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性设计语汇的景观表达

2018-01-25孙彦斐唐晓岚刘思源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关键词:语汇景观传统

孙彦斐 唐晓岚 刘思源(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语汇”一词原属于语言学范畴,在本文的研究中,文化语汇是属于景观设计学领域的,它通过设计的构成要素,将语汇的内涵外化为可视性的景观要素。在不同的景观场地中,设计师都要有理有据地去研究其历史文化等因素对场地景观的再塑造。随着近几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持续增长、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传统的民风民俗渐渐被淡化和遗忘,这些现状都对乡村景观设计和规划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使得乡土环境与风貌、历史文化景观遭到了不小的破坏。乡村景观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与关注。乡村景观研究的核心内容就是传统的乡村景观风貌,包括乡村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以及整个乡村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生活的总和,乡村性十分显著。重回历史的建设模式或传统形式在现如今,都无法对传统乡村景观起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我们要做的是顺应时代背景对其进行“有机更新”。传统乡村的物质环境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景观风貌遭到破坏并且逐渐消失,即景观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之间的失衡。社会的持续发展过程中,乡村景观在人与环境的相互磨合过程中,不仅起到提升文化遗产内涵的作用,还维系着文化的传承与连续,乡村性设计语汇在设计过程中返璞归真的渴望越来越多,以朴素、自然而纯洁的美唤起人们对于家乡和民族的情系,才是乡村景观今后发展的理想道路。

一、乡村性设计语汇的提炼

在乡村景观的观赏、感知或乡村生活的体验过程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获得多方面的文化洗礼,带来感官上的满足,体验性是乡村景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城乡之间环境的差异、文化的差异是吸引城市游客的关键因素,因此环境和文化是景观设计的基石和素材。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古意盎然的历史遗存、舒适自在的田园生活、淳朴憨厚的乡村居民等等,是与现代化城市生活有着巨大反差的乡间景象的写照,也是景观乡村性的魅力所在。

1.地域空间语汇

不同地域之间的气候差异是导致景观之间的差异性的重要因素,气候对乡村景观的影响存在于多个方面:对保温隔热、通风采光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材料;乡村聚落空间的开放与围合;不同的温度带植物种类的差异等。同时,乡村景观中的细部构造与维护也受到气温的影响:降水充沛地区需考虑地面铺装材料的渗水性;气候寒冷的地区,景观各要素之间的连接需考虑结冰霜冻等自然气候因素;眼见含量较高土地需要相适应的铺装材料和植物,以免产生不良影响。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气候温度带跨度较大,区域间的景观差异明显,北方地广人稀,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大尺度的景观构造十分常见,乡村建筑内的构建较少且围合状况良好,以防止冬季季风气候的影响。南方土地肥沃,降雨充沛,温度适宜,人口较为集中,乡村景观的尺度一般较小,建筑构件则是各式各样都有。

乡村景观的建筑要顺应地域内的地势地貌,发挥特殊的地理环境其自身特色。建筑可以展示文化,功能和形式都应与周围环境契合,乡村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在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之中充分利用特殊的地形地貌,以保护生态为首要原则,可以营造出富有特色的乡村风韵。梯田和坡地景观在我国丘陵地区十分常见,由于它们本身的以波浪式或台阶式动态延展的耕作形态,在景观观赏过程中,透视感得到加强。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水土不分家,水是生命之源,充分合理的利用水这一元素,往往能够实现景观乡村性的构造。因此,在乡村性设计语汇的表达中,合理的利用气候、地形等因素,可以有效地传承乡村文化内涵。

2.风土民俗语汇

历史的发展进程是各个民族世代辛勤耕耘的结果,不同的民族在乡村聚居地区通过智慧与劳动,创造出各自的民族文化和景观环境,民族的融合不断推动历史的车轮,不同民族因为乡村自然环境的差异,有着各自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以在乡村景观中,建筑街道、聚落空间等物质景观元素以及乡土文化、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景观元素,都有各式各样的风格。景观元素之中深深的民族烙印,是乡村性设计语汇的重要来源。风土民俗是乡村性设计的重点,它可以有效展现出地域内饮食、劳作、居住、服饰、宗教等的特点,是设计和规划的灵感源泉,有丰富的景观设计素材可以提取,在城市文化的发展和壮大之中,民族文化处于弱势,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延续、对传统民族聚落的保持、对地域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等都是稳固本土文化,抵御外来冲击的有效手段,对这些素材的综合运用,才能使乡村性设计语汇在景观之中富有特色和魅力。

