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特色作物种质资源的共享与利用

2018-01-27黄爱萍林海清

台湾农业探索 2018年2期
关键词:种质福建省福建

黄爱萍,张 梅,林海清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3)

福建省地处亚热带地区,拥有优越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历史悠久,蕴蓄了丰富的特色动植物基因资源,其中植物种类全省就有4500种以上[1]。提高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是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2],是基础性很强的工作。一直以来,福建省相关部门十分重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多次发动并组织开展了作物种质资源的调查、挖掘、挽救等相关工作,而且,充分利用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的优势,广泛引进适于福建种植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开展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有效支撑了全省农作物育种的物质基础,保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福建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及各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通过收集、引进、保存了较多的农作物资源,开展了种质资源整理、珍稀基因挖掘与利用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梳理了福建特色作物种质资源方面的研究概况,总结了福建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建设与利用状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福建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共享利用的策略。

1 福建特色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开展概况

长期以来,福建种质资源研究与福建农业结构相结合,突出区域特色,主要收集、引进、保存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蔬菜、水果、茶叶、花卉、食用菌和牧草等植株、种子、枝条和花粉等,包括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和近缘野生种质等,除了省内广泛挖掘收集外,还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引进收集。凭借闽台农业交流合作优势,福建对台品种引进与研发成效显著,多年来福建从台湾引进粮食、水果、蔬菜、甘蔗、食用菌、花卉等农作物种质1500个以上[3]。此外,福建加强对收集、引进、保存的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开展研究,重点研究范围包括:关于种质资源考察、收集、原生(非)原生境保护(库、圃)和数据库建设等种质保护生物学研究;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构建研究;种质鉴定与评价;引进品种安全性鉴定等。通过对种质编号、备份、繁育、种质特征特性进行观察与研究、数据整理、种质共享与利用、种质创新、配套栽培技术等研究,以推进良种产业化开发和提高引种效率。

2 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建设与共享利用状况

以福建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为例。该省级主要科研机构非常注重作物种质资源收集、引进、保存,已相继建成龙眼枇杷种质资源圃、红萍资源圃、牧草资源圃、药用植物资源圃、水稻种子资源圃等中长期保存库特色平台,现有保存10000份以上水稻、茶叶、果树、旱作物、蔬菜、花卉、药用植物、牧草、红萍等特色作物种植资源[4],收集的作物种质资源建立保存研究体系和共享机制,按照平等、协作、互助、免费的原则实现实物共享。目前,全省通过信息共享网络服务系统,建立的信息共享有龙眼、枇杷、牧草等[5-8]、“福建省茶树种质资源共享平台”[9]、“福建省食用菌种质资源科技共享平台”[10]、“福建省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信息共享系统”等共享数据库,其中国家福州龙眼枇杷圃[5-7]、国家福州红萍圃[4]通过“中国作物种质信息网”进入国家库共享数据。基于福建种质资源研究与共享成效,为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如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在水稻、果树、多种旱作作物、经济作物、蔬菜、花卉、牧草、食用菌等多个作物选育种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每年为福建农业生产提供20个左右新品种,并贮备了大量的育种基础材料。

3 特色作物种质研究与共享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资源保护研究与共享利用缺乏更有力的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缺乏高层次、统一的全国性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协调管理机构。福建省从事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是农业科研与推广单位。而在种质资源保护管理方面,由于认识水平与重视程度存在参差不齐,加上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应有的信息沟通和业务协调,导致种质资源保护研究与共享利用缺乏更有力的保障机制。如今,福建尚未建立专门从事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共享利用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或组织,也没有出台相应的地方法规或管理办法,这影响了种质资源保护管理以及研究工作深入、全面、有序推进。由于长效保障机制缺失,以及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的公益性、基础性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导致缺乏长期稳定的财政支持。同时,因为种质研究的长期性、基础性特征,种质资源研究工作量大,很难出成绩与成果,使得人才队伍不稳定,团队建设难度大。

3.2 特色种质资源收集重复、整理研究利用系统性不强

近年,省级、地市级科研(推广)单位从事种质研究方主要依托各种来源(如来自国家、省部级或地方有关部门)的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然而,福建省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牵头单位,各级、各单位之间缺乏制订协调统筹、分工、协作的管理、运行体系,研究内容很难整合,甚至出现种质资源研究重复、交叉的现象,导致资源保存分散、不集中。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的目的更多的是为品种选育服务,但由于存在竞争性,对研究人员而言,既从事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研究,又从事新品种选育种研究,其在收集到或引进种质资源及信息时可能会占为己有、封锁消息,不愿意在单位内或单位间进行资源分享,这阻碍了种质资源的共享。同时,育种者还有可能仅依自身需求收集种质,对所收集的种质资源的缺乏系统性的整理。综上所述,福建省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与国内部分省份相比,资源的收集、保存、整理、评价、分析、利用还不够系统,现有的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表型描述水平上,如特征特性、经济性状、生活习性和分类等,但在分子水平上的基因遗传特性研究还远远不够,对外来种特别是来源于台湾的特色作物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

3.3 缺乏较为完善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平台

我国还没有建立种质资源知识产权完善的保护制度,资源实物与信息共享观念还没有被大众所接受。在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和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建设方面,福建省许多农业科研或推广人员缺乏共识,目前没能有一个发展的、长远的、明确的规划,共享利用程度偏低。与兄弟省份相比,福建省至今没有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特色作物种质共享利用平台。进入国家作物种质数据共享有只有龙眼、枇杷、牧草等外,有关福建省特色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平台建设的报道仅有茶叶、食用菌、兰花等,大多数搜集的特色作物种质资源以农业科研单位甚至课题组以“自我占有”方式封闭保管。为了所谓的成果竞争,资源共享和种质信息互通的很难达到,不同单位出现相同种质资源重复收集、保存、利用研究的问题,不仅浪费国家人力、财力,还造成资源种类不齐全和利用率偏低。2015年实施的“福建省农业生物资源保存中心”建设,尽管完成了一批农业生物资源保存、创新和共享等基础性工作,初步实现了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信息的系统管理,但还需要不断提升、完善信息系统,收集、整合特色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加强标准化、系统管理,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将种质资源研究与信息共享真正落实到实处。

