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记忆,一颗值得播种的美丽种子

2018-01-27钱音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嫦娥记忆语文

钱音

语文记忆,语文学习的客观存在

语文记忆,即对语文学习中经历的人、事、物,若干年后仍能在脑海里保持清晰的印象。虽然少有教师这样旗帜鲜明地提出过,追寻过,但它就这么真真切切地客观存在着,存在于每个语文学习者的心里。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朱自清先生所勾勒的父亲伛偻的背影,成为多少人心底磨灭不了的印记。这是教材给我们的语文记忆。

而赵家璧先生在《回忆徐志摩和陆小曼》中,曾饱含深情地追述了徐志摩的教学风格,说他教学方法不同一般,上课没有指定的课本,从来不按部就班,却使学生“好像跟了他去遨游天上人间”一般。这是老师给学生的语文记忆。

名师蔡丽斌谈到她的小学语文课时,烙在她记忆深处的就是“绝妙的‘演课”。课前表演,课上表演,课后也表演;故事性强的文章要表演,抒情类的文章也要表演;记叙文表演,说明文表演,诗歌也要表演。这是课堂给她的语文记忆。

对于课,对于人,对于教材,学生也有自己的语文记忆。有时在练习中或试卷上,我们会看到这样的题目:本学期的语文学习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课外书或课文是什么,说说为什么。学生的答案总是千奇百怪。有学生这样回答:“印象最深的课文自然是《西湖》。可怜的我不知中了什么邪,背了三个傍晚都背不出。这可是上学以来的头一次,真是丢死人了!都怪爸爸妈妈没带我去亲眼看看!”学生的语文记忆有时就是这么看似无厘头,但最是纯净、可贵。

十几年的母语学习经历,总有些人值得记忆,总有些物值得记存,总有些事值得记载。语文记忆就是那些散播在心底的点点滴滴,由语文学习过程中对发生事件的认识、理解、态度和体验等构成,并不断重组与建构,进入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深层,成为心理和精神活动的“那部分”。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学生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现成知识忘光了以后所剩下的称为“素质”的东西。从核心素养的角度看,就是能“留下来的”“给学生带得走的能力”。

语文记忆,语文学习的潜在力量

语文记忆是独特的。每个人的语文学习都是一段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因为每个人的智慧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就不一样,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体验自然也不相同,语文记忆自然也呈现丰富多彩的个性,散发着个人独有的气息。

语文记忆是稳定的。它是学生和语文知识在“相遇”中创造的“期遇”。它基于学生的语文实践,始发于“某一端”,内化在学生的心理层面,积淀于他们的身心组织中,是认知、情感、知识、经验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存在于主体内部的一种素质结构,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根”,也是润泽学生语文学习的“养分”。

语文记忆是多样的。它可以是关于语文学习活动本身的事实性记忆,也可以是基于语文学习感悟的体验性记忆,还可以是关于语文成长和进步的成长性记忆,以及一些与人共享的知识性记忆等。因为多样性才更具丰富的可能性。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语文记忆、积淀语文素养、形成内部“素质”的过程。语文记忆最终将知识转化为主体的实践力量,通过不断回顾、互动、重构,转化为巨大的能量,伴随着语文学习一起成长、发展、丰富……

语文记忆是育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基本元素。学生最初的语文学习是下意识的、原生态的,主要来源于生活。语文记忆也更多是指生活记忆。只有在教师指导下开始进行系统的语文学习后,才真正开始积累语文记忆,知识的、能力的、情感的、审美的,等等,在不断丰实、丰厚、丰化中逐步掌握语文学习规律,习得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逐步形成语文意识与自觉,积淀起语文素养,促进自身的精神成长。

语文记忆是涵养学生语文生长的重要因素。这源于语文记忆是学生语文学习中最真实、最独特的体验。美好的语文记忆不仅能强化学生语文学习实践的体验,促进主体内化,帮助他们自我建构,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语文学习方式,还能积蓄生长的力量,催生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向往,激发他们学习的原动力,使他们充满对语文学习的渴求,拥有良好的生长态势。语文记忆氤氲在学生心里,是看得见、摸得到的力量。

语文记忆是滋养学生生命成长的核心要素。语文记忆是学生对语文学习过程即时而真切的把握,它让学生“生命”在场,教给学生的是一生有用的东西——对语文学习的情感。有了这种情感,语文学习才会成为学生内部的需求,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终身从事语文学习,才会真正具备“持续发展自己语文能力的能力”。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语文记忆是一座富矿,是一种值得唤醒、探究、珍藏的潜在力量,值得每个语文教师自觉追寻、播种。

