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蕹菜—微生物菌剂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

2018-01-27廖涛饶丹华惠阳白婵王代军张金木鉏晓艳何建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24期
关键词:微生物菌剂蕹菜浮床

廖涛+饶丹华+惠阳+白婵+王代军+张金木+鉏晓艳+何建军

摘要:通过添加0.001 3%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酵母菌和放线菌为主要成分的新型微生物菌剂复合蕹菜浮床处理,研究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污染水体的氮、磷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复合植物浮床系统有良好的去除氮、磷修复水体的能力,且磷浓度1 mg/L组去除磷的效果最好,总氮浓度 2 mg/L组去除氮元素的效果最好。磷浓度达到2 mg/L以上、总氮浓度达到10 mg/L以上,浮床菌剂的净化能力受到削弱。浮床-菌剂系统对水体总磷的净去除率达到43.9%~73.4%,总氮、硝酸盐氮、氨氮的净去除率分别达到26.8%~51.2%、16.5%~44.6%、11.3%~23.3%,明显高于单纯浮床处理的效果。

关键词:蕹菜;浮床;富营养化;微生物菌剂

中图分类号:X52;X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24-4744-04

水体氮、磷物质造成的富营养化问题是水污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用生态学技术治理备受关注,且前景广阔。作为生态学治理主要途径的植物治理和微生物治理已被广泛研究、应用[1-3],但植物治理和微生物治理结合起来的研究还不够成熟,植物-微生物治理在不同污染水体中的规律研究更是缺乏。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一种好氧的革兰氏阳性菌,所具有的胞外酶可以有效降解水环境中的有机质,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同时抑制致病菌[4],可以促进蕹菜的生长。放线菌是广泛存在的好氧菌,可以产生抗生素,在抑制病原微生物控制病害方面有显著优势[5,6]。酵母菌是一类蛋白含量很高的好氧菌,在水环境中可以成为营养物质,加快有益菌类的生长繁殖。因此,本试验采用以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7]和放线菌为主的新型微生物菌剂复合蕹菜浮床净化水体,旨在优化植物-微生物组合,更有效的降低氮、磷污染。

本试验通过蕹菜浮床和混合菌剂,模拟4种污染水平的水体,探究植物-微生物治理在污染程度不同的水体中的治理效果,研究植物-微生物系统修复水体的能力与水体氮、磷浓度之间的关系,探索实际水体应用的适宜条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蕹菜: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菜市场菜农大棚培育,选取生长健康状况良好、长势均匀、没有损伤、没有黄叶的蕹菜幼苗,于没有氮、磷元素的霍格兰培养液中驯化培养7 d,使其适应水体生长。开始试验时蕹菜平均株高约20 cm。

试验浮床:以中等密度平整泡沫板作为材料,将泡沫板裁剪成长宽为50 cm×30 cm的浮床板。每塊浮床板上按5 cm×3 cm的布局均匀打上15个直径约2 cm的圆孔用来放置蕹菜幼苗,孔间距为10 cm×10 cm。

试验箱:以同种型号的塑料水箱为容器,数目为16个,每两个为一组,长宽高分别为70、30、50 cm,每个水箱都安放一个15孔泡沫板作为浮岛床体。试验组的泡沫板上每个孔放置2株蕹菜幼苗,对照组不放置蕹菜。提供每日10 h的光照。

微生物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菌类混合而成,有效活菌数>107个/g。

试验水体为自配富营养水体,除氮、磷元素不添加外,其余均按霍格兰培养液配制。

1.2 试验设计

设置4组浓度的水体,试验组设有蕹菜浮床并添加微生物菌剂,对照组无蕹菜浮床,也不添加微生物菌剂,均设两个平行。根据地表水质标准,浓度1为Ⅲ类水标准,浓度2为Ⅴ类水标准,浓度3、浓度4是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污染的劣Ⅴ类水体。4个浓度组的氮、磷初始浓度设定值及试验处理见表1、表2。

以5 d为一个周期,测量4组水体(每组水样包括试验组和对照组)中总氮、总磷、氨氮、硝酸盐氮以及溶解氧、pH等指标,连续监测至35 d。

1.3 方法

菌剂的活化:使用前菌剂和水按1∶1混合,加入5%的红糖,搅拌均匀,培养2 h。使用时按照1 g/75 L水的比例向试验组添加培养好的菌剂,对照组不添加。

试验前测得培育蕹菜的泥土pH约6.5,为了让蕹菜茁壮生长,也为了避免pH过高造成氨氮损失影响试验效果,每次测量时监测水体pH,并调节至6.0~7.0。

每次测量后将水位补到初始位置,保持体积不变。同时,每次将蕹菜剪枝到只剩两节。

水中的总磷采用钼酸盐分光光度法测定[8];总氮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9];硝酸盐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量[10];氨氮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量[11]。

