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吸细胞学诊断小叶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探讨

2018-01-27李侠杨红华

医药前沿 2018年4期
关键词:干酪肉芽肿浆细胞

李侠 杨红华

(湖北省宜昌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 湖北 宜昌 443000)

乳腺肉芽肿包括小叶性肉芽肿、非特异性肉芽肿、结核性肉芽肿、异物性肉芽肿以及少见的由曲菌、毛霉菌感染后形成的肉芽肿。近年来,小叶性肉芽肿性乳腺炎发病率不断上升,而在诊断及认识上不够深入和全面,易导致漏诊和误诊。本文就小叶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乳腺针吸细胞学在小叶性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

1.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23例均为经产妇,年龄23~44 岁,平均年龄32岁。40岁以上3例、31~40岁13例,21~30岁7例。因发现乳腺包块无其它症状就诊10例,因发现包块并乳房疼痛就诊7例,因乳房皮肤溃烂并发现包块就诊5例, 因乳头溢液触诊发现包块1例。其中15例以乳腺炎经抗生素治疗无效。

1.2 临床所见

肿块位于乳晕附近3例,乳房外上象限8例,外下象限3例,内上象限5例,内下象限4例;单侧发病21例(左侧12例,右侧9例),双侧均发病2例;乳房皮肤溃烂5例;肿块直径<5cm者15例,肿块直径>5cm者8例,最大直径达10cm,最小直径2cm;肿块质硬韧,界限较清楚,触之活动5例,界限不清与皮肤粘连不活动18例。

2.材料和方法

检查乳腺肿块位置、大小、活动度、皮肤表面情况,询问相关病史。确定穿刺位置后皮肤常规消毒,7号针头5ml注射器穿刺,一般从肿块周围快速斜向刺入,式注射器保持负压,变换方向多次快速抽吸,尽可能多的抽吸组织。然后涂片,干燥后立即用95%酒精固定,BASO刘氏染液快速染色,光镜下观察。对每张涂片随机选择10个高倍视野,分别计数各类炎性细胞所占百分比。

3.结果

3.1 本组23例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诊断,19例涂片在大量炎细胞背景中可见散在及成团的类上皮细胞,另见散在及成团的腺上皮细胞无明显核异质,偶见多核巨细胞。明确诊断为乳腺小叶性肉芽肿性乳腺炎。2例因浆细胞相对较丰富,诊断为浆细胞性乳腺炎,2例因类上皮细胞较少或不典型,相对而言组织细胞较多,炎性细胞成分与其它相似,诊断为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3.2 综合分析23例细胞涂片,每张涂片10个(共计230个)高倍视野炎白细胞计数情况,各类炎性细胞所占百分比为:中性白细胞58~79%、淋巴细胞21~36%、浆细胞1~5%、巨噬细胞2~6%、多核巨细胞0~2%、(见表1)。

3.3 23例乳腺肿块经外科手术并送病理检查,病理诊断结果均为小叶性肉芽肿性乳腺炎,针吸细胞学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2.6%。

表1 23例小叶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细胞学涂片各类炎细胞分布情况

4.讨论

小叶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无干酪样坏死、局限于小叶内的肉芽肿性病变,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它常发生于生育期妇女,绝大多数有生育史,距离末次妊娠1月~8年不等,平均约3年,原因未明,病灶内找不到病原菌,可能同肉芽肿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睾丸炎一样,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菌培养阴性、抗酸染色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临床上往往易误诊为乳腺癌。病理大体观察,不规则组织,切面见多个小脓腔直径1~2cm,并可相互贯通,脓腔周围可见灰白色小结节。

4.1 细胞学特点

是在大量炎症细胞(以中性白细胞为主,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等)背景下,有成团或散在的类上皮细胞和郎汉型多核巨细胞,C68阳性,证明类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是巨噬细胞原性。没有干酪性坏死,有别于乳腺结核,浸润细胞中未见到泡沫细胞而不同于脂肪坏死。

4.2 组织学特点

(1)早期病变:表现为小叶及小导管周围慢性炎症,可见多核巨细胞及上皮样细胞,偶见小的肉芽肿结节出现。小叶腺管上皮细胞增生、深染。随着病变进展,腺管受破坏,而不完整。肉芽肿结节逐渐增大增多。(2)中期病变:小叶内多灶分布大小不等的肉芽肿结节。结节中心可有以中性白细胞为主的小脓肿,中带以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为主,外带以淋巴细胞为主。乳腺小叶:腺管结构不同程度地受破坏,床体减少甚至消失,偶有上皮细胞轻度异形。(3)晚期病变:进一步发展,结节超出小叶互相融合,甚至小脓肿扩大互相沟通形成大脓肿。坏死反应重者,脓肿壁以炎细胞、水肿性肉芽为主,上皮样细胞不明显,多核巨细胞数量很少,直接诊断本病困难。

4.3 鉴别诊断

4.3.1 非特异性肉芽肿 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炎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通常认为是由非特殊病原体感染所致,有学者研究认为与抗酸菌L型感染有关。

非特异性肉芽肿是以巨噬细胞增生为主,境界较清楚的结节状病灶,无干酪样坏死,巨噬细胞多变异为泡沫细胞、多核巨细胞及不典型的类上皮细胞,肉芽肿内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和多少不等的浆细胞浸润;结节中心无干酪样坏死,未见典型的类上皮细胞及郎汉巨细胞。

细胞学特点:见散在及成团不典型类上皮细胞(与组织细胞相似),较多的淋巴细胞,少量的浆细胞及分叶状白细胞,少许的多核巨细胞。

4.3.2 结核性肉芽肿 乳腺组织中有典型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常累及和破坏终末导管小叶单位,抗酸染色查见结核杆菌,没有脂肪坏死和血管炎,临床可有潮热、盗汗、消瘦等表现,且多见于中、青年已婚体弱女性,实验室检查可出现血沉增快等。

细胞学特点:在干酪样坏死物背景中可见散在及成团的类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及郎汉巨细胞。

[1]庞建欣,崔娣.细胞学诊断肉芽肿性乳腺炎1例[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0,7(4):254.

[2]祁晓莉.乳腺肉芽肿性血管性脂膜炎临床病理特征[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3,20(1):53.

[3]杨剑敏.导管周围乳腺炎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鉴别与处理[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1,5(3):306.

猜你喜欢

干酪肉芽肿浆细胞
副干酪乳杆菌RS26培养条件优化
副干酪乳杆菌RS26培养基优化
椎旁软组织髓外浆细胞瘤1例
以喉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韦格纳肉芽肿以慢性中耳炎首发1例
浆细胞唇炎1例
早期多发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
原发性皮肤浆细胞瘤一例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兼结核潜伏感染者一例
分枝杆菌感染肉芽肿体外模型的建立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