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2018-01-28管晓蓉尹兆青

江苏教育 2018年49期
关键词:建构数学知识过程

/管晓蓉 尹兆青

当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潮主要集中在“以生为本”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正视学生的学习实际、“从重结果到重过程”强化学习的过程体验三个方面。由于小学数学教学新理念、新方法及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美妙课堂”的出现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然而,目前关于美妙课堂的研究较为薄弱,影响其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效力,加强其理论与实践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基于此,本文从让学生接受美好教育的角度出发,以期明了数学美妙课堂的含义与特点,提出数学美妙课堂的建构路径,为数学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数学美妙课堂的内涵

“美妙”的主要意思为美好、和谐、异趣。所谓数学美妙课堂,主要是指在数学课堂上学生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美好、和谐、异趣,是一种理想化的数学教学模式,能带给学生美好的数学学习体验。美妙课堂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和生命规律,关注学生获得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感受数学学科知识的奥妙、体验数学思维过程的美好。[1]美妙课堂是一种对教育本质的追求,一种对生命规律的探寻,彰显的是一种教育情怀、一种文化内涵。美妙作为小学数学课堂的一种新境界,有着重要的显性和隐性特征。

一方面,小学数学美妙课堂具有外在美。数学美妙课堂中的“美妙”具有重要的外显特征,体现在呈现形式、教学内容、学习过程三个方面。第一,呈现时的形式美。教师呈现的数学教学素材或学生的学习素材应当经过科学化、艺术化的处理,课件、学习素材等都要具有数学的天然美,在呈现形式上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本身所具有的美。第二,教学内容的准确美。教学内容包含课堂知识和课堂语言,数学课堂知识要科学严谨,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课堂语言要精练准确、简明扼要,知识和语言要体现数学的严谨和准确。第三,学习过程的趣味美。在数学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本身的奥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美妙之处。也可以开展自主探究、体验操作、趣味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成长、实践中感悟,在趣味中学习,进而感受到数学学习过程的美妙。

另一方面,小学数学美妙课堂隐含着内在美。数学美妙课堂具有重要的隐性特征,可以从课堂氛围、师生关系、教学理念三个方面挖掘课堂的内在美。首先,美妙课堂的教学氛围应当是宽松、民主、和谐的,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敢于质疑问难,数学的学习活动在美好的教学氛围中真实发生。其次,美好的师生关系是美妙课堂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课堂上教师满腔热情地激励学生前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感受教师的关怀,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随之高涨,学生的学习潜能才可以不断得到发掘和发展。最后,美好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美妙课堂不仅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还要科学地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实际学习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给予他们有差异的课堂提问、学习评价等,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

二、数学美妙课堂的建构

小学数学美妙课堂中的“美妙”主要体现在充分尊重并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视学生的学习实际,依据学情动态调整教学;强化学习过程,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与知识感悟等三个方面。学生在主动探究、经历过程、实践体验和思维感悟中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学科知识的奥妙、体验数学思维过程的美好。

1.课中凸显“人”,在主动建构中生“妙”。

数学美妙课堂“美”在充分尊重并相信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和数学经验的自主发展。

数学美妙课堂中的“美妙”首先应当来源于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课堂的美妙,就要“以学生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的长远发展为根本任务”,做到课中有“人”。其次是从学生的视角思考并开展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关注学生如何思考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怎样看待数学课程内容等一系列问题,给学生学习时间和自由,让其充分思考与探索数学问题,感悟与内化数学方法,修正与发展数学经验。最后,要充分相信并激励学生,让学生掌握数学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在数学课堂中主动有效地开展学习。以学定教,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指导与点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讨论、质疑与反思、自我归纳和总结,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感受到数学课堂学习的“美妙”之处。

例如:特级教师许卫兵在教学苏教版三下《认识小数》一课时,巧妙地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一个长10厘米的小长方形中表示0.3元。学生很快把小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并涂上3份。这时许老师及时追问:为什么要把它平均分成10份?学生回答因为是10厘米。许老师追问:如果是20厘米,是不是分成20份?30厘米呢?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1元就是10角,所以把它平均分成10份,0.3元就是3角,所以涂上3份。学生通过自己画图认识小数0.3,并建立了小数0.3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许老师借助面积模型帮助学生认识零点几的小数,其教学设计“美”在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思考小数的认识问题,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其教学“妙”在学生遇到疑惑时才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继续探究直至得出结论。

2.教建基于“情”,在动态调整时生“妙”。

数学美妙课堂应当是一种根据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的动态课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课堂教学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判断,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2]

因此,数学美妙课堂首先应当重视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状况,做到教中有“情”,要准确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起点与思维起点,进而有效地设计并调整数学教学过程。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并及时把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对课堂实施动态调整。最后,不要让精心的预设禁锢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时会偏离教师预设的轨道,处理好学生数学思维的“离场”正是依据学情建构数学课堂的“美妙”之处。真正的数学学习过程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的。重学情分析、重数学课堂生成资源利用、有效处理学生思维的“离场”等都能真正体现数学美妙课堂的动态之美。

名师李培芳在教学北师大版四下《等量关系》一课时,对于一道等量替换的题目作了充分的预设:第一,学生独立思考;第二,学生回答错误或无人回答时组织学生讨论解决;第三,在学生讨论后不能解决时,教师画线段图讲解。在教学中,当李老师出示这道题目时,稍后片刻便有学生举手回答,而且回答正确,李老师让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接着追问全班学生对该题的基本理解。李老师根据这一课中的具体学情删除组织学生讨论和画线段图讲解这两个环节,将课前预设与课中生成完美结合,真正做到将“教”建立于学生的学,于动态调整中生成数学课堂美妙之境。

3.学中重“悟”,在体验过程中生“妙”。

数学美妙课堂应当是一种重视学生数学自主思考探索、动手操作实践、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的经历并关注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感悟的课堂。过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实践环节和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建构和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重要的不是数学学习的结果,而是数学学习的过程,即通过思考与实践的过程经历数学思考、经历知识感悟的过程,学生在自主建构数学知识时,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数学活动经验得到丰富,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首先,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人类在数学历史上知识突破的“经典时刻”,体验并感悟数学“再创造”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产生过程的艰难和数学知识学习的必要。其次,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美好的人生体验。教师要善于启迪学生智慧,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人类最崇高的乐趣——认识的乐趣、智力劳动的乐趣和创造的乐趣。最后,要重视学生的“悟”。许多数学知识不是学生懂了或者会了就可以了,而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与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理解、领悟或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奇妙之处,产生愉悦感、奇妙感。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上《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时,当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概念后,教师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涂色表示。这一动手操作活动既有助于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又能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什么是分数。学生能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悟”出分数的本质,进而深刻领会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美妙是数学课堂的新境界,对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思想的渗透等具有独特的价值,值得教育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

猜你喜欢

建构数学知识过程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