2 结果与分析

2.1 蕹菜生长状况

试验周期内,蕹菜植株共计死亡2棵,死亡率忽略不计,死亡植株及时更换成新的健康植株。浮床栽种蕹菜初期,蕹菜普遍出现一定程度萎蔫、倒伏、掉叶子现象,最终只剩少数嫩叶,经过3~4 d的适应与自行恢复便重新挺拔、叶片舒展,且冒出新芽。培养7 d后,蕹菜根系均普遍生长旺盛,已经有些新根生成。培养30 d后,蕹菜出现叶片发黄、叶片呈斑状以及叶片枯黄凋谢等发病症状,经过喷洒农药,大部分植株症状有所减轻,病虫害情况得到改善。

2.2 水体感官变化

试验初期水体底部没有物质沉积,水质都较为清澈。4~5 d后各试验组水质仍较为清澈,但对照组有一定浊度。到10 d左右,试验组水体底部明显有块状物质沉积,颜色呈棕色或黑色,对照组有少量细而散的黑色颗粒物沉积在池底,这与高艳玲等[12]聚磷菌富集、聚沉磷元素的结论相吻合。

2.3 水体总磷的去除效果

在无外源污染进入的条件下,4个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见图1。由图1可知,5 d时,4个试验组对磷元素就有明显的去除效果,10 d后去除速率加快,尤其是磷浓度1 mg/L的试验组除磷效果最好,最高可达93.85%,与对照组相比除磷率提高73.4%。35 d时,除去空白对照水体的自身除磷,4个试验组水体磷浓度从低到高对磷的净去除率分别为43.9%、65.6%、73.4%、52.1%。对磷的去除能力表现为1 mg/L试验组>0.4 mg/L试验组>2 mg/L试验组>0.2 mg/L试验组,表明水体磷元素污染程度不同,浮床植物-微生物菌剂系统的净化能力也会有差异。endprint

水体污染程度越大,一方面,植物可吸收利用的营养盐就越多,既可以促进植物的茁壮生长又反过来增强植物的吸收能力,有利于磷元素富集在植物体中而被去除;另一方面,富营养化环境容易滋生水体中的聚磷菌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以高效快速的分解有机物等污染物,使得更易被植物吸收,同时在微生物作用下,磷可以大量被聚沉或合成细胞贮存物-多聚磷酸盐而加以去除[13]。但污染过于严重则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破坏植物微生物的互利共生环境,不利于磷的去除。4组磷浓度下,磷浓度1 mg/L是植物微生物互利共生除磷的最适环境,磷浓度2 mg/L时植物微生物则开始受到抑制。

2.4 水体总氮的去除效果

4个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见图2。由图2可知,试验开始5 d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氮含量均有下降,但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大。10 d后,试验组的净化能力逐渐显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除氮速率加快。35 d时,2 mg/L试验组总氮的去除率最高,达到62.69%,20 mg/L试验组最低,为39.32%。扣除空白对照,试验35 d时,4个试验组水体氮浓度从低到高对总氮的净去除率分别为26.8%、51.2%、47.7%、29.5%,对总氮的去除能力表现为1 mg/L试验组>10 mg/L试验组>20 mg/L试验组>1 mg/L试验组,表明植物-微生物系统发挥最大除氮能力的适用水体总氮不宜过低,也不宜过高,氮浓度2 mg/L时植物-微生物系统除氮效果最好。

2.5 水体硝酸盐氮和氨氮的去除效果

4个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硝酸盐氮的平均去除率见图3,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见图4。水环境中总氮的去除主要依靠微生物作用和植物的吸收富集作用。浮床植物根系发达密集,水上部位光合作用产生的氧送达根部,在根部周围形成有氧、厌氧、兼性厌氧区域,可以很好地为各类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加上根系的过滤拦截功能,根部聚集大量微生物,极大强化了根部的硝化-反硝化等途径,促进了氮的去除。