语文记忆,语文学习的意义诘问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的语文学习也应该是美好的。童年,就应该是童年的模样。

语文应该是儿童的。 无情无味不是语文原有的样子,也不是童年语文学习应有的模样。语文本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一草一木都入字,一风一雨皆成文。一篇篇文兼质美的文章,无不充滿情的驿动、语的呢喃、灵的呼唤。老舍笔下的猫是那样惹人喜爱,朱自清父亲的背影是那样深情动人,巴金的海上日出是那样流光溢彩,安徒生笔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卷发是那样让人心碎……多情多味的语文时时折射着生命的阳光与欢歌,有时一个词就是一幅画,有时一首诗就是一个童话。漫步在文字的丛林里,看花开花落,听清风鸟鸣,赏诗词曲赋,品美丑善恶,应该是有趣的、诗意的,文本的生命、情感也终将滋养和丰富学生的灵魂。播种最美的语文记忆种子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回归语文的本意,彰显语文的魅力,以喜欢的方式学语文。

语文可以是儿童的。无生无趣不是语文打开的方式,也不是语文学习该有的样式。简单地告诉、机械地说教、粗暴地灌输,这些与儿童天性相违背的教学只会泯灭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与希望。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考卷、背不完的知识不该是学生童年语文记忆的主色调。语文学习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应从封闭走向开放,应从独白走向对话,应以尊重、理解、发展学生为要义,根植于学生的灵性,唤醒学生的发展潜能,尽可能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以喜欢的方式、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觉地有兴趣地投入到言语实践中。播种最美的语文记忆种子倡导的就是这样一种形态——体现语文的本真,落实语文的旨趣,以灵动的鲜活学语文。endprint

语文是为了学生的。语文可以丰满和成全生命。语文只有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语文的价值即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发展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学生的生命变得意味深长。语文学习要成为学生一种本能的生命需要,教师的责任在于牵起学生的手,去触摸经典,感受丰富,走进那个充满激情而又趣味盎然的世界,沉浸于语言的人文芬芳与艺术光泽里,获得生命的高峰体验,在语文学习中发现生活、发现自我,在语文学习中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播种最美的语文记忆种子提倡的是这样一种姿态——还原语文的本质,皈依语文的价值,以温暖的陪伴学

语文。

语文记忆,语文学习的应然追求

特级教师孟晓东说:“语文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更要在学生的生命里种下一棵树,让他们未来的生命历程踏踏实实、蓬蓬勃勃,既扎根沃土,又伸向天穹……”语文记忆就是这样一棵会生长的树。它融通学生的个人经验、当下生活、周围世界,使学生用自己的精神建构,形成自己的理解。它使学生的心灵澄明和敞亮、丰富和丰盈,从而迈向更丰富的可能性。那么,童年该怎样播种最美的“语文记忆”种子呢?

1.给学生有味的语文,让学生相遇在浸润的语文课堂

如《狐狸和葡萄》一课教学,学生在体会“酸葡萄”的心理。画面上,架上串串成熟的葡萄晶莹剔透,似乎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架下狐狸背转身子,口水直流。旁边备注着醒目的文字——他边走边回过头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师:(指图,旁敲侧击)狐狸为什么这样说?

生:因为狐狸特别想吃,却想尽了各种办法够不着,所以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生:是呀,我想他为了够着葡萄,一定使出了三十六计。一会儿拼命跳,一会儿使劲摇,不曾放弃一点儿希望,实在感到无望了,才这么说的。

生:葡萄分明是香甜可口、晶莹剔透、饱满诱人,不然,他的口水不会飞溅,流得那么长啊!

……

(师时而微笑,时而点头,不失时机地纵向敲击。)

师:再回读句子,透过“酸”字你体会到了什么?仅仅是葡萄的味道吗?

生:不仅在说葡萄的味道,还有想吃吃不到的嫉妒心理。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宽慰自己。

生:其实这种体验我们生活中也有。上次学校诗歌朗诵我没能选上,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只能对自己说:“选上了也没什么好,练得连休息的时间也没了。”

……

显然,“酸葡萄”心理已经深深渗入学生心扉。“酸”不仅仅指葡萄的酸,更是指想吃却吃不到的嫉妒心理,而这种“嫉妒”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语文本身是有味的,只有深深地浸润在文字的芬芳里,才会“缓缓咀嚼出浓密的味汁来”(朱自清语)。播种最美的语文记忆种子就在于给学生有味的语文,让学生相遇在浸润的语文课堂,沉潜于文本语言的内部,倾听、吐露、表现,在与语言的对话中,洞悉作者的言语动机,触摸鲜活的言语生命。

