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遵循——五大发展理念

2018-01-26杜丽华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思政理念绿色

杜丽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遵循——五大发展理念

杜丽华

(天津农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成为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遵循,其中创新是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原动力,协调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比翼双飞的指针,绿色是构建绿色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态的航标,开放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必由路,共享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均衡的手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遵循;五大发展理念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适应新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极其重大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彰显了党和政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日益提高。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这再一次吹响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号角。因此,在新的历史维度和时代特征下如何有效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成为高校必须回应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对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都起到统领作用。因此,五大发展理念也必然成为引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遵循。

1 创新——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原动力

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全新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导致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威日趋下降;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普及和应用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严峻挑战;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鲜明对比,直接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解作用,等等。面对新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该如何应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求“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高校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需要,通过创新不断激发思想政治教育新活力。

1.1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教育对象,教师享有至高无上的管理、教育学生的权利,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单向说教、灌输的方式进行,缺乏对学生独立性和主体意识的尊重。而今“95后”已成为高校大学生主体,他们思维活跃、知识丰富、善于接受新事物、主体意识增强。一般而言,主体意识增强要求获得尊重的意识就越强,反映到思想政治教育上,就是要求教育者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3]。从时空维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一种超历史、超时代的精神活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因此,面对新的教育对象,高校必须对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进行创新,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其独立性和主体性,在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同时关注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2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还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采取“一刀切”方式对学生的道德、品行进行规范和约束,这种教育方式由于缺乏针对性和差异性,教育质量和效果都不很理想。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也缺乏创新,主要还是“填鸭式”的一言堂模式——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度信息传递模式,其实效性大打折扣。以创新理念为遵循,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改革,尤其是作为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尤为紧迫。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尝试教学改革,以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取代传统“填鸭式”灌输方法,将教师的主体作用变为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这既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主观自觉,又有助于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

1.3 创新新媒体教育模式

现今,我国已全面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电脑、手机等新媒体被广泛应用,高校学生作为时代精英自然成为其重要的受众群体之一。但必须引以警戒的是网络上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充斥大量腐朽、消极、不健康内容,甚至包含有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这必然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解作用。所以高校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新媒体教育模式,占领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例如,部分高校在传媒大发展的潮流中开设了校园新闻传媒,其中包括校园论坛、校园新闻传播中心等,该类新闻传媒载体的设置,能够让大学生随时随地关注思政信息,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被动变为主动[4]。需注意的是,校园新闻传媒的内容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同时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实际,形式必须新颖、生动、有亲和力,改变传统新闻传媒的呆板形象,能够让学生喜闻乐见;学校还可以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网页、开通思想政治教育博客,通过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答疑释惑;也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等载体加强与学生沟通、联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这既利于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播正能量信息,又利于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动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

2 协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比翼双飞的指针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在德育、智育两方面比翼双飞。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情况却令人堪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追求利益似乎成为人们的共识,整个社会所表现出的功利色彩日渐浓厚。由于多数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主要限定于学生的专业技能、英语等级等方面而很少考量其思想政治素质,致使高校在其发展中逐渐屈从于社会功利,在教育过程中高度关注智育活动,而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看成是没有“含金量”、对学校发展无明显利处的“无用功”,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被边缘化倾向日益严重。这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在一种尴尬境地:国家宏观层面的高度重视和高校微观层面的极度轻视。最终形成了高校在其发展中重科研和专业教育,轻道德和思政教育的局面,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天平严重倾斜。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2]。遵循协调理念,对高校而言,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即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协调发展,增强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性。这就要求高校务必转变观念,务必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长远的、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我国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深刻认识我国高校培养的人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深刻认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与社会主义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关的大事。高校必须以协调理念为遵循,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担,保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校党委要勇于担当,牢牢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全方位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并通过建立监督机制,督促其落实到位,唯此才能逐步扭转德育、智育倾斜的天平,使高校实现整体、协调发展。

3 绿色——构建绿色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态的航标

早在19世纪后期,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就曾告诫我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恩格斯意在指出人类改造自然必须尊重自然界的规律,唯此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里已暗含“绿色”发展理念。现今,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但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能源耗竭等问题层出不穷。正是基于此背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指出“绿色”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强调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2]。绿色发展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新航标。遵循绿色理念,可引领高校构建绿色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态,这有两方面要义:一方面指引领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与时俱进,要彰显绿色的时代内涵。

