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长要学会“走心”的管理

2018-01-26罗刚淮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走心校长学校

■ 罗刚淮

曾经参加一个校长高级研修班,一位年轻校长抛出一个话题“开会时刷手机,讲座时开小差,听课都要带几本作业去批改,平时一谈论教科研就说忙,没空去研究和写作,一等到评优评职称,缺课题缺论文缺讲座缺公开课,不是这里缺就是那里少,于是就抱怨这制定政策的人,埋怨主管部门不体谅一线教师的辛苦,似乎他就是一线教师最委屈的代表......生活中常见这样的老师,作为校长,如何才能加强管理,形成一个积极上进的团队?”。开始大家面面相觑。不是说这个问题不好解决,而是觉得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一时不知从何答起。这时一位管理学教授说话了:“管理的要义就一个词——走心。做到走心了,管理就有效了,管理就成功了。管理其实很简单。”教授语惊四座,大家若有所悟。仔细想想,不走心的管理,教师怎么会信服呢?不信服自然不会去做,或者做了也只是应付。想想工作中有多少事情不是应付做的呢?走心,似乎成了管理是否有效的关键尺度和入门钥匙。

何为走心的管理?细想来,至少离不开这几个要素:关爱,责任,公平,友善。

校长要关爱教师。这是走入教师心灵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这一点,要想让老师心服口服,恐难实现。有些年轻校长认为校长是行政长官,需要完成上级任务,因此必须上传下达,强力执行。可是机械执行的结果是,还未等他的政策全面展开,已有教师跳出来反对,甚至局长市长的热线电话已经来问询了。在现今民主化大力推进的年代,单纯依靠行政影响力推进某些工作的做法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强行的结果只能是自找麻烦。校长关爱教师,重要的应该是基于受众的角度来施政,开展工作。虽然国家法律、教育政策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许多规定,常常是从全局的、时势的需要提出来的,具有普遍性和紧迫性,难免带有强制色彩。但是,高明的校长能将政策性要求解读成生动可感的内生性要求,能唤起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善良友爱之心。比如前几年推进落实工资绩效考核政策,有的校长审时度势,智慧管理,吃透政策,想出办法,先从实例说起,以一两个家长的对话导入,从孩子成长遇到不同的老师出现不同的成长结果,以此唤起教师们的职业良知,逐步认识到学校就应该对这些埋头苦干、积极作为的老师以肯定和激励,才能让优秀的老师更用心地教书育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不负责任混日子的老师。由于故事生动感人,唤起大家的共鸣,校长再宣布绩效考核方案时,大家反对的声音小了,建设性的意见多了,最后修改通过学校绩效考核方案。这样的管理得到大家的认同。有些地方和学校机械执行,强力推进,看起来力度大,执行力强,其实弄得怨声载道,干群关系对立;有的地方则干脆阳奉阴违,将绩效工资平均分配,工作认真效果显著的老师只象征性的得到一点点补贴,校长教师一团和气,看起来简单又没意见,其实很多有上进心的老师被深深伤害。但往往积极上进的人并不会带头反对,因为囿于这个多年来的酱缸文化的强势,他们无力斗争而选择回避。只是人心的热情被浇灭,正义真理被泯灭,政府顶层设计时的良好意愿被篡改,正义得不到彰显,正气得不到张扬。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呀!正反对比,可见走心的管理必须要基于教师的角度看待管理行为。校长需要蹲下来,从教师的视角去看待和衡量学校的各项制度规定,基于教师,服务教师,教师不会感受到被管理了,这管理也就成功了。

负起校长的责任,造福教师。

这是做校长的责任使然,其实也是老师们的期盼和要求。过去讲“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现在有人喜欢引用日本教育家佐藤学的共同体理论,讲的就是校长和教师其实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其中有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行动共同体等。一所学校办不好,表面上是校长的事,其实每一个员工都会颜面无光,走出去都会灰头土脸;相反,一所学校办成功了,不只校长荣光,每一个教师都会享受到名校的光环照耀。这种潜在的厉害关系其实每一个人心里都清楚,但开始时谁都不会说出来,关键是等校长如何设计学校的发展蓝图,如何布局,如何用人,如何行动,如何推进,等等。