试验初期各试验组的硝酸盐氮降低并不明显,15 d后硝酸盐氮降低速率逐渐加快,且各试验组差异明显(图3)。氨氮却是试验初期各试验组降低的速率最快,随后逐渐变慢,后期趋于平缓(图4)。试验5 d左右时,植物根系微环境还未建立,水体含氧量还较高,好氧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的生命活动较强,通过硝化作用除去氨氮。后期微环境稳固后,厌氧类微生物如反硝化细菌的生命活动开始增强,通过反硝化作用除去硝酸盐氮,转化为N2等挥发或氨基酸等形成植物、微生物体内的生命物质。Silvennoinen等[14]研究指出NO3-去除的主要途径不是NO3-转变为NH4+,而是被微生物吸收,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试验35 d时,扣除空白对照,4个试验组硝酸盐氮浓度由低到高对硝酸盐氮的净去除率分别为16.5%、44.6%、36.3%、22.0%,对氨氮含量的净去除率分别为11.3%、23.3%、20.3%、21.2%,对硝酸盐氮的去除能力均表现为1 mg/L试验组>5 mg/L试验组>10 mg/L试验组>0.5 mg/L试验组。总体来说,植物-微生物系统对硝酸盐氮的去除较明显,对氨氮的去除效率虽然也很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小。这可能与空白对照组缺少厌氧微环境有关,对照组的反硝化作用比较微弱,而硝化作用不受影響。

蕹菜浮床、微生物菌剂的结合能强化植物微生物的互惠互利作用,能有效提高单纯蕹菜浮床较为有限的去除能力。饶丹华等[15]单纯利用蕹菜净化复合污水,最终水体磷去除率最高达19.8%,总氮去除率达26.1%,均低于本试验。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蕹菜-微生物菌剂系统对氮、磷的净化效果较好,扣除对照,所提高的总磷净去除率达43.9%~73.4%,总氮净去除率达26.8%~51.2%。其中总氮的去除主要依靠硝酸盐氮的去除,氨氮降低较多,但与对照相比,优势不明显。系统对硝酸盐氮的净去除率达到16.5%~44.6%,对氨氮的净去除率达11.3%~23.3%。系统的去氮除磷能力由水体中氮、磷浓度由低到高是先增强后减弱,说明适当的富营养化污染可以提高系统的净化能力。

试验最终对磷的去除效果较好,对总氮的去除率则相对较差,仍有待加强。如果微生物菌剂不是直接投撒到水中,而是固定在植物根部区域,可能效果会优化。对于磷浓度达到2 mg/L以上、总氮浓度达到10 mg/L以上污染过重的水体,浮床菌剂体系的净化能力受到削弱,污染越重,削弱越多,此时植物-微生物菌剂技术效果不佳。

在试验结束后即撤走浮床系统,30 d后,试验组水体依然保持清澈,而对照组愈发浑浊,氮浓度为2~20 mg/L、磷浓度为0.4~2.0 mg/L,出现依次增多的水绵,试验组则无此现象,可能是植物-微生物系统向水体释放的抑藻抑菌等物质仍在起作用,说明本试验浮床-微生物系统对水体环境的改善是持久有效的,生态效益较好。

参考文献:

[1] ZHANG Q Z,ACHAL V,XU Y,et al. Aquaculture waste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by water spinach(Ipomoea aquatica Forsskal) floating bed and ecological benefit assessment i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istrict[J].Aquacultural Engineering,2014, 60(3):48-55.

[2] 蒋 斌,王永浩.组合生态浮床对富营养化水体水质改善效果的研究[J].环境科技,2011,24(6):11-14.

[3] 蔡鲁祥,吴文磊,高 一,等.生态浮岛复合技术净化黑臭河道废水的实验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6,38(12):17-21.

[4] 刘 颖,丁桂珍,胡传红,等.枯草芽孢杆菌对养殖水体水质影响研究[J].淡水渔业,2004,34(5):12-14.

[5] 傅丽君,安新丽,郑天凌.环境中放线菌及其抑藻活性物质研究的若干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0,25(9):960-965.

[6] 梁锏文,林炜铁.溶藻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特性[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9):68-72.

[7] 叶秋雯.酵母菌对水华藻的竞争性抑制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8] GB 11893-8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S].

[9] GB 11894-8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S].

[10] HJ/T 346-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S].

[11] HJ 535-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S].

[12] 高艳玲,马 达.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

[13] 朱德锐,贲亚琍,韩 睿,等.聚磷菌生物除磷机理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1(5):62-65.

[14] SILVENNOINEN H,LIIKANEN A,TORSSONEN J,et al. Denitrification and nitrous oxide effluxes in boreal, eutrophic river sediments under increasing nitrate load:A laboratory microcosm study[J].Biogeochemistry,2008,91(2):105-116.

[15] 饶丹华,何建军,惠 阳,等.蕹菜对复合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J].环境影响评价,2016,38(1):79-83.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生物菌剂蕹菜浮床
浅谈生物浮床技术
浮床植物在水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空心菜入药,清热解毒
生物浮床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
重庆万州无公害蕹菜生产技术
组合生态浮床生物配置净化效果研究
施用发酵后超微细磷矿粉对蕹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