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教育”与 “文化学”课程建设

2018-01-28许立红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消费导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国际事务文化教育课程

许立红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加紧了教育国际化步伐,本文建议在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中突出“文化教育”的内容,提出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开设“文化教育”课程,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开设“文化学”专业的主张。

一、“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周南照先生曾经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宗旨是促进和平与发展,和平不仅在于没有战争,还在于消除文化冲突。”[1]笔者认为文化不应该仅仅是学者的研究,学校应该从小学开始开设“文化教育”课程,直至在大学开设“文化学”专业,使其成为一个系统的课程,“文化教育”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性。

(一)文化是第一竞争力

“文化是世界之所以如此和之所以为此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和能力本身。文化是一种能力,文化是观念和方式,一种普遍自觉的观念和方式是一种很伟大的能力,仅次于自然之力”。[2]文化对世界上的主要三个问题设定了规范,即如何应对自然、如何应对人、如何应对社会。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士依据该国文化所规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一代代不断繁衍,生生不息。

(二)文化已经开始主导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政治和军事

1.文化与政治、经济

全球化时代,文化外交更加强调文化与经济的相互渗透与促进,许多时候,“文化外交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对外经济联系、支持一国经济参与对外合作的核心因素。文化外交已经完全从背后走向前台,成为实现文化贸易利益的主要渠道和手段”。[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必须要登上参与国际事务,解决国际性难题的舞台。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际发展问题独立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中指出:“不管我们愿意与否,我们日益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影响全人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可避免地带有国际性… 。”应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一种远远超出地方,甚至全国范围的国际政策。这些危机和挑战包括: 能源、商品和贸易、粮食和农业、解决货币问题和控制通货膨胀、与外太空通讯、不可更新的资源的枯竭、生态和环境问题、海洋的开放…, 这些全球性问题,直接涉及人类的生存。在这里,不分任何地区、国度和民族,整个人类的命运都与全球性问题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因此所有的国家也都不可避免地踏上国际化的列车,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国际事务。

2.文化与战争(世界和平问题)

“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4]如果更深入的把这句话展开,我们似乎还可以说战争也是流血的文化。旷日持久的耶路撒冷地区的战争,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被人牢牢地抓住了宗教问题的矛盾,这把文化的利剑为这个地区的人民带来的是深重的灾难。

(三)时代发展的需要

中国启动“一带一路”战略项目使中国更进一步走向国际政治舞台,但是国内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对海外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仍然是零散的,没有系统的,在应对许多国际事务上仍然是“摸着石头过河”,究其原因是教育界没有把“文化教育”纳入到教育课程体系中,学生不了解什么是文化,不明了文化的特性,不清楚别国的风俗礼仪,更不知道怎样才能较好地参与世界竞争。

二、“文化教育”及“文化学”教育的目标

国际理解教育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已初步成熟,笔者认为在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学也应该全面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作为选修课开设“文化教育”课程。在大学建构“文化学”学科体系,并且在学科门类之下开设“核心价值体系、文艺创作方向、公益性文化事业、现代文化产业、文化人才培养、文化体制改革、文化方针政策等一级学科”,同时设立‘文化产业专业硕士’学位”。[5]

“文化教育” 的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共同价值观,建立“文化强国”。鉴于此,笔者提出“文化教育”及“文化学” 的课程建设目标如下:1.使青少年认同本民族文化,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文化认同感,同时了解他国文化;2.提高国家软实力,致力于发展自己的优秀文化、文化产业,致力于把中国介绍给世界,把中华文化介绍给世界;3.有能力参与国际事务,包括经济、政治以及军事上的事务。

三、“文化教育”及“文化学”的主要内容

(一)中小学的“文化教育”

使学生学习并了解本国及别国文化,学习与其他国家人民交往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理解并欣赏不同文化的能力,养成尊重、理解文化差异的态度,学会从多个角度寻找文化差异的原因(生活习俗、宗教、地理环境、艺术表达方式、道德追求等)。

(二)本科及硕士阶段的“文化学”

文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文化学是文化人类学进一步发展演化的产物。文化人类学是通过人所创造的文化去研究人类本身,通过人类本身来探讨文化的起源、演变、传播、结构、功能、本质,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特殊规律与一般规律等问题。

从演变序列来看:其发展是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文化学。重点学习及研究核心价值观及文化强国战略,使对文化的研究更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强调学生观念上的改变,了解文化的性质和特点,如文化相对主义,多元文化与共生,文化霸权、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培养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文化差异所引起的分歧和冲突的能力,树立和平文化与文化民主的意识,加强学生在未来全球化社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文化学研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者的研究,因为未来社会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认同本国文化,由此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达到国家教育部教育规划纲要的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国际事务文化教育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谈如何看待英语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的作用
论跨文化商务英语在国际谈判学习能力的培养
国际秩序变革与中国的世界角色
如何通过韩国文化教育开展韩语教育工作
数学知识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