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2018-01-25郑国忠赵晶晶

甘肃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兴趣小学语文

郑国忠 赵晶晶

【关键词】 小学语文;师生关系;兴趣;感悟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3—0066—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课堂上大胆放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另外教师还应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成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指路者、探究问题的激励者、解决问题的合作者。因此,教师只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建构新型的课堂,语文教学才会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个体,允许学生在思想、情感、行为上具有独立性;要给予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丢掉“怕”字,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比如,在小组讨论交流时,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其实也有表达的欲望,但胆怯的心理常常让他们不敢发言,这时教师应该走到他们面前,不断地加以鼓励,当他们发言结束后,伸出大拇指给予充分的赞许和肯定,从而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

2.教师要学会包容与欣赏。赏识能使人快活,赏识能使人心智开启,赏识能使人灵感涌动。赏识学生,就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就要蹲下来看学生,细心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赏识学生,就要包容学生,在包容中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作为教师,我们永远也不要对学生说“你不行”。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就能读出每一位学生的优点,欣赏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分享每一位学生成功的快乐。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1.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情境是教学双方情感、认知、行为和环境的有机统一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师生进行情感交流、思维互动,都能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由于语文学习兴趣是在学习活动中表现的,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和发展,作为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小学生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荣誉感,将竞争机制引入语文課堂教学中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上适当的竞赛,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能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得到“解放”,学习课文、体验生活、增长知识、启迪思维、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也能使学生对语文学科保持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悟能力

1.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必须依赖于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的积累。学生可依据课本积累,从课文中找好词佳句积累,还可以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扩展积累范围,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再就是注重背诵,让所学的句子、词语在记忆中生根。好的阅读课应该是以读为本、以情感人、强化语感、鼓励创新。在课堂的点点滴滴中,学生感悟了词句的魅力,了解了中华灿烂的文化,受到语文艺术、民族艺术的熏陶,自然能积淀起丰富的文化底蕴。

2.学会阅读,受益终生。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一是课内阅读,学习方法。在课堂上每一篇文章都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从读中去发现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让学生把所感、所想、所得倾吐出来。二是课外阅读,拓展视野。在课内教给学生感悟文章的方法,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会拓展阅读范围。久而久之,学生能通过广泛大量的课外阅读来丰富语言的积累,提高阅读表达的能力。

新课程旨在构建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语文学科尤其要重视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视学生的发展为课程发展的前提,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采取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优势,让学生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兴趣小学语文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