若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高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一以贯之。由是,高校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诸如领导体制、工作定位、工作机制等,以此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这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除此,还要有人才保障,唯有一支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才能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所以,高校必须搞好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团干部、辅导员以及班主任等队伍建设。

向大学生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的本质功能,而其传播内容并非僵化、固定的,而是与时俱进的。“绿色”理念回应了时代发展诉求,与每个人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这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彰显“绿色”的时代内涵,体现“绿色教育内容”。所谓“绿色教育内容”就是以环境问题和专业知识为载体,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学生提供参与可持续发展实践所必需的知识、技能[5]。具体而言:结合国际、国内发展的环境背景向学生宣传可持续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让学生理解人与生态、资源、环境之间和谐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向学生介绍实用的节能环保知识,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节能环保意识以及绿色生活方式。

4 开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必由路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开放发展的理念,强调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2]。确然,我国历经30多年改革开放,国民经济迅猛发展,GDP已跃居世界第二,成绩斐然,令世人瞩目。事实有力证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正像经济上的开放,我们有“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关系,教育领域也同样有“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关系[6]。以此为鉴,高校若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也必须走对外开放之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外开放交流,既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视野和思路得到拓展、其业务能力得到提升,也有助于高校吸收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之经验。具体而言,可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对外合作交流。“请进来”即教育管理部门或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聘请国外知名学者(尤以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到国内高校交流访问;“走出去”即高校应积极加强思政教育工作者出国访学、研修的力度,特别要支持鼓励思政课教师外派研修。当然,此种开放模式如何获得更多功效和更宏大的目标有待高校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和总结。

面对现今的开放大格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亦必须树立开放理念。以开放理念为遵循,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敢于直面国际国内发生的各种热点、焦点问题以及网络中充斥的各种不良思想(而不是封堵、回避此类问题),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对其进行阐释,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增强其辨别是非能力,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 共享——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均衡的手段

我国高等教育多年发展中产生的一个顽疾就是教育资源不均衡,它早已广受诟病。总体而言,“985高校”和“211高校”享有的优质教育资源较丰富,而大多数普通高校教育资源则相对短缺[7]。教育资源不均衡,就难以实现教育公平,甚至成为教育公平的巨大绊脚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育资源不均衡,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大打折扣。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以共享理念为遵循,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迎刃而解。高校应顺势而为,努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资源共享主要包含师资共享和经验共享两方面。

通常情况下,重点高校拥有雄厚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其中不乏一些大牌思政课名师。遵循共享理念,这些名师、名课资源应在高校之间实现共享。具体实现路径可依具体情况而定,或通过聘请名师到校实地授课、到校开展讲座等方式实现名师、名课线下共享,或可通过建设高校名师精品思政课资源库,实现名师名课资源线上共享。另外,各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会积累不同经验。遵循共享理念,高校之间应广泛加强交流合作,共享教育经验,通过相互借鉴,扬长避短,以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整体水平。

[1] 陈宝生.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等教育重要论述 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J]. 中国高等教育,2017(1):4-10.

[2] 新华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 人民日报,2015-11-04(1).

[3] 洪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高教,2012(2):129-130.

[4] 杨维杰,毛文. 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J]. 新闻战线,2015(3):167-168.

[5] 王民. 绿色大学的定义与研究视角[J]. 环境保护,2010(12):47-49.

[6] 唐景莉.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推进高教改革发展——访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科委副主任顾海良[J]. 中国高等教育,2016(6):13-19.

[7] 林凌敏,俞鸣晖.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现状分析及路径选择[J]. 教育与职业,2016(9):30-32.

责任编辑:宗淑萍

New principles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universities——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DU Li-hua

(College of Marxism,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China)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put forward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innovation, coordination, green, opening, and sharing), which became new principles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mong them, innovation is the motivity for leading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coordination is a guide in realizing a joint development of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green is a beacon in constructing the new ecology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opening is the only roa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and sharing is an approach for promoting the balance of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resources.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 principles;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G641

B

1008-5394(2018)02-0093-04

10.19640/j.cnki.jtau.2018.02.022

2017-08-30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6JDSZ2042)

杜丽华(1977-),女,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E-mail: dlh2004a@163.com。

猜你喜欢

思政理念绿色
绿色低碳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