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提高探析

2018-01-25贾兵科

甘肃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作用有效性

贾兵科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作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2—0098—01

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通过朗诵阅读,学生可以大大提高自身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升语感,学生还可以通过朗读提高对文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如何使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更具有效率?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从小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从接触语文课始,教师就要做好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重视课堂朗读教学,提升朗诵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朗诵爱好,使学生从小热爱语文、学习语文、运用语文。1.朗讀使学生自觉辨析字词的音形义。朗读不同于默读,朗读时,必须眼看、口读、耳听,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掉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用普通话读得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得流利而有感情,符合不同的口语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重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倘若遇到不会读的字就必须停下来,认真查找这个字的读音,或在课文中找,或在字典里找……弄清了正确的读音,才能继续下去,只有逐字逐句去读,才能促使学生自觉辨析字词的音形义。2.朗读可发展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朗读是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有了读的量,才有写的质。朗读可以使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连接起来,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汉语拼音,巩固字、词、句、段、篇,促进说话和写作能力的发展。3.朗读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读一篇文章,首先感知的是文字,经过一步步读懂字、词、句、段,才能够逐步理解这篇文章,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4.朗读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和记忆力。思维力和记忆力是人的重要智力因素。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因为朗读是眼、口、耳、脑并用的阅读活动。朗读时,除了视觉在大脑皮层留下痕迹外,读出来的声音刺激也同时进入大脑皮层的同一区域,加强这一痕迹。所以,朗读起到了看和听的作用,能建立视觉和思维、听觉和思维的多种联系,有助于对课文的记忆。

二、提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 备课中研究课文,注意备朗读。备课的时候,按照朗读的要求,首先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不同,其朗读的目的也就各异。比如,“看图学词学句”,朗读的目的是读准字音,认识和理解词句;“看图学文”,朗读教学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意境,领悟感情,认识句子和段落。备课时目的明确,教学中才有针对性。2.指导学生首次朗读,注意感悟文章。一篇课文一定要多次朗读方能深刻感受到作者想体现的思想感情与意图,其中,首读十分关键。在首读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着怎样整体感知文章,通过朗读文章,带领小学生学习核心词语,让他们掌握整篇课文的大体内容。尤其要注意的是,要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边朗读文章边思考问题的准确答案。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规定朗读次数,若朗读的课文篇幅很短,要求自主朗读五六遍;如果课文篇幅很长,要求自主朗读三四遍。但是,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水平有限,在他们自主朗读的时候教师要给予有效引导。如,教师在对《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进行朗读教学的时候,就需要通过整体感知文章来提升课堂朗读的有效性。首先让学生进行课文的首次朗读,并使学生归纳出自身对课文的感受,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随后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怀着和作者一样的情感再次朗读课文,如此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对课文进行朗读,提升课堂朗读的有效性。3.采取层次性朗读,提升朗读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朗读的时候,需提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需确保课堂朗读的层次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设计出有效的、可行的教学方案,然后采取有层次性的课堂朗读设计,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课堂朗读的内容,实现提升课堂朗读有效性的目标。如,教师在对《少年闰土》教学内容展开讲解的时候,就能够采取层次性的朗读来提升课堂朗读的有效性。

此外,在小学语文课堂朗读中,教师要尽量制造机会进行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朗读的乐趣。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作用有效性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