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例分析改善小学数学教学

2018-01-26浙江省义乌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朱向阳

小学时代 2018年1期
关键词:被除数除数课例

浙江省义乌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朱向阳

课例分析所具有的现场实时性、鲜明针对性和即时行动性等特点,非常适合以教师为主体的行动研究,也非常适合通过教师观念和行为的转变来变革课堂教学研究。

一、课例分析的特征概述

特征一:突出前期思考性。老师在教学设计前应对教材、学生、媒体及其运用的时机、方式方法进行系统思考,并明确设计思路,安排教学的基本流程,对每一个环节的目标及组织活动形式作出预设,但具体操作应根据课堂变化而生成,也即宏观上把握教学整体,动态生成教学过程。

特征二:突出实践性。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在个人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可操作的教学方案,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的指针,而教学实践则是检验教学理念正确性的标准,它们具有密切的联系,我们追求的就是多维有效互动思想指导下的教学实践。

特征三:突出研究性。整个教学过程按“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的顺序展开,每个环节都是在经验与理念、设想与现实的碰撞中进行,教学过程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生成,教师以研究者的角色,以发现者的眼光去进行教学,去思考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

特征四:突出问题指向性。每个课例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产生和影响这些问题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但是在研究与反思时,往往需择其重点而为之。这种选择可以是事先关注的,也可以是实践后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不论是反思还是对话、交流,都应围绕这个问题展开,重在问题解决或是加深认识,而非泛泛谈论。

特征五:突出行为纠错性。对课例的分析,不论是课前思考还是实践后反思,其最后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纠错改善。教师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进步与成长,许多教学问题也是在一次次的课例分析中得到解决或加深认识的。

比如对于“提问”,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问题迹象,要注意提问的质量,太多的简单问题,满堂问会变相成为满堂灌。“课堂讨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但要注意方式,明确具体的要求,如步骤要求、时间要求、任务要求、分工要求以及内容范围要求等,还要明确讨论中教师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如何组织、如何进行个别指导、如何引导等。对于“评价”,应该更多地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这些切中要点的具体反思,有助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二、课例分析的行动策略

在以课例分析为载体的研究过程中,应始终把握住一条主线、两大转变的行动策略。

(一)以“说课—上课—评课”为主线

不论是专家的指导还是教师自主探索,始终应抓住说课、上课、评课这条主线,把握好四关:教学设计关、教学实施关、教学评价关和教学反思观。

1.通过说课,把握教学设计关

教学研讨前,上课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说课,教研组老师进行集体评议。在说课过程中,我们应关注教学理念是否正确,教学措施是否得当,互动形式是否合理,互动时机是否恰当,教学指导是否适度,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是否正确等等。说课的过程不仅是一次预教学过程,也是上课教师的前反思过程,这个反思过程可以检测教师的教学理念渗透情况和对教学的把握情况,只有设计合理、准确,我们才能保证教学行为的正确,教学效果的良好。

2.通过上课,把握教学实施关

上课是对教师思想、行为、态度等最真实的体现,也是检测教师的观念行为变化和教学研究真实效果的最佳方式。

3.通过评课,把握教学评价关和教学反思观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之后没有及时的反馈,将大大降低学习的效果。同样,对于教师的教学,我们保证评价反思的及时,一般情况下,上课教师前一天说课,上课后教研组教师即分头反思,而后集中研讨。在集中研讨活动中,上课老师进行自我反思,其他成员进行针对性评价,在坦诚、热烈、民主的对话和交流中,大家都获得了新的体验与进步。

(二)注重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两大转变

课堂要变化,教学要改善,需要不断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通过培训学习和研讨反思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校层面,不断添置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经常组织进行专题讲座和参与式讨论学习;教研组层面,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评价,分析课堂现象和教师教学行为,使教师认识到改革行动的方向和方法;教师个人层面,通过课堂教学展示和研讨,树立明确的行动目标,通过经常性反思和互助式讨论,提高自我纠错的能力和习惯等等。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提倡和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探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态度,促使学生自觉能动地学会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

三、课例分析的案例评赏

下面以某老师《商不变性质》的教学为例,看以课例分析为载体的教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一)课前分析

商不变性质是除法运算规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习小数除法、分数基本性质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这节课的重点至少有两个:理解规律和应用规律。对于难点,是在理解基础上正确应用商不变性质。这既是最终的学习目标,也是学生是否理解的最真实的表现。

设计的思路是:简化引入部分,突出发现部分,强化应用练习。整个教学过程按“问题→探究→验证→概括→应用”设计,引出问题,激发动机;探究问题,提出设想;验证设想,概括结论;应用性质,强化结果;总结引导,再起波澜。

(二)教学实施

1.引出问题,激发动机

问:说说你的想法或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2)引:在被除数和除数都变了,商不变的算式里,肯定有一个规律,你们想不想把这个规律找出来呢?

(3)揭题: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商不变的算式里,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规律,解决“被除数和除数( ),商不变”的问题。

2.探究问题,提出设想

(1)用 1、2、3、4、6、8、12、18、24、36、72写算式:□÷□=3 。

(2)整理算式,并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自我小结:被除数和除数( ),商不变。(3)师生小结:

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同一个数,商不变。

②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同一个数,商不变。

③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者除以同一个数,商不变。

3.验证设想,概括结论

(1)举例证明你发现的规律是否正确。(略)

(2)练一练:在□内填数,在○内填运算符号。(略)

(3)强调注意点,总结结论。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者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商不变性质

4.应用性质,强化结果

(1)独立选择性练习。说明:练习的时候,大家有三个权利:可以任意选择一组题目练习,次序可以打乱;遇到难题可以先跳过去不做;有问题可以看板书或书本。

(2)独立练习,出示5组练习。(略)

(3)小组讨论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4)汇报检查。

(5)质疑问难。

(6)速算比赛。

5.总结引导,再起波澜

(2)总结商不变性质:今天学会了什么?有什么用?你有什么想法?

(3)再起波澜:你已经知道了商不变性质,那么,被除数和商( ),除数不变;除数和商( ),被除数不变。

(三)课后反思

这样的设计我还是第一次,就像学生需要探索式学习一样,教师也需要探索。应该说,这节课上,学生探索的成分增加了一些,但有许多不足是课前我所没有预料到的。一是学生缺乏交流的热情,独立探索的成分偏重,而交流互动的机会不足;二是很多东西并没有老师事前设计的那么圆满,好多设计学生并不领情。因而我在思考:多维互动的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增强了,教师就应该调整并扮演好角色,设计教学中应该考虑学生的需求,要他领情,老师要尽可能地创造学生交流互动的时间和空间。

(四)对话与交流

教研组交流意见: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上课者能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尽管这种尝试是初步的和存在问题的。从整节课教学可以看出,老师的教学理念最终没能转变为行动和效果,其关键是师生在互动的方式、方法上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传统的。

教师能从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考虑来排座位,并有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是一个不错的进步。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越到后面,学生问题回答不上来的越多,问题出在开始学生的探究不充分,没能很好地掌握知识的结构;二是小组讨论的规范没有确立,致使交流互动不充分;三是教师还是习惯以成人化的语言来代替学生的儿童化语言。应该说,教师已慢慢学习在思考中教学,但需要改变的东西还有很多,前面要走的路还很长。

猜你喜欢

被除数除数课例
商一定小于被除数吗
求被除数
除法中的数学问题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被除数可能是几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课例
被除数可能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