2.给学生有趣的语文,让学生相遇在圆润的语文课堂

如在“杏坛杯”阅读教学赛课上,执教者正在给学生讲《嫦娥奔月》的故事。一讲,概述故事,把长文读短;二讲,讲述细节,把文本读厚;三讲,代述心声,讲出自己的感受。课堂上,学生最为投入的是在第二讲。同桌两人,一人饰演逢蒙,一人饰演嫦娥,趣味盎然地演绎着“嫦娥护药”的情景,一个“迫不及待地威逼”,一个“机智巧妙地周旋”。

逢蒙:(直指嫦娥,凶狠地)嫦娥,快把仙药交出来,不然我就杀了你!

嫦娥:(一脸无辜,故作糊涂)什么仙药啊?我不知道你说的是啥啊,我只有帮村民看病的药啊!

逢蒙:(气急败坏,提高声音)少给我装,就是后羿给你的长生不老的仙药,快交出来!

嫦娥:(急得快哭了,哆嗦着)真没有啊!你这样用剑指着我,吓得我就是有也想不起来啊!

讲故事、演故事,给学生有趣的语文,让学生相遇在圆润的语文课堂。演、讲之间,文字直抵学生心灵。什么是“威逼”?可以是凶神恶煞的质问,可以是剑指脖子的恐吓。什么是“周旋”?可以是心知肚明的装糊涂,可以是心照不宣的伪胆小……而淘尽黄沙,这样美妙的“语文记忆”会愈发清晰地定格在学生脑海里,如一名学生这样讲述:有一次语文课上,我和我的同桌分别扮演嫦娥、逢蒙,一起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天色还不晚,“我”就手拿宝剑闯进了“嫦娥”的家,把宝剑架在“嫦娥”的脖子上,威逼她交出仙药来。“嫦娥”却假装糊涂和“我”周旋……这样的语文记忆带来的生长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3.给学生有用的语文,让学生相遇在生动的语文课堂

如教学《郑和远航》,教师让学生作为一名随行记者跟随郑和第一次“扬帆远航”,拍摄一组珍贵的历史照片,来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

师:各位“记者”,一定要用心捕捉。这个场面中可以撷取哪些最珍贵的镜头?

(无须教师多言,学生个个沉浸文本,用心读文。几分钟后交流并说明了理由。)

生:我拍摄的是刘家港码头上万头攒动的镜头。理由是:这密密麻麻的人都是自发前来为郑和他们送行的,可想而知,当时的场面多么盛大。

(师相机要求学生读出描写人多的句子,并抓住关键词说说。)

生:我拍摄的是两百多艘船停靠码头准备出发的镜头。同学们,两百多艘船挨挨挤挤的,把码头都停满了。想象一下吧,千帆竞发有多壮观,足以见证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

(师生都赞同)

生:我要补充的是船不仅多,而且好。我们不妨来看一看这艘宝船。(读具体描写船的句子)这艘宝船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足见当时明朝的强大。所以,我认为这一组镜头里決不能少了对船的特写。

(众人鼓掌)

生:我拍摄的是郑和高举令旗的瞬间。我想,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这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瞬间,我把它起名为“起航之时”。让我们记住他——郑和,记住这永久的时刻。

……

让学生作为一名随行记者见证参与,将“他”的课堂还原为“我”的课堂,让语文学习和自我、和生活、和世界感应、相通,就会有一种在场的感发力量。“我投入—我发现—我感悟—我收获—我生长”,语文学习因此而充满思想、情感。学生在理解中敞开自我,用自己的精神形成自己的理解,并折射到文本所展示的意义世界中,拥有了一段难以磨灭的精神履历。播种最美的语文记忆就要给学生有用的

语文,让学生相遇在生动的语文

课堂。

语文记忆,一颗美丽的种子,一颗可以悄然内化在学生素质里的种子。它能为学生的未来持续生长奠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语文学习以“语文记忆”为导向,正是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教师的“教”因此变得更有价值,学生的“学”也因而变得更有意义。值得提醒的是,每个语文教师自身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也可以成为最美的语文记忆。每个语文教师都要好好修炼自己,让自己足够深厚、足够智慧、足够灵动,以便给学生播种最美的语文记忆种子,在他们的生命里种下一棵会生长的树。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甘露学校)

责任编辑 杨壮琴endprint

猜你喜欢

嫦娥记忆语文
12345,“嫦娥”奔月那些事儿
了不起的“嫦娥”家族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我的语文书
“嫦娥”为何撞月?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