3.历史文脉语汇

历史是前人生产和生活留下的印记,尊重历史在乡村景观之中就是对过往的传承。文脉使得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在乡村景观之中搭建整体与局部之间沟通的桥梁。历史文脉不仅是微观角度的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宏观上的乡村景观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在乡村景观之中,展现古村落的悠久历史背景是挖掘历史文脉的有效手段。历史文脉的表现方式多样,既可以通过街道、建筑、祠堂、股数等物质形式表现,也可以凭借历史故事、风土民情等精神形式来表达。在乡土化的开发过程中,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十分重要,历史本身的唯一性和特定性要求我们对它进行尊重和还原。著名的历史事件、著名的历史人物、历史悠久的村落等都是乡村性的历史特征的景观体现。对乡土文化的尊重要求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以历史脉络为设计规划的依据和思路,除了对历史遗迹、乡土文化本身的继承和保存以外,建设乡村博物馆是一种最为普遍和有效的手段,整个景观过程,各个历史时期的聚落分布、建筑形态、景观风貌等都会展现出来,恢复地域传统的民俗活动和祭祀仪式等,也可以有效传达景观的乡村性。

二、乡村性设计语汇的表达

1.乡村景观形象的“铺垫”

铺垫,即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情节。它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在乡村性设计语汇的表达中,整个景观的游览过程循序渐进,局部景观空间“酝酿”重点景观空间的到来。景观印象贯穿着整个景观游览过程,将每一个环节、每一幅画面串联起来,就构成了整个景观体验的过程。随着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其展现独特性的形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乡村美景展示,乡村景观的形象不仅可以通过视觉来传达它的丰满和独特,也可以通过文化引起人内心的共鸣,从而传达出景观各个层次的内涵。单一视觉上的惊艳往往转瞬即逝,但通过局部视觉感染的酝酿所传达出的整体文化内涵,能引发人们内心更多的感动。乡村性设计语汇传达的心理路线为感知、触动、感化、印象四个步骤,这本身也是一个心里铺垫的过程。

乡村景观的入口空间是塑造第一印象的关键,多为标志物、广场、大门等,人们对于景观在视觉上的首次感知会在脑中形成一个稳固的文化形象,以入口空间作为切入点,展现优秀且富有感染力的文化元素,是展现地域文化,抓住人们眼球的重要措施。入口空间的尺度设计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体量大,硬质铺装等都是要不得的,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同时也对乡村文化毫无帮助,破坏了乡村整体的文化脉络。入口空间一般处于过渡性位置,景观元素不用设置太多,观景强调的是循序渐进,若是开头过于繁杂,则会降低达到“高潮”时的心理状态。在景观的重点部分,即景观空间中的核心,其所在位置就是文化感染力最强的地方,空间序列中,我们将之称为“高潮”的部分,其展现的必然性已通过之前局部景观来暗示。而最后印象区是在景观游览的结尾部分,有收尾的功效,草草了事或者画蛇添足都不可取,给有人意犹未尽的感受才是最为恰当的尺度。乡村景观的意象是一个整体概念,所以我们需要分清主次,在对景观节点、建筑风格和街道的规划上都要依据局部与重点之间的关系来塑造。

2.乡村聚落形态的“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即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个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二者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在乡村性设计语汇的表达中,街道空间的构成,街道的形态,街道肌理等都是乡村聚落形态的“点”,乡村文化又通过传统的乡村聚落形态来传达。对于传统的乡村聚落形态,既不能一味的守旧,也不能盲目革新,而是需要具体地,有针对性地改造,聚落中的建筑状态各不相同,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应对,保护、修复和改善都是较为合理的路线。相对完整的建筑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保护,防止二次受损,并且从保存较为完好的建筑中借鉴经验应用于以后的设计之中;对于有一定程度的损坏但具有研究价值的建筑,应当采取修缮措施;对于一些失去居住功能的建筑,单纯的破坏后重建是不可取的,应当吸取其传统特色并加以沿用,以此为基础建造乡村聚落,既可以反映出整体的村庄面貌,也能突出和发扬传统聚落文化。空间的构成、街道的形态、传统民居都在一定程度上传达着乡村性设计语汇,乡村聚落首先应该保持场所的空间精神和原有的街道肌理,街道肌理是村落传统文化的侧面体现。在乡村聚落的景观元素之中,街道空间由于紧贴居民日常生活,承载着乡村居民的生活情感,搭建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其地位十分重要。街道空间的实体要素,例如门窗、围墙、建筑外立面等,决定了街道的空间、尺度和形态,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实现了点面结合,营造出景观的丰富性。

