1例副词“更”与指代词“其”跨层连用的情况,副词“更”可出现在充当谓语的“其+X”前作状语。“其”为指代词,指代前文中提到的人或物。例如:

(19)其西榻之首,即黄泽之神也。其状疏而瘦,其音清而朗。更其次者,云是漳河之伯。余即不知其名。(《太平广记》卷一五八)

上例中“更其”的句法位置环境与成词后的“更其”非常相似,此时“更”与“其”虽在线性序列上位置相邻,但二者在句法上并无直接修饰关系,“更”修饰整个“其+X”,但与动词“更”+代词“其”相比,副词“更”+代词“其”在意义上连接紧密,韵律协调,具有去范畴化后粘合成词的可能性。我们认为,“更其2”是副词“更其”的源结构。

明代《明实录》《遵生八笺》中出现了2例副词“更”加“其”的情况。例如:

(20)然犹闻有逃兵扣粮而以领粮脱逃报者,又有勤兵远屯而兵士不沾半粒者,而更其大者,九边塘报偏禆上之幕府而十隐其一二矣。(《明熹宗实录》卷六十二)

(21)今人所见,皆其次品,式样虽一,而墨质不佳。又如二十八宿元墨,更其下矣。(《遵生八笺》)

两例中副词“更”修饰“其+X”,呈现出比较义,“更其”后的内容与前面内容进行比较,在程度或内容上更深一层、更进一步。且以上三例中“次”“大”“下”语义特征都带有[+程度义],与副词“更”[+程度]特征相符,这也是能受副词“更”修饰的原因。

2.副词词尾“其” 现代汉语中含有“其”这一副词词尾的还有“极其”“尤其”“及其”等,三者同样也是由跨层结构演变而来。

前人对副词“极其”的形成时期存在着不同的争议,这里倾向张谊生(2007)的观点。分别从三个方面对“极其”的词汇化和副词化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指出副词“极其”从具体名词发展到动宾短语,从动宾再到偏正,最后发展为副词。以及代词“其”从有指到无指,最终成为一个“只表示音节的羡余性类后缀”。例如:

(22)徐兰知道他有钱,在他刚到时安排他住在另外一个地方,开宴时奏起音乐,饮食极其精美。(《古今情海》)

(23)他的家庭再次陷入极其艰苦的处境。在监狱服刑期间,普卢姆的身体受到严重摧残,基本上丧失了听力。(《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

以上二例中“其”都没有实际指代义,只是一个无意义的副词词尾。

“尤其”是由副词“尤”与指代词“其”通过跨层连用最终词汇化为一个典型的程度副词的。对于“尤其”的成词时间及过程,张振羽(2009)、杨昌丽(2010)对副词“尤其"词汇化及副词化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萌芽于唐宋五代时期,基本形成于宋元时期,最终成熟于清代。例如:

(24)夜姑年龄稍大些后,喜欢到处游玩,尤其热爱西湖的山水,一年能往返多次。(《古今情海》)

(25)中国人在感情上,尤其是在两性间的矜持和保留意见,不肯象西洋人一般的在表面上流露,也是在这种社会圜局中养成的性格。《〈乡土中国〉读书摘要》

以上两例“尤其”和“尤其是”都引进了同类事物中需要强调的部分,用来突出重点,“其”不指代任何意义。

“及其”同样也是跨层结构演变而来,董秀芳(2011)将“及其”划分为“连词”,是由连词“及”和指代词“其”跨层连用而来,“其”本是“及其”后面名词性成分的限定词,后来“及”与“其”二者有了发生跨层词汇化、变为一个词间连词的强烈倾向。张谊生(2016)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及其”,其中附缀式连词“及其3”中“其”的指代功能已经彻底消失。虽然“及其”目前还未收录在词典中,但是“及其”在音节上已经被处理为同一音步。例如:

(26)通过上述十例的分析可知,对“情理”一词的用法较宽泛,有指客观生活真实及其发展逻辑的,也有兼括二者的。(崔晓西《张竹坡在〈金瓶梅〉评点中的“情理”范畴及其在小说批评史上的地位》)

由上可知,“极其”、“尤其”、“及其”在跨层成词之前,“其”都为指代词,不同情况下表示不同关系,但成词后不管在副词还是连词中,“其”指代义全部消失。太田辰夫(1987)指出副词“极其”中代词“其”已经后缀化;杨荣祥(2005)指出与“极其”中的“其”一样,“尤其”中的“其”也是代词“其”发展而来,他认为“尤其”中“其”的代词指示意义逐渐弱化,因此“其”变成了副词词尾;张振羽(2009)认为促使“极其”、“尤其”中“其”变成副词词尾的直接原因是虚化引起语言结构层次的变化,我们赞成这种说法。同样,“更其”中“其”也是由代词“其”演变而成,最终虚化为一个无实际意义的副词词尾,前附于副词“更”,共同表示“更加”义。

检索语料可知,除虚化(语法化)以外,还与语用与句法功能上的焦点有关。焦点是个语用概念,是说话人最想让听话人注意的部分,与句子的其他部分相比,焦点往往是说话人赋予新信息强度最高的地方,是句子的重要部分。因此当人们谈话关注的焦点放在“其”后的信息上时,至于前面定语是谁已经不太重要,在这种认知心理影响下,“其”的指称意义逐渐不受关注,直至最终脱落。

