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发展的军民融合思考*

2018-01-25曹天奇

山西青年 2018年1期
关键词:海工海洋工程军民

曹天奇

(西北工业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9)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发展的军民融合思考*

曹天奇**

(西北工业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9)

从世界范围看,海洋工程装备科技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之间的重要竞争。想要提升海洋工程装备,不仅仅需要提高科技技术,更要促进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本文立足供应链视角,结合军民融合的政策,力求从供应链完善角度分析海洋工程装备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最终促进相关科技、经济的大力提升和海洋工程的军民融合完善。

海洋工程装备;供应链;军民融合

海洋是生命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及载体,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国防、科技、经济事业发展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唯有开拓海洋相关科技事业,推动海洋工程装备科技事业的发展,才能让海洋成为我国继续深入发展的力量之源。同时响应当前深度军民融合的号召,海洋工程装备科技的发展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想要更好地促进海洋技术装备等相关行业的经济发展,不仅仅需要提高科技实力,更需要顺应国际和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结合国家政策,来提高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海洋科技相关事业的发展事关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着我国海上综合竞争力和国防安全,海洋科技军民融合式发展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联合起来,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军民融合之路,不论“军转民”,还是“民参军”,都需要民企的大量参与。而海洋科技的民用技术在军事领域主要集中体现在海洋工程装备行业。本文以海洋装备行业为代表,结合供应链理论,分析如何在军民融合背景下提高民企参与度,为海洋科技行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带来更大的活力和更广阔的空间,从而促进海洋科技更好发展。

一、供应链理论

(一)理论背景介绍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实力飞跃发展,相关的企业和行业面临新的挑战,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日益提升,这就迫使企业间进行联合与分工。因为企业的开放性,可以与外部其他企业进行联系,构建合作以满足市场需求。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将自身特点发挥,形成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当企业自身特点不能满足其发展所需时,就需要与外部进行交易、融合和共享,形成新的更加综合的竞争优势。所以企业不可能独立存在与发展,必须与上下游客户和供应商联系,才能确保企业的发展。而如何与客户和供应商联系,如何制定企业相关的发展战略,每个企业的水平、发展不尽相同,最终企业的竞争力也不完全相同。也就是说,企业间的竞争将会是企业与客户、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实力竞争,也就是供应链的竞争。传统的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挑战,必须在新的时代下寻找新的突破。

(二)供应链的定义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由于海工制造过程中实行订单式生产,故海洋工程装备供应链没有分销和零售环节,只有供应和制造环节。

(三)海洋工程装备行业供应链

海洋工程装备行业主要指关于海洋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装备的行业。

企业的供应链有很多种,但是专门针对于海洋工程装备企业的供应链却几乎没有。原因有许多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海洋工程装备企业工序庞杂,环节众多,使得其供应链相对复杂,与其他企业的供应链也不尽相同。并且,海洋工程装备企业供应链一般用于国防、海防事业,大众的生活,且成本高。此外,对于质量方面要求也更加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和瑕疵,都将对海防、国防科技事业造成巨大的影响。这就对于其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特殊的要求。它对于对供应链各部分的协调与配合,以及质量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海洋装备工业工程量大,生产周期长,所以要求其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和主体不仅要提高质量和彼此之间的沟通,还要提高技术缩短工期。这不仅仅要求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对于其中的核心企业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完成好沟通协同工作,更要促使供应链上各个企业在最短周期内完成高质量工作。

由此可见,完善供应链发展的关键就是进行供应商的选择。面对海洋工程装备企业目前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供应商的选择在整个成本控制的供应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国内的主要的供应商以国企为主,民企极少,相较于其他海洋工程业强国,民企的力量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而,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国有企业来进行相关的生产和供应,需要开放市场,让大量的民企进入相关市场,来提升供应商的实力,保证海洋工程产业的供应链合理有效地实施。

(四)海洋供应链的特点

1.以需求为重心的供应链

海洋工程装备工业要求其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的所有工作和产品生产、供应都围绕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展开。通过供应链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2.形式一般呈现网状结构

其供应链不是普通直线型的单链结构,是由许多部分和环节构成,每个环节都有许多的供应商构成。同时每个节点上的企业可能承担不止一份工作,且彼此之间存在交集和交叉。典型的是总装型海工制造业,海工企业起处于中间的联系核心地位,与供应商之间产生各种不同的交叉关系,而非一种简单的关系。由此看来,海洋工程装备是网状供应链结构。

3.管理协同复杂

由于海洋工程工业完成设计、工作周期长,并且涉及国防海防事业,难度和要求更高,不仅对于核心企业,对于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上的企业要求都非常高。不仅要在规定最短周期内完成任务,还需要保证质量,并且确保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与配合,保证所有环节最大效率的完成任务,达到产品质量要求和标准。

由于海洋工程装备供应链相对更加复杂,其中的核心企业海工企业承担相对于其他供应链更加繁重的任务。因此造成在海洋工程装备供应链系统中建立协同型海工供应链很有必要,可以提升海工装备供应链的完成度,进一步促进海工装备发展。而建立协同型供应链,需要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尤其是数量庞大的民企。让相关民企更多参与其中,有利于分担工作量、承担更多角色,缓解核心企业压力。因此,在军民融合大趋势大背景下,让海洋工程相关民企更多参与其中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二、民企参与现状

