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中如何渗透培养学生有效思考

2018-01-26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华城美地小学张超一

数学大世界 2018年32期
关键词:内角整理探究

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华城美地小学 张超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教育家孔子得出了“学与思”的关系,思考对于数学学习来说至关重要。现在的数学教学当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的研究很多,这些都离不开“思考”。但是目前的教学突出问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都是在教师安排好的框架下进行,思维完全是跟着设计好的思路在走。即使是有小组合作与讨论,也只是浮于形式,缺少真正的小组交流和不同想法的碰撞,缺少学生自己充分思考的交流机会,缺少养成有效思考习惯的空间。

要想达到培养学生有效思考的习惯的目的,不能单靠在课堂上使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还要在平常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思考的角度、深度。想要学生会思考,那教师就得多思考。我觉得做好以下三个方面,肯定能使学生有效思考。

一、课前准备提供思考平台

要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就要先提供一个能让他们充分思考的平台。但这也绝不是说放任学生思考,学生思维发散开就越发容易天马行空,这绝不是有效思考的目的。教师要在备课前下足功夫。要想抓住学生思考的点,首先要知道他们脑袋里都会想些什么、会怎么去想。其次,如何引导他们思考有效问题,怎样整理自己思考的东西。简而言之就是想学生所想。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一课的设计,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学生已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基础上,一起仿照探究方法研究四边形的内角和,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究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小组交流发现的方法,从而得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最后从以上得出的数据中发现总结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规律。这样的设计采用了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但是学生缺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也就是每一环节还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没有在这节课中产生自我思考的需求。

要想在这样的一节课中使学生能自主思考下一环节,那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足功课。首先了解学生对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方法是否掌握好,在此基础上提问:“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你还想知道什么图形的内角和?”学生提出想要探究的图形,然后自己去研究方法,发现结论。给足学生小组合作结论的时间,由其他组一起验证是否有错,再一并汇总分类,探讨“由得到的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触发学生在得到的数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数据,得出一般性规律。这样的设计中,教师做好对学生已知经验的掌握程度的判断,设计关键性问题引导方向,而不是固定学生思考方向,给学生的思考提供一定高度的平台,让他们在思考上也是学习的“主人”!

二、问题引领学生有效思考

小学教学中,学生因其年龄特点,不可能拥有较成熟的有效思考的思维,要帮助其养成这样的习惯,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精心安排,每一个环节的衔接、不同顺序都会对学生的思考产生很大影响;每一个问题的抛出,不同问法,用词的准确性,也会对学生思考的角度产生影响。相对于计算和概念题,“解决问题策略”这一类的教学,以问题方式带领学生自主探究和自我思考,更能有效帮助学生渗透有效思考。

曾听过一节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的“解决问题策略——列表”,课始,教师出示有很多条件的问题,产生整理的需求,“整理这些条件,你有什么好方法?”没有任何限制,让学生完全自己思考。在一起分析研究整理方法的时候,并没有急于着重提出“列表”的方法,而是通过一一展示,提问:“对比整理后与原题,你有什么感觉?”“这个整理的方法,你能看懂吗?”“你能试着说出一种整理方法吗?”……通过这些问题进行求同比较,学生在比较不同整理方法的优缺点中,需要不断研究和对比,这样的课堂思考才是有效的。“整理”是要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接下来根据整理的信息完整解答。

教师是教学的引领者,引领的方式很多,如何在引领下发挥好学生的自主性,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脑袋动起来,这一系列的问题是保证学生展开思考的基础。如何避免“跑题”和“天马行空”,就要看教师设计的问题的质量了。相比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能力,会思考的能力更为重要,作为教师的我们绝不可在这一方面懈怠,或者减轻对学生这一能力的关注。

三、课后拓展延伸思考空间

思考能力的养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仅靠课堂的四十分钟时间,不会形成有效正确的思考思维。那教师如何在不可控的课后时间里也做到对学生思考的渗透养成呢?考虑学生发展的局限性,如自我控制力不够、偷懒应付心态等,不可能用量来达到目的,只有从“质”这个角度入手。

一是在课内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有兴趣,就会愿意在课后时间多讨论研究。二是教师在选取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或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这是维持学生兴趣的关键。三是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掌握状况以及学生本身的差距,不能按同样的难度和同样的要求去拓展延伸,否则会适得其反。四是关注学生课后拓展的思考反馈,不能仅仅是布置完任务就结束,要和学生交流思考的内容,给出鼓励赞赏,重要的是给出建议,有始有终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有效思考的培养。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想要学生养成有效思考的好习惯,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充分掌握教学重难点,熟知学生特点,包括学习能力水平、知识理解程度、可理解范围等,更要精心打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并不断做出调整和修改,更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如若在教学中真心关注和注意渗透有效思考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而言,不但对课堂学习的知识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对课外的有关知识还能做出自己的思考,更容易激起对未知的探索欲,而且对他们开始数学思维建构,开阔问题解决的思路,提升思考问题的高度都有很大益处。就为这些效果,就值得我们教师为之付出!

猜你喜欢

内角整理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三角形分割问题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