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普通高中的应用研究

2018-01-26定州中学副校长丁建勇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内化知识点课程

■ 定州中学副校长 丁建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在教学流程、教学手段、师生角色、教学评价等多方面颠覆了传统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这一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教师们的青睐,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应用。本文首先对翻转课堂的特点和优势进行阐述,并指出实施翻转课堂应注意的问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所谓翻转课堂,指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对传统教学中师生角色定位的转换以及对课堂时间使用的重新规划而建构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教学视频简短精悍。教学实践中,教师实施翻转课堂的常见形态是学科教师依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制作视频,学生在课外学习视频中的知识点,等正式上课时学生再与教师、同伴交流,完成巩固练习。教学视频作为呈现知识点的载体,其首要特点是简短精悍。翻转课堂上用到的视频一般都只有几分钟,即使长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的时间。每一视频都会聚焦某个知识点,学生查阅教材一目了然;视频的时长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在网络平台观看视频时,学生能够进行暂停、快进、回放等操作,可以自己控制学习进度。

教学信息清晰明确。以前,学生观看课程教学录像时,视频中往往会出现主讲者的画面,此外,教室里陈设的各种物品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录制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时,都会主动排除一些干扰因素,采用一对一的讲解方式,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只是在给他一个人讲课。

重新建构学习流程。教学流程的颠倒无疑是翻转课堂最明显也是最外化的标志。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个阶段是“信息传递”,是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实现的;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之前由于缺少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帮助,学生往往会在“吸收内化”阶段产生挫败感,缺乏进一步探索的信心和勇气。而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小组互动交流更有助于学生内化知识。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课堂时间被重新分配,并得以高效利用。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用来讲授,真正用于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的时间很有限。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一味地站在讲台上说教,而是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流,观察、引导和帮助学生,使学生在交流中学、在做中学。

教学模式由过去的“满堂灌”变为多元互动。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通过课前观看视频就已经完成了知识的初步学习,这就为课堂上的学生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在这段“剩余”的时间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内化知识的课堂活动,例如集体讨论、探究性实验、基于项目的学习等等。因此,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直观的效果是带动课堂氛围,增加互动。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时,他们也就有机会观察、指导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笔者在教室内巡视时注意到学生自发开展小组学习,他们相互学习和借鉴,合作攻克一道道难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无论是在课前的自主学习还是课堂上的合作学习,翻转课堂都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探索钻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在各种课堂学习活动中,也锻炼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另外,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将得到提高。

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翻转课堂模式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翻转课堂的实施范围与实施程度。理想化的翻转课堂中,“翻转”是彻底的:无论是记忆性知识还是理解性知识都应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被前置到课前,由学生自主学习;所有的课堂时间,都被用于答疑解惑和能力提升。然而,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方式不同,课程的性质也不同,所以具体的“翻转”程度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同样的课程,适合高中二年级的“翻转”程度对于高中一年级学生来说就显得困难;学习主动的学生比起学习懒散的学生,翻转程度要高一些。即便是同一课程,不同的章节所需要的翻转程度也存在差异。将基础知识完全翻转到课前由学生自主完成,既可能出现学生无法理解难点的现象,也可能存在学生抓不住重点或者无法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的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情灵活处理课程的翻转程度,例如,将难点放到课堂上由教师详细讲解;在拓展训练之前,教师快速串讲基本知识点;分层次设置知识点,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

翻转课堂的实质与形式问题。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在教学流程、教学手段、师生角色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但翻转课堂不是简单地调整传统课堂“课上教授”与“课下作业”的时间次序,而是学生学习力的深刻转变。如果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精彩的微课也只能是教材的视频化。此外,单一呈现各个知识点的小视频,也可能影响到课程结构的逻辑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基于此,我们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一定需要加大投入进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也不一定需要将每门课程都转化成视频,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等维度的课程目标,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就达到了。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生负担问题。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外显的特点是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为了提高预习效果,任课教师会设法增加一些拓展性的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并设计相应的“问题支架”。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之后,需要先在小组内沟通交流,然后还有更多需要自主探究或者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作业。这一变化,对于习惯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来说,确实会加重他们的学业负担。尤其是面临高考压力的高中学生,翻转课堂的“附加任务”确实会让他们更加焦虑。针对这一现实问题,一方面,教师应引导教育学生跳出以往“接受性”学习的惯性和惰性,接受探究式学习任务较多的现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直面迎接挑战。另一方面,学校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应该做到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在改革的进度和深度上需要不同性质的课程、不同层次的教师之间的统筹安排与协调合作。

教师激励问题。从传统的单一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破”和“立”的过程。“破”意味着打破以往教师已经熟悉的教学组织、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是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前进;“立”意味着重新开发课程资源、重新建立师生关系、重新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在翻转课堂的“破”和“立”之间,教师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发现,尤其是课堂教学质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因此,学校应对教师改革课堂教学的行为适时给予奖励。当然,这种奖励绝不是简单地资助点经费或者补偿点工作量就能够解决的,因为教师为此的付出反而影响其科研指标的完成,从而影响了评优评先和职位晋升,而这才是学校应更加重视的问题。

猜你喜欢

内化知识点课程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