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秋收起义对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2018-01-27郭宇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历史贡献

[摘要]发生于1927的秋收起义对中国革命产生了特殊的历史贡献和极其深远的影响。秋收起义促使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特殊的历史贡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则保存、掩护和发展了秋收起义的武装力量。分析秋收起义的发生背景和独特历史地位,重点阐述秋收起义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哪些突出历史贡献,并总结秋收起义中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是如何沉淀、蕴藏和凝结在井冈山精神之中。

[关键词]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历史贡献

[作者简介]郭宇(1986-),女,汉族,江西省浔阳区人,中共九江市委党校,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中图分类号] D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8)01-0010-02

秋收起义在中国近代革命中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起义后,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特殊的历史贡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则保存、掩护和发展了秋收起义的武装力量。从近代中国革命历史来看,秋收起义开辟了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道路。

一、秋收起义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特殊历史地位

大革命失败后全国发生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和秋收起义三大起义,此后一年间全国各地发生多次武装起义。秋收起义对中国革命产生了独特的历史贡献和极其深远的影响。

秋收起义创造了实践经验,有效执行了八七会议方针,进一步明确了“枪杆子里出政权”,指引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和道路:秋收起义第一次举起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旗帜,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劳苦大众、群众百姓看清楚了共产党主张,聚集在党旗下,直至革命的胜利;明确了革命的领导权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关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真正开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组织起来,组建了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以农村为战场开展武装起义;是最早实行“支部建在连上”的部队,是中国革命道路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为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革命新阶段,转变为以农村为中心的农村包围城市特色革命道路,以土地革命为主要任务直至最后夺取全国政权,获得革命胜利。

秋收起义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继承与弘扬,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井冈山道路,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秋收起义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

(一)秋收起义是最早举起中国共产党伟大旗帜的起义

1927年8月18日至30日,在布置起义的湖南省委会议上,毛泽东坚决主张公开打出共产党的旗帜。湖南省委会议制定的暴动纲领要点上明确指出:这次暴动不再用国民党的名义,而应当“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①9月9日,起义部队举起中国工农革命军旗帜掀开了秋收起义的序幕。根据起义爆发的实际情况,中共中央意识到“共产党”旗帜的重要意义并于9月19日通过了《关于“左派国民党”及苏维埃口号问题决议案》,决议中明确指出“不用国民党做自己的旗帜”。

秋收起义,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树起了共产党的旗帜,表明了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毛泽东点燃了井冈山之火,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井冈山道路,使当时陷入低潮的中国革命看到了新的革命希望、找到了前进的正确方向,也使得秋收起义成为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开始。

(二)创造了工农革命军,实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秋收起义是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其主力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参加起义的工农革命军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由共产党员卢德铭率领的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二是由安源矿工组成的安源工人纠察队,三是来自平江、浏阳及修水等县的农军。从它建立那天起,就和人民群众保持了血肉的联系。所以,秋收起义并不是单纯的农民起义,而是在党领导下的最早的工农兵大联合武装起义②。

1927年9月30日,毛泽东通过“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部队由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实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党对军队领导的制度得以确立,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由此开始。10月,毛泽东带兵转向井冈山,并在这里建立革命根据地,有效保留了革命的力量,使得后来革命军有了可以栖身的地方,拥有了可以继续战斗的动力。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使得党的军队具有了新的灵魂,使得军民真正团结起来。

(三))为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1927年的秋收起义制定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綱领:实行了土地革命。1927年8月18日,第一次湖南省委会议上毛泽东指出:“湖南的秋收起义,要解决农民土地问题。”③在“暴动实行彻底土地革命”口号下,9月12日,起义第二团攻克泉陵后便宣布“没收地主土地”。秋收起义中不断宣传土地革命宗旨,践行土地革命要求。当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时,毛泽东特别强调了继续进行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广泛实行土地革命,充分发动和组织群众,把权利交给农民,发挥出农民反帝反封建的力量,也使得土地革命深入农民内心,既解决了土地问题,又提高了农民的阶级觉悟。