3.乡村地域建筑的“夸张”

夸张,即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在乡村性设计语汇的表达中,传统的乡村建筑可以传达乡村聚落的传统文化风貌,建筑文化是聚落文化表达的一种重要手段,所以,挖掘和提炼传统乡村建筑的文化内涵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并非将乡村建筑置身于乡村环境中划出方块孤立存在,而是在保护和学习传统建筑文化的过程中,将其作为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乡村的更新和改造,其孤立、有边界的状态逐渐溶解,渗透到乡村景观的每一个区域,成为各种用性质用地之间的基质。在江南地区的传统乡村建筑中,徽派建筑风格明显,粉墙黛瓦、山水相连、园艺纷呈等都是引人流连忘返的因素。传统的乡村建筑是人与景观之间互动的媒介,也是游览活动的关键点,以兼收并蓄的态度太学习和认知传统的乡村建筑,可以有效延续景观的乡村性。由于传统民风民俗、地域环境的影响,传统乡村建筑的差异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不仅体现在形式结构、体量、构筑方式等大的方面,同时墙体、屋檐等小的方面也差异显著,所以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土地上,各种乡村建筑各有特色,这种显著特征值得我们在景观设计上进一步“夸大”。

4.乡土植物的“排比”和“对比”

排比,即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对比,即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在乡村性设计语汇的表达中,乡土植物景观的植物组合方式多种多样,以对植为例,植物的体量统一、按轴线排列、空间序列感突出,展现出“排比”的美感;而非对称的种植,则是讲求植物的“对比”,其配置的相互呼应,既不过度分散,也不过度密集,追求对植物自然形态的体现,从而展现乡土植物的自然美感。而孤植则是以单一的植物作为景观的重点,大多为乡村中的历史古树,为了不使孤植显得过于单调,往往在周围的空间增加一些景观小品,增加乡村景观的趣味性。在构建乡土植物景观的过程中,考虑到尊重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我们需要因地制宜地结合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等多方面因素来配置和选择植物;丰富的视觉要素可以抓住人们的眼球,以时间的交错搭配为原则,可以让人在不同的季节欣赏到不同画面的乡土植物景观;乡土植物的概念在乡村地域单元中,不再局限为普通的花草树木,农作物等生产性植物也应包含在其中,不仅使景观设计的丰富性得到提升,也展现出了植物的乡村性。乡土植物对于体现景观乡村性的塑造至关重要,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是乡村景观中的表达重点。

三、结语

乡村景观在我国普遍存在,作为特殊的地理单元,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乡村单元自身的生态风貌、文化传统通过乡村景观这一新兴的开发方式,将会不断吸引外界的目光与注意力,从而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乡村文化的重视和研究。乡村性设计语汇的景观表达,表现在是否迎合审美情趣、是否满足文化诉求等多个方面,不仅需要对传统乡村文化脉络的传承,还需要对原生环境的保护以及自身文化感染力的发散等,造就这种特殊风貌的各个方面的差异性,正是乡村景观独具魅力之所在,所以,这种设计语汇在乡村景观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普及和发扬乡村文化、提高人们对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对乡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充满乡村性设计语汇特征的景观是乡村的软文化,是乡村对外的形象窗口,它彰显着乡村厚重的人文历史底蕴和精神诉求,通过乡村景观的构建,将历史的沉淀与积累进行展示,终有一天,我们的乡村地域文化同样可以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形象的代表,展现在国际舞台。

[1] 李红波,张小林.城乡村性研究综述与展望[J].人文地理,2015.

[2] 丁玮,李莉萍.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的规划探讨[J].江西科学,2012(2).

[3] 宰湘婷.地域性景观设施文化语汇的设计表达研究[D].学位论文,2014.

[4] 朱建宁.展现地域自然景观特征的风景园林文化[J].中国园林,2011.

猜你喜欢

语汇景观传统
景观别墅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用歌剧语汇展示戏剧力量——解读悬疑歌剧《马克若普洛斯档案》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荆楚岁时记》饮食类语汇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