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硬笔书法教育发展路径

2018-01-28苏海峰

江苏教育 2018年37期
关键词:硬笔硬笔书法跨界

/陆 瑛 苏海峰

着眼硬笔书法教育的当下与未来,学校肩负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硬笔书法教育的发展,需要我们用系统思维站位全局,不只就事论事,更要把想要达到的结果、实现该结果的过程、过程优化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进行研究思考。

一、清晰方向:解决硬笔书法“去哪里”的问题

硬笔书法“去哪里”的问题,要重点把握好国家意志和教育科学的方向问题。

1.国家意志: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

2013年初,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将书法教育纳为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具体通过语文学科、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实施。《纲要》対中小学书法教育主流价值的时代表达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中小学书法教育包括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教学,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兼修,实用与审美相辅;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既要重视培养学生汉字书写的实用能力,还要渗透美感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硬笔书法的具体目标,《纲要》也有详细的表述,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需要强调的是,硬笔书法的发展处在最好的历史时期,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孩子书写的“字太大、字太小、下笔较轻、结构不规范、字迹潦草”等情况直接影响着未来的考试成绩,硬笔书法教育得到了应有的重视;硬笔书法教育绝不是简单的写字教学,其根本意义在于端端正正写字、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2.教育科学: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提供可能。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爱好、特长,应当因材施教地对他们进行培养,使他们的人生发展有多样的可能性,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不管是书法特色学校,还是非书法特色学校,都必须承认:硬笔书法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果一味地强制他们机械地练习硬笔书法,可能会固化他们的思维,扼杀他们对书法艺术的探究欲望,产生一定的心理抵触,阻碍他们未来的多元发展。硬笔书法教育的开展,需要学校保持高度的理性,不能仅仅为了名利而开展特色项目,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硬笔书法更适合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要尊重学生的选择,给他们搭建不同的展示平台,让每个学生的特长都有机会发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尊重事实:解决硬笔书法“在哪里”的问题

硬笔书法“在哪里”的问题,要重点从社会认可和学校教育两个视角进行扫描。

从社会认可上来讲,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许多文人、学者纷纷放弃毛笔,引领了使用钢笔的时尚,使毛笔逐渐淡出实用的范畴。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硬笔书法达到了巅峰。文化发展,是需要一定的时代背景的。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当键盘逐渐代替写字、屏幕代替纸张的时候,硬笔书法的使用价值走向没落。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交流的空间和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当我们现在敲打键盘、刷着朋友圈的时候,书法受大众追捧的时代与我们渐行渐远。

从学校教育来讲,硬笔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书写工具。根据2008年教育部的统计材料,当年在校学生人数大约2.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5。10年过去了,教育发展又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个数字肯定只升不降。既然有那么多学生天天在用硬笔写字,那么硬笔书法教育应该得到重视。令人惋惜的是,我们理想中的“提笔即是练字时”似乎在走下坡路,越来越多的学生写字与书法呈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写作业,成了写字的初级阶段,面对课业负担,学生无奈地选择写正确、求速度;练硬笔书法,成了写字的高级阶段,在专用时段专门“修炼”,提升艺术美感。为了进行硬笔书法教育,不少学校也想了不少办法,通过语文学科、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实施,甚至还有学校利用学生午间时间专门组织书法练字辅导活动。我们必须为这些学校的行动点赞,因为许多书人的书家梦,就是在中小学时代对教师手书的崇拜而产生的。但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僧多粥少”这样一个师资现状,因为学校的教师人数是教育部门根据相关规定予以核定的,一个萝卜一个坑,有多少教师能胜任书法教学?又有多少学校能够拥有两三名书法专职教师的师资力量?

三、坚定脚步:解决硬笔书法“怎么去”的问题

解决硬笔书法“怎么去”的问题,要重点谋划好师资建设和展示形式的跨界融合。

1.师资建设跨界。

师资建设的跨界,需要学校有“造血”意识并主动作为,比较适合的路径是“坐、等、靠”。“坐”,就是要激发教师的内在状态,能够让教师真心实意地坐下来,跨界参加书法专题培训,提升自身书法底蕴,增加文化自信。比如,学校可以跨界引进社会资源进行每周一次的教师毛笔字基本功培训,悟出了软笔书法的门道,硬笔的书写自然不在话下。“等”,就是要更新教师的思想观念,提升书法教师的幸福指数,能够让教师意识到学科面前一律平等。书法教师培养对象更适合从语文教师中产生,但也不妨跨界从美术学科中选择,因为绘画和书法有着相似的审美艺术。书法教师难免会有自己的后顾之忧,毕竟书法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职称评聘也会遇到一定的制约。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学校可以考虑倾斜式平等,在政策上扶持,在经济上奖励。“靠”,就是依靠社会资源力量,解决学校硬笔教育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各类培训机构遍地开花的当下,学校用公益的方式引进一些优秀的资源力量也未尝不可。或许公益服务的背后隐藏着一些个人或机构借机招生的问题,但只要学校坚决不参与相关的宣传服务,保护家长的知情权,这样的跨界合作一定会有更好的未来。

2.展示形式跨界。

展示形式的跨界,需要学校的“创新”思维并系统运作,比较适合的路径是“盯、关、跟”。“盯”,就是要盯牢优势。硬笔书法的优势是实用与简单,作品的展示也更加便捷,完全可以融入校园的角角落落。例如,硬笔书法和学校安全教育融合,就有了学校楼梯处、转弯角的学生用书法作品形式呈现的一条条安全提醒语。“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专题活动,学生又以安全为内容,以书法为形式,通过写寄语、晒寄语、评寄语等,既加强学生自我安全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也展示了学生良好的书法水平。“关”,就是要关注声势。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想要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书法,舆论氛围很重要。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书法作品展示融入了更多的梦想元素,走进社区街道送书签、送春联给了学生足够的勇气和信心,班级的“棒棒堂”、年级的“联盟展”、校级的“梦博会”都是实现孩子书法微梦想的大舞台。“跟”,就是要跟上形势。曾经,人们将电脑、手机称为书法的“死敌”,它们的出现大大削弱了硬笔书法的实用价值。但是今天,我们再度审视电脑对书法的影响时,却惊喜地发现:电脑给硬笔书法带来了“危”,但也蕴藏着不少“机”。比如校园书法节的优秀作品,就可以通过广告公司制作在扇子、鼠标垫等物品之上,制作一个微信二维码,让更多学生的大作也能赫然在列,书法的存在空间得到了无限地扩展。

书法不但是视觉的艺术,更是心灵的艺术。在当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年代,硬笔书法教育也有自己的春天。解决硬笔书法的实用价值是破解硬笔书法教育本源问题的不二王道。善用心者,睿智而深远;勤用脚者,因践行而通达天下。跨界融合,就是硬笔书法活力发展的智慧演绎。

猜你喜欢

硬笔硬笔书法跨界
慈善硬笔书法
周玥函
楊雅然
硬笔书法欣赏
安秀扬硬笔书法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二)
硬笔小作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跨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