4 促进福建特色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共享利用的策略

4.1 加大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基础性工作的支持力度

为了让人们认识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的重要性,以及了解《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的相关精神,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宣传普及力度,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向社会各界宣传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相关知识及其重要意义,提高人们对保护种质资源的认识。同时,要多方联动,政府主导,搭建诸如福建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成果展”、“特色、优异地方农作物展示”、“走进福建作物”等展平台。在各种平台中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实景展示福建省特色种质资源,推介福建省特色作物,引起社会各界对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关注。种质资源研究与共享利用因其长期性、公益性、基础性的特点,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对种质资源研究保存和共享单位应进行政策扶持,制订相关农作物种质资源支持政策,进行经费支助,争取逐步实现资源保存与共享体系运行经费的制度化。福建省应继续建设可具备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共享等科研能力的基础设施,满足种质资源研究与共享所需条件;应加强国内、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通过培养、调整、引进与种质资源研究相关的专业人才,不断提高种质资源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业务素质,逐步形成一支精干、稳定、层次分明的人才梯队,为种质资源研究和共享利用提供可靠的人才队伍保障。

4.2 加强领导并整合、优化特色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工作

针对当前各级、各农业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统筹管理问题,以及作物种质资源存在保存分散、重复、交叉等现状,福建省应加强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保护利用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议由政府牵头,尽快建立一个由财政、农业主管部门、科研单位组成的种质资源研究协调管理的领导机构,协调全省特色种质研究与共享平台建设,探索灵活多样的合作、共享模式,打破资源研究垄断、封闭和分散状况,真正实现全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高效利用,协调从事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各职能单位,梳理全省现有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成果、项目、资金、人才构架等;激活存量资源,统筹规划,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突出共享,大力优化、整合、配置资源,加强重组合并,努力做到有重点、有步骤地协调、开展农作物种资资源研究与利用管理工作;深入探究具有地方特色和重要利用价值的种质资源,做好政策、协调、规划、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等工作;组织并有序地开展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整理、保存、繁殖更新、鉴定评价、利用研究、信息发布与共享利用等一系列工作,确保种质资源保护任务地顺利开展为有序开展,为全省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组织保障。

4.3 构建福建省特色作物种质大数据库管理及信息共享集成平台

当前许多科研单位在承担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等研究工作的同时,又进行新品种选育,为实现提高作物种质资源整体利用率,应探索高效的福建作物种质资源实物与信息共享利用模式,加快提升全省特色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现代化管理,使“私有资源”成为社会共享的“公有资源”。在全省建立一个种质资源研究协调管理机构的前提下,立足于福建省农作物特色种质资源,摸清家底,发挥闽台农业交流的优势,全面进行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以相关政策法规为依据,引进、整理、保存、鉴定评价。标准化、规范化编目全省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致力于集成构建完善的福建省特色作物种质数据库管理及信息共享系统,即将全省特色作物种质资源数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新媒体等先进信息技术,构架功能齐全、布局合理、体系完备、开放高效的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该平台对全省实物资源、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广泛收集,以建立共建共享机制为核心,统一协调和解决福建省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也就是在建立共建共享机制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下,对网上种质信息查询和种质定购索取协调分类管理,实现充分共享的同时,保障行业可持续发展。

5 小结

随着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农田种植的作物品种日趋单一,加上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也随之改变,一些重要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特别是珍稀资源和野生资源正在逐步消减或处于濒危状态。福建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指出,加强畜禽遗传资源和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福建省的促进农业产业化跨越发展进程中,促进福建特色农产品产业结构优化,需要进一步重视农作物特色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这个基础性工作。福建省在发挥自身地方特色和闽台农业合作优势的同时,需加强特色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数据整理研究工作,更需要适应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的必然,加大力度整合与共享福建省特色特质资源,特别要建立全省种质资源研究协调机制,加快步伐,建立全省完善的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福建省特色农产稳定增长,提升整个行业可持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健松. 福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优势、问题及对策思考[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8(3):26-30.

[2]加强作物种质资源共享——访作物资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董玉琛[J].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08,40(3):68-70,76.

[3]余亚白,林斌,李章汀. 台湾果树的良种化及福建的引进概况[J]. 福建农业学报,2000(S1):239-243.

[4]翁伯琦,张海峰,钟珍梅,等. 福建省种植业品种创新与发展对策思考[J]. 发展研究,2011(1):81-83.

[5]佚名. 农业部福州龙眼种质资源圃正式挂牌[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9(10):7-8.

[6]黄爱萍,陈秀妹,郑少泉,等. 国家果树种质福州龙眼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展望[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11(3):30-34.

[7]佚名. 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4):682.

[8]佚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红萍研究中心)简介[J]. 中国农业科学,2006,38(6):1302.

[9]星火办. 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项目“福建省茶树种质资源共享平台”通过验收[EB/OL]. (2011-12-07). http://www.fjkjt.gov.cn/xxgk/gzdt/stdt/201112/t20111207_17740.htm.

[10]福建省食用菌种质资源科技共享平台通过专家验收[EB/OL]. (2009-12-15). http://guoshu.aweb.com.cn/2009/1215/101200110.shtml.

猜你喜欢

种质福建省福建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四川省桑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