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堂合唱教学中的“加”与“减”
——以《踏雪寻梅》二声部合唱教学为例

2018-01-26柏诺雪

黄河之声 2018年5期
关键词:乐句声部效果

柏诺雪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桃园小学,江苏 扬州 225800)

《踏雪寻梅》是苏教版四年级的歌曲,歌曲本身比较简单、短小,适合音乐教学。同时运用二声部合唱教学,使得《踏雪寻梅》的合唱难度略微提升,演唱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更强[1]。对于小学生而言,合唱教学不仅能够满足其对于情感的表达和熏陶,而且能够使得学生获得对于美的体会和领悟,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

一、合唱教学中的“加”:巧用加法,创意演绎经典

由于二部和声的音乐作品在学生印象中难度系数比较高,其中涉及到的乐理知识等对于学生而言,要求比较高,加之学生平常接触二部和声的歌曲比较少,因此在合唱过程中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合唱效果不佳。这就需要教师在合唱教学之前,选择一首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作为第二声部,降低学生在音准、节奏等方面的难度。以《踏雪寻梅》歌曲为例,这首歌曲意境比较高雅,主要为了表现作曲者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心境。在歌曲中有比较明显的再现二段体,即第二段乐句是第一段乐句的变化再现,因此整首歌曲旋律比较简单,学生合唱的难度系数不是很高,但在合唱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呼吸停顿以及吐字发声问题,提高作品的表达效果。

(一)寻找歌曲本身素材做加法

为了给歌曲添加二声部,并且能够让小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合唱,就需要在《踏雪寻梅》作品中合适位置添加二声部,使其变成一首合唱作品。通过分析《踏雪寻梅》作品本身可以发现,歌曲的基本节奏类型为“3 5 5|25 5|35 5|10|”与整首歌曲旋律融合比较和谐,因此可以在这首歌中进行循环演唱,达到合唱的效果[2]。但在实际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在《踏雪寻梅》中最后一个乐句是7个小节,如果使用上述4小节作为和声的话,乐句的长短不一致,无法在合唱结尾处达到统一的效果。其二,通过课堂合唱实践可以发现,学生对于新加入的“二声部”把握不好,由于旋律过于接近,在和声过程中反而不能体现合唱的效果。因此从歌曲自身寻找音乐素材的方法必不可取,需要从歌曲以外寻找和声素材。

(二)从歌曲以外寻找素材做“加法”

由上述所知,在《踏雪寻梅》歌曲本身无法寻找到所需要的素材,就需要从其他歌曲中进行寻找。在寻找二声部素材的过程中,需要以《踏雪寻梅》为中心,尤其要关注那些在音乐内容表现上与这首歌比较相近的音乐作品。因此可以将外国歌曲《铃儿响叮当》作为音乐素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和《踏雪寻梅》一样,《铃儿响叮当》也是一首表现雪景的歌曲;其二《铃儿响叮当》大部分学生都有所了解,因此在合唱过程中难度比较小。在将《铃儿响叮当》中最为出名的旋律“33 3|33 3|351.2|3 0|”作为二声部加入《踏雪寻梅》中,在实践中可以发现学生格外喜欢这一旋律,演唱的效果比较好,因此可以将这一旋律作为二声部加入《踏雪寻梅》中[3]。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而且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合唱中来。

二、合唱教学中的“减”:善用减法,寻找最佳效果

为了更好的贯彻合唱教学中的“零起点合唱”,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合唱曲目时,更加具有创新意识,例如可以将教材中的歌曲加入二声部,使其变成合唱曲目。但是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在做完“加法”之后,合唱的内容增多,甚至会出现“画蛇添足”的情况。为了避免学生的反感情绪,还需要进行适当的修剪,使得合唱作品的演唱效果最佳。例如在《踏雪寻梅》合唱教学中,加入《铃儿响叮当》作为二声部,在学生的演唱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一,二声部没有贯彻歌曲整体,使得歌曲的音乐艺术性不够;其二,由于二声部一直不断的循环重复,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厌烦、疲劳的情况。因此为了达到两种歌曲相互呼应的效果,如在骑驴赏梅的过程能够听够悦耳的铃声,来自雪橇上的铃铛声,其与驴脖子上的铃铛声交相呼应,让人不由得感受到愉悦之情,因此还需要对歌曲进行修剪。在第一、三乐句之间加入二声部,既降低了二声部无限循环的疲劳感,又带给人一种意味悠长的感觉,同时又能很好的解决最后一句7个节拍与二声部4个节拍不一致的问题[4]。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课堂合唱教学中运用“加法”,能够丰富合唱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在合唱教学中运用“减法”,能够使得合唱效果更好,同时更加贴合音乐作品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合唱教学过程中,要了解音乐作品,了解合唱方式,设计出更加具有新颖性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得音乐作品的艺术性更强。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在合唱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合唱的魅力,激发参与热情,从而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蓓.课堂合唱教学中的“加”与“减”-以《踏雪寻梅》二声部合唱教学为例[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6,06∶24.

[2]李秀萍.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7,45.

[3]任大卫.利用多元素优化童声合唱教学[J].当代音乐,2017,09∶26-27.

[4]蒋品红.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启迪∶教育教学版,2016,11∶43-45.

猜你喜欢

乐句声部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多声部视唱训练
茹泣吞悲
——《陈杏元和番》音乐分析
刍议西部民族音乐
——临夏“花儿”的曲式特征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抓住“瞬间性”效果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