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2018-01-25王妮娜

甘肃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利用

王妮娜

【关键词】 数学教学;课程資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2—0107—01

新教材的使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又一次全面创新,进一步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于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设计课堂教学,营造开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构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凸现的新型的学习环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成为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面,笔者就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尝试,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适时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新鲜的事物。新课程改革的教材中有很多形式丰富的插图,笔者根据课本中的插图,编排有趣的故事情节,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上课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数学概念,开拓思维,构建数学知识网络。

例如,在人教版教材第三册“除法”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这样导入新课:“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群小鸟想去旅行,它们飞过高山,来到了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这个地方真美丽,小鸟想住下来,可是没有房子。它们找到了长颈鹿,请它帮忙,长颈鹿高兴地答应了。可是42只小鸟,6只住一间,需要几间房子呢?这可把长颈鹿难坏了。同学们,让我们帮着长颈鹿解决这个难题吧!”枯燥的数学知识成了有趣的活动场景,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学习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增强了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有关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利用丰富、有趣的课程资源,让课程内容“活”起来

构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从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主动建构、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提升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努力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生动有趣的资源,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乐与探究的情境。

例如,在“乘除法解决问题综合练习”中,笔者设计了“买花”的场景,课件出示了各种花的单价,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学计算能力,结合问题设计最合适的选购方案。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有20元钱可以怎样买花?笔者在问题的后面加了一句:“老师也想配一束花,不仅要刚好用完20元,而且要搭配得美观,请大家帮我想一个最好的方案。”学生认真思考起来,不一会儿,就有很多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思维空前活跃,搭配方案丰富多样。这样的活动场景不仅使课程内容简单易懂,让学生轻松地巩固乘除法的运算方法,掌握乘除法的运算技巧,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之逐步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运用开放性、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让数学知识“活”起来

数学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笔者营造了与学生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和学生共同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同时积极组织和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并鼓励他们与同伴交流学习经验,以求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简单四则运算”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先设计学生熟悉的商店购物的情境,把教室布置成一所小型超市。然后对学生说:“我们今天要和淘气一起去商店购物,他可是个马大哈,同学们可不能学他哦!我们现在就来比一比,看谁是聪明的购物小行家。”学生们亲自动手动脑,设计购物的方法及物品价格的计算和支配。在这次课堂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让学生拥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主动权,而且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给了他们更多的自我探究、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并非空洞之物,与生活紧密相连,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数学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倒推破难点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利用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