以海洋工程、船舶业为代表的海洋科技产业涉及到我国海军实力的发展,但是在当今时代,民企的参与对于海洋科技事业的发展不可或缺。在军民融合的背景之下,海洋工业的“民参军”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我国目前海洋工程方面的民企参与度相比于其他海洋强国来说非常低,但是,我国和世界未来对于海洋产业的发展增速又极高,根据ODS-PETRODATA和德国航运及交通信贷银行(DVB)预测数据整理得到我国海洋工程装备我国目前的海洋工程产能与世界总需求相比有一定差距,有着非常广大和潜在的空间。仅仅依靠军口的发展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

但是,海洋工业方面,民企在参军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除了军民融合过程中本身的“民参军”门槛高、开放度低等问题,海洋工业本身的产业结构问题、政府对海洋民企的支持和重视程度等问题也影响着海洋工业民企的融入和参与,从而影响了海洋工业的快速发展。

三、解决对策

立足军民融合的背景之下,海洋工程民企参与度提升的措施主要从经济、政策、法律等几个角度分析:

一是完善相关的军民融合项目。目前我国有针对于船舶重工业的军民融合政策和项目。但是海洋工业工程量大、周期长、需要核心企业发挥更强的作用。所以国家完善相关军民融合项目很有必要,有利于工程量庞大和负责的海洋工程发展。

二是推动相关民企“参军”进程。鼓励各相关民企更多参与海洋工程。通过法律进一步明确民企参军的具体限制范围,使得民企不再“寸步难行”。同时,由于一些海洋工程涉及军事的特殊性,要进一步明确相关参与度、利益分配的问题,尽可能让民企更多享有利益分配权,减少相应垄断。切实调动民企“参军”积极性,从而缓解海洋工程发展的困境,促进相关行业进一步快速发展。

三是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在军民融合的浪潮中,不仅要对新加入的民企力量进行规范和升级,对于传统的船舶工业也要进行升级,才能更好地实现军民融合。只有大力推动传统海洋工程科技的发展,才能为民企参与其中提供更大的空间和选择。传统工业的扩展,对于新兴企业的进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只有“军”提升整体硬实力,才能使得“民”更好地“寓军于民”。“军”是军民融合的基础与特点,唯有将传统的船舶工业发展壮大,才能让民企更好地融入,才有了军民融合的意义,可以更好地推动海洋工程的发展。

四是在税收政策等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和保护。为了鼓励民企更好参与其中,完善海洋工程装备的供应链。可以在税收方面专门规定,给予民企一定的优惠与保护。本身民企参与其中就受到很多限制,如果税收方面再设置阻碍,那么将造成民企参与度降低。因此,在税收和其他相关法律制度上明确给民企一定优惠,确保民企的利益。那么就会吸引更多民企参与其中,会使得海洋工程装备事业的军民融合程度进一步提升。完善相关供应链,使得其更加完备合理。最终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工业实力提升,竞争力加强。更好地在国家军民融合政策之下完成“寓军于民”的深度融合。

五是优化升级海洋工程供应链,进而促进海洋工程和科技的发展。由于目前的海洋工程供应链过长、复杂,同时各部分之间协同性不够强。应当在军民融合的背景下,大力改进相关供应链结构,促进各部门协同发展。在保证供应链完善的情况下,更好促进海洋工程事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海洋科技发展。

六是军民融合背景下,相关科技的快速发展,更应该完善相关环节的法律法规,政府部门的行为应当更加公开透明,在政策和法律上保证海洋工程装备工业的进展。

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配合企业完成信息完善。构建具有公信力的信息发布平台,使得相关企业可以更好查询相关信息,来提升和完善、选择自身的发展与走向。这样可以使企业有方向、有指导地加入到海洋工业的军民融合之路上来,也使得其供应链运作更加合理高效。

最后,应当完善相关的推动机制。走军民融合之路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推动机制方面也应当不断创新。以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创新为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需求,推进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推动机制。才能使得企业参与到相关供应链中的方式更加与时俱进,更好服务海洋工程事业,促进海洋科技军民融合,最终促使我国经济更有力地发展与行进。

[1]苏昆.海洋装备工程构建供应链研究.江苏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3.

[2]马慧洁.海洋工程装备供应链构建研究.科技风,2014.

[3]苏昆,陶永宏,邹嘉.海洋工程装备供应链构建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3.

[4]陈铮.我国民营造船企业关于海工装备的发展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1.

*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意创新种子基金资助(Z2017230)。

** 作者简介:曹天奇(1992-),女,汉族,山西晋中人,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二年级在读,研究方向:经济法。

F426.48

A

1006-0049-(2018)01-0019-02

猜你喜欢

海工海洋工程军民
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船舶海工装备入列
控轧控冷工艺参数对不同微合金体系的460 MPa级高强韧海工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
高性能海工结构钢API2W的研发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解读《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重防腐涂料在海洋工程钢结构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