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主要成果

2018-01-25

铁道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铁道道岔钢轨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兴企,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成果转化,全力攻关解决运输安全突出问题,科技创新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近年来,先后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6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6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奖”3项。

近两年来,代表性的成果主要有:

成果一 多方向防错办系统

获奖情况 获2015年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成果介绍 通过提取、解析和应用TDCS/CTC列车运行计划信息和站场表示信息等数据,形成进路错办报警逻辑,将行车约束条件固化到软件程序中形成相应的参数条件,实现进路错办报警功能,解决了行车作业人员错办进路无提示、管理人员行车作业无监督手段的问题,满足了防止错误办理列车进路的实际需求,对于提升行车安全具有极重要的作用,深受车务行车作业人员好评。目前,共在集团公司103个多方向车站应用了多方向防错办系统。该系统实施后,集团公司管内未发生任何错办进路的作业事故,且多次对行车作业人员未及时办理列车进路进行报警提醒,为运输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成果二 延长钢轨和道岔修理周期关键技术研究

获奖情况 获中国铁道学会2015年铁道科技二等奖

成果介绍 通过对大秦重车线延长钢轨寿命试验钢轨的使用跟踪、大秦重车线钢轨探伤准确度分析,以及大秦重车线铝热焊伤损分析及工艺优化等,全面跟踪和分析了一个使用周期内(通过总重15亿t)试验钢轨的踏面硬度、磨耗以及伤损的发展规律,提出了大秦重车线钢轨的换轨周期建议。道岔方面提出了重载12号道岔侧线线型、辙叉和心轨匹配设计、心轨加宽量值,设计了新型辙叉、扣件系统和混凝土岔枕。提出满足270 kN轴重运营条件的75 kg/m、60 kg/m重载道岔设计参数、平面线型、道岔结构和岔枕结构设计及材质选用。采用国际先进技术设计的、具有结构稳定和寿命长等特点的60—12和75—12重载铁路道岔,铺设于大秦线迁安北、大同南站。采用爆炸硬化技术的辙叉,使用寿命较高锰钢整铸辙叉提高了2.5~3.5 倍。该项技术实施后,可以有效提高钢轨、道岔的使用寿命,大幅度节省铁路运营成本,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成果三 开行3万t重载组合列车操纵技术优化研究

获奖情况 获2016年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成果介绍 通过总结分析近年来2万t、1.5万t、3万t重载组合列车试验运行的实际情况,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结合试验数据完成了多种编组模式的计算机仿真计算、纵向动力学仿真计算工况、仿真计算验证。研究通过对大秦线重载列车试验数据分析比较,结合线路特点,找出影响3万t重载组合列车动力学参数的因素,提出了优化操纵方案。结合LKJ控车模式、列车编组模式,对3万t重载组合列车操纵技术进行进一步优化研究,减少列车纵向冲动,提高了列车安全性和平稳性。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理论上先进、技术上可行、安全上可靠、运行上实用、经济上合理等特点,为实现我国重载技术的引进消化再创新提供了成功经验。

成果四 开行3万t列车LKJ监控技术应用研究

获奖情况 获2016年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成果介绍 通过采用数据压缩、等比例显示缩放、循环队列存储等关键技术,并首次使用显示范围可调的高可靠性、实用性强的技术方案,解决了3万t列车LKJ临时控制参数输入限制、人机交互界面显示内容不完整、无法按照L/L2/L3信号预划控制曲线等问题,对于提升行车安全保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该课题通过了实验室模拟仿真试验以及线路运行试验考核,研究的列车尾部限速控制等功能已应用到新版LKJ控制软件中,且没有硬件设备需求限制,无需对既有硬件设备进行更改,取得了较好的验证效果。

猜你喜欢

铁道道岔钢轨
铁道小卫士
我国钢轨轨型及定尺长度的百年发展历程
中低速磁浮道岔与轮轨道岔的差异
朔黄铁路30t重载道岔应用及强化措施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荷兰咖啡吧里奇妙的“空中铁道”
场间衔接道岔的应用探讨
《铁道通信信号》订阅单
钢轨焊后双中频感应加热工艺研究
火车道上为什么铺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