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泳场馆安全性措施的研究与分析

2018-01-27远航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救生员游泳池深水

远航

游泳运动是深受人民喜欢的一种健身运动,随着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近年来游泳场馆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游泳馆安全事故的增多。游泳场馆安全事故是指在游泳训练、游泳竞赛、游泳锻炼等活动中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包括伤害事故、伤亡事故、伤残事故等。游泳场馆安全事故的发生对象包括游泳者、游泳教练、救生员等等。凡在游泳场馆发生的因游泳而产生的不良影响或伤害的事故均可以归纳为游泳场馆安全事故。游泳馆安全事故的频发对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采用一定的措施加以预防。提升游泳场馆安全性可以既要有经营管理者的努力,也需要游泳者提升自身防范意识。

1.经营管理者要提升游泳场馆的安全措施

游泳场馆的经营管理者对于游泳场馆的安全具有首要责任,因此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时刻树立安全意识,做到制度规范,管理严格,救护设施到位,从而保证游泳场馆的安全。

1.1 制定相关安全管理制度

对于一个游泳场馆来说,严密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保障制度是其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因此,经营者一定要制定出详细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规范来保障游泳场馆的规范经营。一是要有详细的安全检查记录,对于游泳场馆的设施设备、水质状况、监控录像等定期进行排查,对于可能出现的影响安全的问题要立即进行解决。二是要有突发事故的应急救助制度,对于游泳馆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要有应急处理的措施,将伤害减轻到最小。游泳场馆日常要针对性

的举行应急演练等,确保突发事故发生时应急措施迅速有效。

1.2 严格区分浅水深水区

游泳场馆的深水区和浅水区是保证游泳场馆安全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很多初学者只能在浅水区活动,而只有足够好的游泳技能才能到深水区。目前,一些游泳场馆对于深水区浅水区的管理并不严格,深浅水区只是一个漂浮线作为隔断,很可能造成初学者误入深水区,从而引起安全事故。另外,游泳场馆对于游泳者的深水合格证的检查也存在着不够严格的现状,一些游泳者存在着挑战或者尝试的心理,而管理者对深水合格证检查不严格很可能让游泳者蒙混过关,从而给安全事故的发生留有隐患。

1.3 增配救生力量

救生力量配备不足是游泳场馆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表现在救生员数量不足且专业不强,医务人员缺乏。游泳场馆经营管理者要根据经营的实际情况,增强救生力量配备。一方面要增加救生员的数量,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救生员的配备。配备的救生员要有健康证和执业证,提升救生员的专业性,不能聘请非专业人员充当救生员。另一方面,要配备专业的医务人员,一旦发生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对伤员进行救治,保证游泳场者的生命安全。

1.4 增加安全设施

安全设施是游泳场馆安全的另一重要保障。一是游泳场馆要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救生观察台,救生圈,救生杆等,通过设施设备的加强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二是游泳场馆一定要铺设防滑地毯。因为滑到引发的外伤在游泳场馆安全事故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游泳场馆必须加强防滑措施,铺设防滑毯,降低安全隐患。三是游泳场馆要张贴安全防范标识。对于水深情况、水质情况、水温情况等要标注明显,给游泳者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信息,以供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判断。

1.5 加强水质的管理

水质的卫生状况是影响游泳者健康的另一重要因素。目前,很多游泳场馆存在着水质不达标的情况。如水中有害物质含量过多,氯含量超标,消毒换水不到位等。水质不达标是游泳场馆传染病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对于水质的净化和处理。游泳池水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超标后如不慎通过消化道摄入体内易带来肠道疾病感染风险。游离性余氯指标超标会对人体的呼吸道、皮肤黏膜带来刺激,游泳后眼睛痛涩、口中干涩、皮肤不适等感觉,都可能与泳池水余氯超标有关。尿素超标易对皮肤造成刺激,并降低皮肤的屏障功能,增加微生物入侵概率。游泳池水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不合格的主要是经营单位对游泳池水消毒不够、消毒药剂投加不均匀、消毒药剂未充分与水接触等原因导致。游泳场所经营单位须每日定期对游泳池水水质进行自检,检测结果须向消费者公示。经营单位要及时、足量地补充新水,要按照规范设置强制冲淋设备等。