校长负责任就是要做好学校的发展规划,要制定好中长期的发展目标,更要有明晰的任务和行动安排。观察许多优秀的校长,都喜欢提一些发展的口号,创制一些年度关键词,其实这就是将自己的教育理想办学目标要求,通过一些简明生动的词汇来承载和传播落实,就是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工作的要求,指挥大家向前走。高明的校长都是爱讲故事的人,都善于将美好的理想与每一位教师的个人利益和发展前景结合起来,形成共同愿景,让教师相信,自己与学校有着息息相关的命运,“校兴我荣,校衰我耻”,荣辱与共,自然同舟共济。学校的士气因此会大振,学校会呈现勃勃生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组织,爆发出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无论是蔡林森领导的洋思中学,还是崔其升领导的杜郎口中学,或是赵丰平领导的271集团,都是将落后的学校发展成学业优秀学校生机蓬勃的样态。走心的管理必然基于校长的高度责任心,具体体现在对学校发展上既有宏观的发展蓝图,又能将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个人的命运紧密结合,并团结好老师齐心协力和衷共济。

校长要有水平,也要讲公平。教师群体最难管理也最好管理。难在都是知识分子,什么事都能看得清楚想得明白。校长要是没水平或是不公平,他们能明察秋毫,嗤之以鼻。说好管理,也因为都是知识分子,如果校长凡事讲道理凭事实,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大家自然信服。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呢?建章立制,制定规范。学校管理凡事有规矩,讲规则。大家有章可循,有制度规定,言行便有参照,行动便有一致,奖勤罚懒,优劳优酬,这样就避免出现“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风正气清,大家干得爽气,赢得硬气,输得服气。校长就是要尽财力能力,让肯做事、真做事,并做成事的老师得到褒奖,要大张旗鼓地表彰,而对于一些懒散低效甚至违反师德的人和事,则不姑息,不纵容,违规必究,杀一儆百。生活中也尝见过一些校长特别爱和稀泥,好的未必表扬,还担心表扬一个伤心一片,因为漏掉其他表现也不错的人,带来其他人的不服气;错了也不批评,或是泛泛的神秘的点一下,也不提名道姓,大家猜蒙蒙,凡事圆滑应付,大家也乐得随大流,浑浑噩噩,年复一年。一座校园没有正确的舆论导向,没有鲜明的价值观,这校园就像柏杨先生多年前批判的那样,成了一座大酱缸,一团浆糊,其风气污浊不堪,教师工作不是凭良心责任去做事,而是凭关系凭交际去钻营,这样的校园怎么能清风怡人,更如何平心静气去育人呢?奖罚分明,竞争有序。没有这样的尺度和秩序,学校管理难说服众,更别说走心了。

走心的管理必须是有温度的。校长和教师,在同一个校园工作和生活,虽然分工有不同,但目标要一致,就是教书育人,就是要办好学校。校长从宏观上、决策上为学校发展作贡献;老师从微观上、执行上为学校的每一位学生和家长尽到教育教学的责任。当然,因为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复杂性,校长与教师之间难免会有矛盾、争议、误解、协作等等。两者交接时,就出现了相处的问题。作为校长,占据着主动权和话语权,这就需要讲究沟通的艺术性,讲究管理的智慧和相处的温度了。作为管理者得要有热情热心,要以友善关爱的方式用热情暖和的话语来解读和说明,取得老师的信任和理解。有效沟通是目的,无意作威压或放任。摆事实讲道理,依章循法,阐明利害,其实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老话。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接受校长的建议,并努力改进的。倘若校长倨傲自大,或是冷漠粗暴,相处一次得罪一批,不消几天,便会全校知晓,人人窃窃议论。一旦人心向背,校长成了孤家寡人,全校教师只会袖手旁观了,此时即便有超凡的智慧和三头六臂,也不可能把一所学校的所有事情做完。

猜你喜欢

走心校长学校
走心的广汽Acura厚积薄发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匠心制造来自走心的细节专注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李安:拍片靠科技更靠“走心”
从“听”音乐
学校推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给力“九个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