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品德课中运用国学经典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方法研究

2018-01-28李炼

读写算 2018年15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品德课道德教育

李炼

摘 要 本文将通过分析国学经典文化的教育思想特点、探求在小学品德课中运用国学经典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的方法等两个方面来展开阐述,让学生从小学品德课中感悟到国学经典的魅力,运用国学经典思想内涵加强小学生道德教育,从而培养小学生优良的品行。

关键词 小学;品德课;国学经典;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8,G623.15,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5-0038-02

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学生优秀品格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整体素质、个人涵养大不如前。如何打破德育工作这一僵局,结合小学品德教育的特点及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实施德育渗透,培养他们淳厚天性、良好品行,我们把目光投向了具有极大教育能量的国学典籍。如何在小学品德课中运用国学经典加强学生道德教育,是目前小学道德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

一、国学经典文化的教育思想特点

国学是中华民族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而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所在。国学所强调的爱国主义、团结和谐、厚德载物、孝亲尊师、好学修身、重德重义、敬业乐群、亲仁善邻、尊老爱幼、忠厚勤勉等内容,都是中华民族的内涵,是教育者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非常宝贵的财富。

(一)孝悌忠信

《弟子规》开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就是教人首先要学会孝顺父母,兄弟有爱。忠,就是忠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应该忠诚于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尽忠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这是一个人应尽的责任。信,是儒家的道德规范,主要意思是诚信,言而有信。“信”非常重要,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一张行走于社会的超级“通行证”。

(二)礼义廉耻

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如果不学礼的话,就很难在社会立足。义是道义,情义、恩义,就是义务、责任,还指有正义感,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廉,是正直,品行方正,就是廉洁,自律。耻,是知耻,知道耻辱,有一颗廉耻之心。

(三)仁爱和平

仁爱之道,国学中最大的美德。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中的核心就是“仁”,而“仁”的本质就是“仁者爱人”。我们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仁”的境界,即爱护、尊重、关心他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四)自强爱国

自立自强——国学中的立身之本。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齐心,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爱祖国是指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和荣辱兴衰,并随时准备为祖国的事业而献身的一种崇高而炽烈的道德情感。小学生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联系的。因此,爱国主义教育要在帮助小学生了解祖国壮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的巨大贡献时进行。

二、在品德课中利用国学经典加强学生道德教育的方法

在小学品德教材中有很多道德的教育主体内容与国学经典中的道德教育内容是一致的,可以充分利用国学经典的教育思想与品德课本内容相结合,更好地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善于引用国学经典,实现教育说服法

教育说服法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说服教育的方式,是通过讲述或讲解,向学生叙述、描绘有关事实的经过、发展过程,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这种方式比较形象主动,富于感染性。如在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关于爱家乡、祖国的主题内容,教师在揭示教育目的时,及时在教育引导中自然引出屈原的《九歌·国殇》和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仅让学生领悟到经典中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的精神,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还让学生感受到了屈原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同时还使学生领悟到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的真谛。

(二)善于发现学生亮点,发挥榜样模仿作用

教师在品德课堂中要依据教材内容充分利用班级中存在的好的优秀道德品质,发挥好榜样模仿作用。如,在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关于学生交朋友的主题,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班级学生之间的相处与国学经典《弟子规》中同学相处得像兄弟姐妹一样和谐有爱,教师就可以及时编排小品,让这些同学不仅在品德课堂上表演,还让他们在全校升旗仪式上表演或者在学校艺术节上表演,同时告诉所有的学生,这就是现实班集体中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真事,学校还要隆重表扬,真正发挥榜样模仿作用。

(三)营造“国学教育”课堂氛围,让经典育人“润物无声”

在利用国学经典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学校各班级进行了精心设计,整体规划,分块布局,处处体现国学教育特色。在学校教室墙壁、走廊上都可以看到国学经典文化。特别是在学校一楼,那里有着古香古色的文学星空,大红的底色与黑黄相间的“仁、义、礼、孝”构成一种和谐关系的色彩群。如茵的草坪与红色的田径跑道相得益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的品德课有时会结合主题内容来到文学星空开展活动,老师积极地营造“国学教育”课堂氛围,学生们席地而坐,十分享受地感受中华古典的文化底蕴,在“国学教育”育人优势的环境中,让经典育人“润物无声”。

(四)將经典引入品德课堂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深挖经典的知识点,分析经典内涵,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例如,在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的《拉拉手 交朋友》,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古代朋友之间的礼仪知识,接着让学生观看视频,并行拱手礼,在拓展升华部分可以伴着优美的音乐快乐吟诵《交友三字经》;再如,在六上品德与社会《品格的试金石》这一课中,在拓展教育视频中,有这样一个事例,父母养育了孩子,却不教育引导孩子,导致孩子成了少年犯,老师让学生分别说感受,有学生就引用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谈感受。同时,以往课前两分钟预备铃时间是唱歌,如今换成了诵读“人之初,性本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等经文。以前老师整顿纪律“请坐好、请安静”换成了师说:“弟子规,圣人训”学生答“首孝悌,次谨信”。这些国学经典内容浅显,容易理解,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接受了传统美德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优秀的道德品质。

(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结合《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开展感恩、文明礼仪等教育活动。在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中,可以利用传统节日举办主题鲜明、形式活泼、重在体验的活动。如孔子诞辰日举行尊师敬贤主题活动、端午节开展爱国主义传统主题教育活动、重阳节开展敬老主题活动等。在丰富多彩的“国学教育”活动中,我们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1.利用大课间,放学路队,学生边诵读边走路。

2.经典游戏活动。课间的游戏跳皮筋、踢毽子的口诀“马兰花”换成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学生在玩中很自然地接受了国学经典的熏陶。

3.经典故事表演。在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中,学生都会把国学经典里的小故事进行改编,比如,一年级学生表演过《弟子规》,三年级学生表演过《三字经》,五年级的学生给《孟母三迁》设计台词,改编成剧本,并把它搬上舞台进行表演。

(六)家校紧密沟通,让国学经典润泽童心

学校在品德课堂运用国学经典加强学生道德教育之后,及时与家长联系,相互沟通孩子的道德表现。在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后,经常有家长通过手机短信、打电话、微信、发相片等形式告诉校长孩子的改变,并衷心感谢老师精心教育,孩子懂事很多,中华优良传统就出现在家里。當学生在家里得到家庭的肯定后,学校老师也要及时在班级做出表扬或者进行奖励,这样激励性的做法要及时,学生才会继续传承中华优良传统美德,这样,国学经典就润泽了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二年级1班谭某同学的家长向班主任反馈:谭某从学校教育的“孔融让梨”故事明白尊敬谦让、友爱兄弟的道理,在家不再那么自私。

三、结语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德育思想蕴含着许多至今仍然很有价值的观点和方法,仍是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宝贵思想资源继续发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德育思想和方法,是我国道德教育工作者今后应长期坚持之探讨的重要内容。

在把国学经典引入道德教育中,从教师收获来说,教师掌握了利用国学经典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了教师的育人手段,达到育人的目的。

从学生收获来说,学生懂得国学底蕴内涵,了解了中国的民族文化及国学经典的教育意义。提升了学生道德意识,培养学生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开启学生未来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奠定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建明.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苏禅悦.国学名著导读·哲学卷[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5).

[3]曹伯韩.国学常识[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2(03).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品德课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根植经典固本培元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