由此,“更其”由副词“更”与代词“其”的跨层连用,最终演化为副词“更其”,“其”已不表示指代作用,指代义完全脱落,成了一个无意义的副词词尾。

3.“更其”副词化 分析语料发现,“更其”发展到清代已完全成熟。“更其”现代汉语中的用法,清代时已基本具备了。其发展与成熟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被饰音节多音化。清代时期,“更其”后所接多为双音节,多音节短语也变得较为常见。例如:

(27)夫人曰:“尔父费尽心思,郦明堂三元及第,古今罕有,且又年轻美貌,更其难得…”(《龙凤再生缘》二十八回)

(28)这还平中的举人罢哩,然而已是如此烦难。比方我是经魁呀,更其难以言语形容了!(《最近官场秘密史》卷之十四)

其二,开始用于比较句中。“更其”作为程度副词,和“比”共现于比较句中。例如:

(29)兄弟在省里的时候,常常听见中丞说起,浙东的吏治,比起那浙西来更其不如。(《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

(30)那人虽答应去了,但如玉焉肯前来,便是今天的甘孟仁医生,也比昨儿更其匆忙。(《歇浦潮》第九十八回)

此外,“更其”还出现在程度副词“尤其”后,表示双重的强调,程度上更进一步。例如:

(31)尤其是那个荔娘,更其为虎作伥,想出许多的法儿来,辅助世蕃的淫乐。(《明代宫闱史》)

“更其”不仅可修饰形容词、动词短语等,表示程度上的加深,还可用在比较句中,语义上不能拆分,二者共同表示程度上的加深。“更其”已经可以看作是双音节的程度副词,可见“更其”的副词用法已经日趋成熟了。由此,我们可知,“更其”的词汇化及副词化在清代民国时期已经完全完成了。

三、“更其”词汇化动因与机制

董秀芳(2011)提出“汉语双音词的词汇化主要有三条路径:从短语降格而来;从由语法性成分参与形成的句法结构发展出来;从本来不在同一句法层次上的跨层结构中脱胎而来。词汇化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不同的形式可能具有不同的词汇化程度。”那么“更其”词汇化的诱因与机制又有哪些呢?

(一)双音化趋势 陈宝勤(2011)指出,远古、上古汉语基本句节韵律一般是单音,中古汉语基本句节韵律是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过渡期,近古以来汉语基本句节韵律发展为双音。双音化趋势是汉语词汇的一大发展趋势,由于双音化趋势的影响,特别是为了保持韵律上的和谐,使得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更倾向于将其划分为“2+2”节奏,冯胜利(1998)指出,“汉语中两音节构成一个音步,一个韵律词必须满足一个音步的要求,即汉语中的韵律词是由两个音节构成的,而一个复合词必须首先是一个韵律词。”为了保持语音上的“2+2”节奏,人们使用时很自然的将两个本来在句法上毫无关系的“更”与“其”划分为同一音步。由此可见,韵律为“更其”的固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二者被紧紧连读成一个双音步,从而形成一个标准的韵律词。

(二)认知心理因素 张谊生(2017)指出,虽然客观的语言现象没有变化,但是人们的认知感觉改变了,语法现象也就可能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更其X”中“X”本多为名词性,人们潜意识中将“更其”看作一体,但是作为副词的“更”只能修饰谓词性短语,与名词性短语“X”不符,因此人们为了保持功能与语义上的统一,逐渐的将“X”向谓词性靠拢

(三)类推与反推 张谊生(2017)指出,“类推是在一定的语境中通过推理或推导,使得隐含义逐渐明确化,伴随义逐渐独立化、联想义渐趋固定化。反推也就是回溯推理,根据大、小前提与已有事实来推导出相应的结论。类推是归纳性推理,反推是演绎性推理。”基于“极其”、“尤其”的成词机制,我们认为,“更其”在词汇化过程中主要受到了类推机制的影响,副词“更其”中“其”已经没有指代作用,指代义完全脱落,变成了一个没有意义的副词词尾。

四、结语

综上所述,“更其”跨层连用时分为“更其1”与“更其2”,副词“更其”是“更其2”在词汇双音化、认知心理、类推机制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最终词汇化为一个典型的程度副词的。使用上所修饰成分由双音走向多音,语音上的固化,还可用于比较句中是“更其”副词化的具体表现。

[1]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高育花.中古汉语副词“更”探微[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91-92.

[3](日)太田辰夫著,蒋绍愚,徐昌华译.中国语历史文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4]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张谊生.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04):62-67.

[6]张谊生.从间接的跨层连用到典型的程度副词——“极其”词汇化和副词化的演化历程和成熟标志[J].古汉语研究,2007(04):64-69.

[7]张谊生.试论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A].历史语言学研究[C].商务印书馆,2016.

[8]张谊生.介词的演变、转化及其句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9]张振羽.“尤其”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J].语言科学,2009(01):51-56.

[10]焦学锋.程度副词“X其”与“X为”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11]张玉倩.当代汉语“更”及“更X”的功能扩展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指代代词副词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代词(一)
代词(二)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短句—副词+谓语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基于深度学习的维吾尔语名词短语指代消解
副词和副词词组
“指代”难点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