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2018-01-25张淑红

魅力中国 2018年52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作文

张淑红

(河北省饶阳县第二中学,河北 衡水 053901)

一、教师要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一是研究文本。我们听一些名教师上语文阅读课,给人印象最深的一般都是他们的那份从容和自信。他们的从容和自信从哪里来?就来自于他们对文本的高屋建瓴和深入透彻的把握和驾驭。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自己认真研读课文,课文中的方方面面自认为心中有数的时候,上起课来底气会显得特别足,而且对文本钻研得越深就越不怕学生质疑,无论是讨论还是讲评都会显得从容自信。现在教学资源极其丰富,特别是教参及网上资源,为老师们提供了对文本的各种各样的解读,这在给老师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使许多老师滋生严重的依赖性,不再独立思考和研究文本,这种现象极不可取。其实对于老师来说,即使对文本的思考和研究达不到教参的高度和深度,但只要是我们进行了思考和研究,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内功”修炼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必定有所成就。

二、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二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而且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学生的心理,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三、关于作文的评改

随着作文改革的深化,在评改方式上有了新突破。如我们常用:教师部分评改,师生集体讨论评改,学生互评互改,教师面批面改,等等,这一点我们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集体评改,教师在第一节课先讲清评改的标准与尺度,然后学生互改,按照标准与尺度给出合理分数,写出简评和建议。第二节课针对评改时出现的特殊问题,集体评议,教师适时指导。这与其说是单纯的培养能力,还不如说是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培养他们的心理优势和自信心、自尊心。把评改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同龄人的作文中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感到自己是发现者、批评者和研究者,在评改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制定出合理的评改标准,引导、示范和调适。至于怎样改,怎样评价,提出怎样的建议,学生需要自己考虑、决定,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魏书生在这方面的做法是具有典型意义的,1995年他曾说,至今已16年零6个月没有批改一篇作文,他的经验是列出评改的基本要求,由易到难,让学生围绕这十个方面逐步学会评改作文,十个方面是:(1)格式是否正确;(2)卷面是否整洁;(3)错别字几个;(4)有几处病句;(5)标点有几处明显错误;(6)看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7)看文章选材;(8)看文章结构;(9)看表达方式;(10)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客观地说,评价不同的作文不可能有绝对的模式和统一的标准,但从写作的基本规范入手,教给学生知识和规则,并在作文评改的实践中不断运用、训练和强化,无疑是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的一条出路。

四、课堂教学需要有适当的增容和思维的拓展

教学要体现学习的增值,从课堂出来学生若有充实的感觉才有实在的学习。现在的语文课总让人感觉有些空洞,似乎可学可不学、可听可不听。过去,我们反对讲授的语文课,因为教师所讲的内容路数都是一样,读一遍课文,问一问写了什么;分一分段落;然后逐段总结段意,形成文意的理解;再概括写作特点。哪些结论,如段意、中心思想等,都是现成的几句话,听了两三节课其实就是为了把三五句话抄在本子上,这样学习语文、听课,你说有意思吗?现在这个问题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课堂容量依然比较小,大量课堂时间都被师生的一问一答充斥,话语的泡沫填充了课堂。文本的深入和拓展非常必要。我赞成进行链接式的阅读,读一篇文章要不断引进各种助读资料,以增进思考。

五、养成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

常常有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的写作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就一定是长流不息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写作者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看法或独到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观察感知的习惯。大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工夫,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因此,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做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这样才不至于随读随忘,随见随忘。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作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