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跨境进口电商发展瓶颈的对策研究

2018-01-28李静蕾四川省眉山中学校

消费导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正品跨境进口

李静蕾 四川省眉山中学校

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成为一种趋势。但诸多问题下,跨境电商的发展受到制约。本文希望通过阐述跨境电商发展的现状与现存问题,及对策与发展趋势的分析,来解决发展瓶颈的问题。

一、跨境进口电商所处整体宏观环境

(一)发展风险与机遇并存

一方面,国家在提高效率,规范市场等多方面对跨境电商的发展进行监管与引导,具体而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家大力支持跨境电商的发展,推动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的建设。其次,2016年,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的通知》,规定在单次交易2000元,年度交易20000元以内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关税税率暂设为0%;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取消免征税额,暂按法定应纳税额的70%征收,以此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健康发展。2017年12月,国家再次降低进口关税,平均税率由17.3%降至7.7%,涵盖多类日常消费品。再者,不断延长跨境电商进口零售过渡期,也能促进企业更好的适应电商的发展。[1]

但另一方面来说,平台资质不足,运营的合法性无法保证,平台能力也十分有限;产品通关清单要求严苛,导致产品种类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近年来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拉动内需增长,海外消费受到一定的制约;中美贸易战等贸易保护主义和关税壁垒,也给跨境电商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二)消费基础不断扩大

艾瑞咨询研究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市场的规模约为1113.4亿元,增长率为49.6%[2]。而收入是推动进口规模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发展,2017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同比增长9.0%。恩格尔系数与基尼系数稳定下降,2017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进入了联合国划定的富足区间。收入差距缩小,社会消费总水平不断上升。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数据显示,2017年中产阶级规模约2.5亿。作为消费主体的中产阶级规模扩大,消费能力也随之不断提升[3]。

(三)消费观念不断转变

个性化品质化消费蓬勃发展,求实与求异心理并驾齐驱,品质与价格并行不悖,让轻奢型的新型消费比重持续上升。发展和享受型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以低廉为首的消费理念已经被淘汰。

人们对优质产品的需求持续增强,但由于我国目前的供需矛盾问题仍突出,国外的高品质产品的吸引力十分强大。并且相对个人代购与微商而言,在产品质量、正品保障等多个方面,跨境进口电商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与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发展模式与技术不断创新

在仓储模式方面,电商仓储能力的不断提升,使得仓储模式不断改善。如今,由保税备货模式到海外直邮模式的转变,这虽然导致海外建立仓库使成本增加,但是更为灵活,退货风险降低,消费者的选择也更为多样化。在货运方面,空运能力的加强,物流模式的成熟,进一步缩短了物流时间,巩固了海外购物的时效性。再者,平台自身也在不断进行完善与规范,更加注重正品保障与商品多样,树立良好的形象与信誉,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二、跨境进口电商的现状及消费者的需求

(一)独立垂直类与综合平台类

以小红书和天猫国际为例:前者属于独立垂直模式,直接与海外品牌商合作,掌控着从采购到售后的每一环节,因为有较高的正品保障。其建有保税仓与海外仓来保证产品的供给,这相对与综合平台类的商家直采,无疑让产品的种类也相对受到限制。同时,在保税备货模式下,平台承受的成本风险也更大。相对而言,作为综合平台类的天猫国际,其模式由商家、平台与消费者三方组成。海外商家入驻平台,平台起中间作用,对产品进行监管及营销。在这种模式下,商品品类丰富是其最大特点,但同时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事情也时常发生。即使是在网易考拉,天猫国际这类消费者信任度较高的平台上,非旗舰店的所谓专卖店和专销点,也会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的一大痛点。

(二)消费细分数据

易观发布的《中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8年第1季度》的数据显示,2018年第1季度,中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市场规模为821.0亿元。从消费人群来看,女性用户占比超过60%,可见跨境电商的主要市场是以美妆个护、母婴类商品为主。其中,网购用户以80、90后为主。80后占比约为56.3%,90后占比其次,为21.7%,可见,年轻群体任然是跨境消费的主体。从消费职业来看,以企业一般管理人员和私营企业一般员工为主,占比分别为24.1%和15.3%,这类人群收入来源稳定且收入较高,有较高的消费意愿与能力[4]。