1.6 严格对工作人员、救生员、教练员的管理

游泳场馆工作人员、救生员、教练员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者,游泳场馆一定要加强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一是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在工作时间里能够尽职尽责,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办事,严格工作程序,避免可能的安全事故发生。二是要提升工作人员的技能,通过培训考核、定期演练等方式,加强工作人员对于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提升安全事故处理水平,能够在危险发生时候采用正确的应对措施,对伤员进行及时救助。

2.游泳者要增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

对于游泳者来说,安全问题关乎个人生命安危,因此必须自身增强防范意识,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选择适当运动量,严格遵守游泳场馆的各项规定,尽可能的规避风险,保障自身安全。

2.1 根据身体状况量力而行

游泳者要自身身体状况和技术水平的状况选择一定的运动强度。一些游泳者本身患有慢性疾病,在游泳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强度,防止因运动过度而诱发慢性病发生。根据个人的体能选择游泳时间,一般来说,游泳持续时间不要过久,最好不应超过1.5—2小时。一些游泳者患有皮肤病、红眼病等传染性的疾病,要本着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原则,慎重选择泳池,避免造成疾病的传播。游泳者要根据自身技术水平选择辅助器材,如救生圈和潜水镜等。要注意区分在深水区和浅水区,一些游泳者属于初学者,自身的技能水平还不高,不能冒险到深水区游泳。

2.2 正确选择游泳时间

游泳是一项体能消耗比较大的运动,游泳者在选择游泳运动时,要注意正确选择游泳时间。一是不要饭前饭后游泳:空腹游泳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也会在游泳中发生头昏乏力等意外情况;饱腹游泳亦会影响消化功能,还会产生胃痉挛,甚至呕吐、腹痛现象。二是不要在剧烈运动后游泳,剧烈运动后马上游泳,会使心脏加重负担;体

温的急剧下降,会抵抗力减弱,引起感冒、咽喉炎等。三是女性游泳者不要在月经期游泳:月经期间游泳,病菌易进入子宫、输卵管等处,引起感染,导致月经不调、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四是不能酒后游泳:酒后游泳体内储备的葡萄糖大量消耗会出现低血糖。另外,酒精能抑制肝脏正常生理功能,妨碍体内葡萄糖转化及储备,从而发生意外。

2.3 下水前要做准备活动

游泳池的水温和室温往往存在温差,游泳者贸然下水,可能会因为水温过冷造成身体痉挛等状况的发生,危害自身安全。因此,在下水之前要慢慢尝试水温,做一些准备的活动,给身体一个适应期,避免水温与室温温差过大引发的身体过度反应及突然运动引发的身体不适。

2.4 严格遵守游泳馆相关规定

游泳者在游泳场馆一定要注意遵守场馆的相关规定。一是游泳者要遵守游泳场馆的安全管理规定,不能够做出跳水、打闹等容易造成危险的动作,跳水及嬉戏打闹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一大因素,游泳者一定要注意对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负责。二是要遵守浅水区和深水区游泳的不同规定,一定要在取得深水合格证之后才能要深水区游泳。三是要遵守游泳场所经营单位的卫生管理制度,在进入泳池前自觉接受强制冲淋、浸脚池浸脚消毒,在游泳池内不能进行大小便,若自身具有传染性疾病不能进入游泳池游泳。

3.结论

游泳场馆的安全问题是游泳场馆经营管理中的头等大事,做好游泳场馆的安全管理,对于经营者来说,能够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游泳馆正常经营秩序不受影响。对于游泳爱好者来说,能够避免个人的生命安全受到伤害。因此,安全管理的措施至关重要。做好安全管理,经营者需要制定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区分浅水深水区、增配救生力量、增加安全设施、加强水质的管理、严格对游泳者、救生员、教练员的管理,游泳者自身需要做到根据身体状况量力而行,下水之前要做热身运动,严格遵守游泳馆相关规定,多加小心,注意防滑。

[1] 肖锦花.游泳场馆卫生管理探析[J].科技信息.2009(20).

[2] 宋旭.经营性游泳池的安全管理[J].安徽体育科技.2008(05).

[3] 吴诚.南京市部分游泳场所救生员现状调查与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4] 方千华,梅雪雄.国内外大众游泳救生员培养体制的比较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03).

猜你喜欢

救生员游泳池深水
救生员有没有用
森林游泳池
游泳池
识人需要“涉深水”
智扩游泳池
救生员
22000kW深水三用工作船快速性分析
杨敬:深水区医改设计者
深水区医改设计者
美女救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