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优化问题设计的策略

2018-01-26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外国语学校

数学大世界 2018年32期
关键词:教师应数学知识探究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外国语学校 徐 怡

在当前我国的初中教学中,很多教师仍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灌输模式,由此导致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失去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而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主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多元化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有趣味性,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现知识的迁移。

一、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阶段,由于我国仍然施行应试教育体制,因此,即使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以“填鸭式”教学为主,缺乏问题教学的意识。而具备了问题教学的教师,也存有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第一,教师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结构单一,课堂提问只是流于表面形式,抑制了学生的智力与思维的发展;第二,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只重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学生们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第三,教师只提出自己的问题,往往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进行问题的质疑,这样也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1.原则

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教育目标可以分为: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这六大类,在提问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有层次的问题,按照学习目标进行提问。比如对于学困生,可以提一些认知性问题;对于普通生,创设一些理解与运用方面的问题;而对于学优生,则可以提出一些分析、综合以及评价方面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创设数学问题时,一定要以学生的实际学情,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为原则进行提问,保证学困生能够学会基础的知识,普通生不断进步,学优生更加优秀。

2.要求

按新课标的理念要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进行思考、探索和研究, 因此,提出的问题必须是“需要探索、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并且是需要积极思维活动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按照下面的要求进行:

首先,设计的问题必须要富有启发性。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同时,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引发他们熟练使用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公式,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

其次,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层次。数学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也应面向全体学生,而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各不相同,因此,提问与学生能力相匹配的问题,能有效激发该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数学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最后,教师设计的问题还应具有开放性与可发展性。所谓的开放性,就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解答问题的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而可发展性就是向学生提问稍微高于他们认知度且可以多角度解决的问题,这类的问题只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就可以获得答案,而且还打破了“问题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这一传统的观念,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从而获得丰富多彩的数学体验,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优化数学问题设计的策略

1.设计有效的问题

在不同的教学环节进行提问,所获得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在导课环节,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平静的状态趋于活跃的状态,在这个环节,教师应提出一些较为基础的问题,帮助学生唤醒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在授课环节进行中,学生们的思维已经处于活跃的状态。这时就应提高问题的难度,帮助学生分析并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进一步强化他们的认知,使他们一直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当课程进行到结束的阶段,学生们的思维也由极度活跃转入低潮时期,这时候的提问就应该进行一些强调性和巩固性的问题,重新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探究的欲望。

2.选择合适的提问对象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平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但由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同,他们的认知水平以及对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应充分考虑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实际学情,预估他在该问题方面的发展区域,施行因材施教和因材提问。比如对于学优生,应多向他们提问一些富有多向性且结构松散的问题;对于普通生,则对他们提一些方面明确、结构严谨的问题;对于学困生,则要提问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使他们在解决问题时都有所收获。

3.控制学生思考的时间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每提出问题,都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特别是一些高难度的问题,适当延长学生思考的时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一些简单的问题,过长的思考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必须控制学生的思考时间,以此刺激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依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提问对象,控制学生的思考时间,对学生提出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以此培养学生们的探究精神,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行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教师应数学知识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