(三)消费者关注的三大问题

首先,跨境进口产品价格较高。相对于向国内代理商拿货等方式而言,跨境电商模式因关税以及货运带来的高额成本势必使得价格攀升,市场竞争力减弱,导致一些价格敏感度高的消费者的流失。

其次,正品保障度不高。能否树立良好形象,保证持续客源,正品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数据分析,跨境电商的主打品类为食品、美妆服饰,所以消费者对是否是正品的关注力度十分强烈。而实际上,由于市场的自发性,即使是正规平台,也不凡因赝品而遭到消费者的投诉的事例。无法保证产品质量,会导致已购到赝品的消费者进行投诉,消费满意度降低,对平台的信任度降低,不仅让已有的客源流失,也会让潜在的消费者望而却步。所以,正品的规范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再者,物流速度相对偏慢。海外直邮模式的兴起也让物流这一问题再次凸显。清关速度较慢,货物需要转运,让消费者等待的时间较长,从而可能导致消费满意度与好感度下降,回头客率也会随之下降。

三、进口零售电商发展优化对策

(一)平台的优化管理及正品监督

平台要通过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信誉与口碑,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赖。平台要提高遴选商品环节的标准,对产品进行严格的甄选和检查,利用多种方式与手段来把控产品品质。推动复合型人才的引进,提出更有效的正品监督方案。2018年,针对正品保障问题,京东全球购发布了35项“安心购”的举措。在选择商品时就设置了国外政府机构认可、品牌授权、产地直采、买手甄选、海关监管、入仓检查的六道关卡。建立健全与供应商的信用监督体系,直接对接品牌方、工厂、大型商超和全球顶级供应商,从源头上保障产品的质量。对于存储中的产品,加大抽查力度,检验产品是否在物流过程中受到损坏。售前环节很关键,售后环节也十分重要。促进售后服务的升级,能够加强用户体验,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使消费者真正获得正品的体验[5]。

(二)科学管理,增强盈利能力

既要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又要保障商家的利益,因此,平台更应不断优化升级,促进自身机制的完善。通过科学合理的采购,降低运输、验收等各种成本,以此降低产品售价,减小进口商品与原产地的差价。让消费者在买到正品的同时也能享受价格的优惠。作为保障平台盈利的关键,进一步探索完善仓储模式,降低建仓成本与备货的风险尤为重要,平台运营的成本降低,竞争力也会进一步增强。

(三)政府支持措施

2018年2月,首届世界海关跨境电商大会在中国召开,传递出的信息更加体现了政府对跨境电商发展的支持。以更开放的姿态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要不断完善通关体系的建设,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释放跨境电商发展活力;减少产品负面清单内容,增加商品覆盖类,使消费者体验到更多更丰富的产品。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个方面,对跨境电商进行支持,引导与保护。

政府推动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建设,主动支持平台发展,积极促进平台与高校的合作,引导平台建立新型电商人才培训班,为跨境电商的发展创造动力。

(四)充分利用核心竞争优势

充分利用跨境进口电商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强调跨境进口电商与国内电商的差异化。近年来,国内中小型企业不断兴起,国内企业竞争激烈。相对与国内的新兴企业而言,国外老牌企业竞争小,且竞争力大,品牌形象优良,更容易抢占消费市场,发展趋势优良。就产品本身而言,进口产品优势更大,商品质量优质且有保障,更好的满足消费者日益高质的需求。充分利用好进口与国内的差异,更好的促进跨境进口电商的持续健康发展[6]。

猜你喜欢

正品跨境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赣鄱正品”第二批100个认证品牌名单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浸润“正品”课程文化培育学生自信人格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跨境直投再“松绑”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