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2018-01-25陈映兰

甘肃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历史教学概念

陈映兰

【关键词】 历史教学;学科素养;核心素养;概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2—0071—01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学科素养可以说是其立足的根本,高中历史学科自然也不例外。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如何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实现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及解读

1. 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1997年12月,国际组织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近年来,在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共识,许多国家与地区纷纷开展了研制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或课程标准。受国际教育改革潮流的影响,也为了突破我国教育发展的瓶颈,通过借鉴国际上可资参考的经验,我国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既是实现从知识本位到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转型,也是“育人文化”的理性回归。

2. 核心素养内涵的解读。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这个崭新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了国家的文件中。那么,究竟什么是“核心素养”呢?我国目前對核心素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内涵尚未有一个精确的定义,但国外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可启发我们对该问题的认识。2005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专门发布《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遴选:行动纲要》。该《纲要》指出,核心素养包含了认知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创新能力以及态度、动机和价值观,同时认为反思性思考和行动是核心素养的核心。

二、培养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对策及建议

1. 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在核心素养理念提出之前,教师可能只是单纯地授课。但在核心素养理念下,优秀的历史教师的教学技能一方面表现为对教材内容的多样加工,要能够将教材内容化整为零,化零为整;另一方面,要以自身幽默风趣的语言、形象的肢体动作展现教学内容。再者,要灵活地提问学生、启发学生,想方设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知识进行正向迁移,多举措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如,对于鸦片战争后我国被迫对外开放的港口,可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列出其地理位置,并在地图上进行标示,学生会认识到:外国列强对当时中国的入侵逐渐深入,逐步控制了我国的贸易主权,那些被迫对外开放的港口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性。这就启发学生在分析事物时要抓住规律与特征,而不是单纯地记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地点。

2. 深入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1)用伟大的历史人物教化学生,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怀。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对于许多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过贡献的历史人物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些先哲们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这些优秀的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的介绍和分析,鼓励学生多向这些伟大人物学习,学习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2)用优秀的文艺成果教化学生,培养其良好的审美情操。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艺术成果,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深刻感受这些文艺成果蕴含的人文价值、艺术价值等。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够把握历史的时代特征,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操。历史学科素养是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所提出的课程目标,也是历史教学的核心价值。教师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过程中,应严格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构建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指导下,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严谨、准确、合理的评价,逐步提高历史学科素养,实现历史学习目标。

3. 改革教学模式,拓展教学空间。历史是一部活生生的社会教科书,历史教学也应讲求灵活生动,而不该“教死书、死教书”;学习历史同样不能“学死书、死学书”。因此,教师应当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和引导,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探究的精神和能力。如在教学“文化大革命”一课时,笔者改变传统的讲法,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之上,精心设计了系列探究题:“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是什么?它的导火线、标志、纲领及领导机构是什么?......通过链条式的问题牵引,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使其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在此基础上,笔者还注重对其中思维难点的适当点拨,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历史教学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