(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秋收起义的继续和发展。从时间上看,秋收起义和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紧紧相连的;从任务上看,是一个统一完整不可分割的整体;从思路上看,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1927年6月,毛泽东号召:“在山的上山,靠湖的下湖,拿起枪杆子保卫革命”④。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认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不保存武力则将来一到事变我们即无办法”⑤。10月,毛泽东把部队带上了敌人统治力量较为薄弱的井冈山,并创建了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endprint

秋收起义实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第一次战略大转移——由城市转向农村,建立了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使中国革命形成了正确方向和道路——以农村为中心、以土地革命为主要任务,从此,中国革命开始走上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极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三、秋收起义所形成的共产党人精神品质凝结入井冈山精神

(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革命人坚持斗争、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从“黄洋界上炮声隆”到“百万工农齐踊跃”、“分田分地真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呈现出军民团结、共同奋斗的美好革命生活状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的著作从理论角度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系统形成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革命根据地建设”的中国特色红色革命政权理论。邓小平曾说:“有了共同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正是有坚定而彻底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胸怀天下,才会开创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二)对革命的必胜信念

从秋收起义的暂时失败到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是排除万难、百折不挠的过程。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员、革命群众和各界人士30多万人被残忍杀害,党内优秀人士大批壮烈牺牲,南昌起义被围剿失败,秋收起义攻长沙严重受挫,全国革命潮流陷入低落,毛泽东坚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坚持百折不饶的顽强奋斗精神。“三湾改编”从政治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古城会议决定实行“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和深入土地革命”三项任务。革命人凭借着必胜的革命信心和党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从革命低潮中看到高潮,将中国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胜利道路,形成了对革命斗争的必胜信心,排除万难走向革命的成功。

(三)开拓创新的意识

秋收起义突破了“国民党旗帜下组织暴动”的传统思想束缚,提出“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发展到“民众武装暴动和军事武装斗争相结合的思想”,并根据革命实际提出了“实行在枪杆子上夺取政权”的革命战略思想;土地革命从改变“没收大地主及中地主的土地”、对于小地主则实行“减租”的不彻底的政策,到提出“抓住全部农民”的全面彻底思想,发展为率先提出“整个推翻地主制度的土地革命”,并延续发展了数年;革命发生危机时,从缩小秋收暴动区域放弃“取浏阳直攻长沙”的战略计划,到带领残部“萍乡转兵”,发展为“支部建在连上”和成立“士兵委员会”的“三湾改编”,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了新型的官兵关系。由此可见,正是坚持不断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奋发作为,才实现了革命由低潮向高潮转折。

(四)依靠人民的力量

秋收起义能够于危难之中把革命引向胜利道路,源于充分依靠和挖掘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毛泽东曾指出:“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秋收起义爆发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有影响、有可靠的群众基础的地方,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群众发动起来,实行了彻底的土地革命,明确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三湾改编”实行民主主义,提出了“官兵平等”,密切了官兵关系,对团结、依靠和发动广大士兵群众发挥了巨大作用,进一步提高了部队战斗力。

[注释]

①《毛泽东文集》毛泽东.

②《毛泽东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周孝君.

③《伟大的里程碑——关于秋收起义、向井冈山进军的经过和意义》陈志凌.

④《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集》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

⑤《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集》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叶桉.略论秋收起义精神对八一精神的承继和井冈山精神的启迪——纪念秋收起义84周年而感[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8).

[2]黄爱国,杨桂香,刘善文.试论秋收起义的意义与特点[J].江西社会科学,2007(9).

[3]李丕华.秋收起义的历史意义[J].山东大学学报(历史版),1962(12).

[4]钟万祥.秋收起义的精神价值是永存的[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7(10).

[5]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J].历史研究,1977(8).

[6]黄仂.秋收起义之魂融进井冈山精神之体[J].党史文苑,2015(6).

[7]徐康平.論秋收起义的历史经验及现实意义[J].九江师专学报,1994(2).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贡献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浅析川陕苏区妇女教育
体坛硕彦 留德先驱:江良规体育思想研究
长征时期张闻天对俄界会议的历史贡献
陈云领导中央顾问委员会期间的历史贡献
陈云领导经济工作的特点及历史贡献
党的十八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邓小平对建立领导干部离退休制度的历史贡献
邓小平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