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社区教育功能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

2018-01-25魏红霞

甘肃教育 2018年23期

魏红霞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社区教育功能;习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3—0070—01

社区教育是当下网络上的一个资源共享平台。它在为人们提供信息交换便利的同时,其实还有许多其他的功能可供发挥。在小学生习作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发挥网络平台的社区教育优势来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无疑是有意义的。本文通过列举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设的社区教育功能,对小学生习作问题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社区教育功能在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方面的可能性。

一、社区教育功能的优势

1.社区教育具有一定的受众,网络也本来就属于集体空间,它的资源可供集中使用。这样能很好地将需要教育服务的人群集中起来,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学习条件和教育服务。不论是成人还是未成年人,都能在社区教育平台提供的文化氛围中得到该有的熏陶与陶冶。2.社区教育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实际性的知识,能够助其增强动手操作意识。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教育性实践课程以及实体信息发布也能为学习者提供实习的机会,能够更好地让受众适应并且熟悉相关技能及操作流程。3.社区教育能够实现多方的联动和共生。在学习者们家庭、学校、社会的学习进程中,社区教育能够缩短他们的适应周期,让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参与本不属于该阶段的学习活动。

二、小学生习作能力情况总体性分析

1.小学生习作现状。有不少小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或者是语文学习时表示:“没兴趣”“不想写”,或者“不会写”。面对写作和语文,他们总是觉得力不从心、毫无兴趣或者无从下笔;还有一部分小学生觉得习作只是一行又一行的汉字排列而已,根本没有任何的逻辑可言,更不必谈及文采文风;更有甚者,完全觉得自己的写作就是“完美”,不接受任何批驳——总体上说来就只有一句话:没兴趣学习,没内在文采,没客观认识。要么不想写,要么不满意或“太过满意”。不论是以上哪种情况出现,这其实对于培养一个爱好写作的小学生来说都是阻力。

2.小学生不爱习作原因分析。(1)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写作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是一种折磨。“没兴趣”似乎是拒绝一切的万能理由。但实际上,潜藏在“没有兴趣”背后的东西是没话可说。没话可说是因为没有素材可用,没有素材可用是由于积累不够。没有摄入就没有输出,只有在摄入一定的阅读材料信息后才能为自己的习作提供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这样在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实现由内而外式的学习。(2)对于“写出的东西没有文采文风”的情况则可以归咎于缺乏实际生活观察力和细节描绘能力。由于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而不能对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和独特的想象,因此就缺少文学色彩;另外,口头表达能力的缺乏也是一方面的原因。(3)“耽于自我而无法自拔”,这种情况属于对自我的作品认识不够客观全面。自评固然能提高写作积极性,但集思广益更能锦上添花,因此可以建立集体评改制度,实现学生对自我作品的全面性认识。

三、关于发挥社区教育功能的建议

1.探索实用性较强的特色型社区教育体系。小学生是成长中的花朵,只有发达的感性系统,理智约束欠缺。要想打造适应小学生的教育服务,必须建立起獨特的教育体系。对社区教育的资源进行分类和整合,要挑选适应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文化教育类型。如,可以建立针对性强的小学生教育学习专区,里面包含基础的科学知识、生活常识。该平台除了能为小学生提供基础的生活常识理论指导之外,也能增强其科学的、生活性的常识素养,更能为日后的写作提供一定的逻辑基础。另外,可以整理建立起动手能力较强的、适合小学生实地操作和实践活动的专区,力求提高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挑选关于游戏活动的部分,建立完整的游戏学习体系,让小学生在自我动手的乐趣中进行交流与互动,开发其内在智力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2.做好社区教育资源的更新与维护工作。要想发挥社区平台教育功能,必须得保证自身硬件质量。可以设立相关的维护与更新制度,规范社区教育内容的发布、网络资源的使用与维护章程;另外,也可以关注其他新型的社区教育模式,结合自身情况对现有平台进行优化。内外兼顾,方能为小学生的教育和身心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教师如果能结合社区教育情况,抓住网络资源的流通特性,营造一个适合小学生习作的环境氛围,一定会对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产生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