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埃及的金字塔》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2018-01-25执教李志贞评析黄金星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1期
关键词:金字塔底座李老师

执教/李志贞 评析/黄金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的宏伟、精巧,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根据说明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表达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学习运用,提升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素养。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埃及金字塔的相关资料,根据预学单学习。

教师:教学课件

【教学实录】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课前布置大家根据《预学单》进行了预学,同学们对埃及的金字塔有哪些了解?用一两句话来说说。

生:金字塔是古埃及的一种方锥形建筑物,形似汉字“金”,是古埃及文明最具有影响力和持久力的象征。

生:金字塔始建于公元前2600年以前,大部分位于开罗西南部的吉萨高原的沙漠中。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近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埃及的金字塔,去领略它的神奇。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埃”是本课的生字,左边的“土”表示“灰尘”,右边的“矣”表示轻轻地贴着。古籍中“尘”与“埃”近义,但有所不同:飞土为“尘”,落尘为“埃”。

(师板书:埃及的金字塔。生读题。)

二、检查预学,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听写几个词语。

(师读词:轮廓、大厦、砌成、宏伟。生写,师出示,生齐读。之后,师指名读句,相机正音,出示文中的难读句,分小组读。接着,师出示第1、第4自然段,男女生读。)

师:写文章时,用上过渡句会更有条理,文中哪个句子是过渡句呢?

(生答略)

师:过渡句的作用是——

生:承上启下。

师:上文哪个自然段具体写了金字塔的宏伟精巧呢?

生:第3自然段。

师:下文哪些自然段写怎样建造金字塔?

生:第4、第5自然段。

师:根据过渡句,你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方法。

师:抓住过渡句来概括课文是一个好方法。现在,让我们学习第3自然段,去体会金字塔的宏伟、精巧。

(师板书:宏伟、精巧)

三、品悟写法,聚焦表达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想这段话是用什么说明方法具体描写金字塔的宏伟、精巧。请你在有关的语句旁写下自己的体会。

(生读书批注,师巡视,全班交流。)

生:作者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写出金字塔的宏伟。

(师板书:列数字)

师:请圈出数字词。

(生圈画。师课件出示:排列后的数字。)

师:同学们,请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

(师课件出示:当我读到__________时,我感受到或仿佛看到________。)

生:当我读到70多座时,我仿佛看到这些金字塔遍布在金黄色的沙漠中,巍然屹立,特别壮观。

师:结合预习中学习的第1自然段来谈体会。

生:当我读到146米多、40层时,我仿佛看到金字塔就要直插云霄。

师:简直就是摩天大厦啊!

生:当我读到1千米时,我感受到了金字塔底座很大,绕底座要走很远,走很久。

师:有多大?咱们学过正方形的面积,就用数学的方式来解决语文的问题。金字塔的底座近似正方形,它的边长大约为——

生:250米。

师:底座面积就是——

生:250×250=62500 平方米,咱们实验小学的操场大概是3000平方米,算一下,底座有几个操场大?

生:大约21个。

(课件出示:“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师指导读。)

生:当我读到2.5吨时,我感受到了每个石块都很重。

师:2.5吨就是2500千克,五年级同学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左右,一块石头就相当于62位同学的体重,比在场的全部同学的体重还重。你想说什么?

(生答略,男女生读。)

生:当我读到70多座时,我感受到了埃及的金字塔很多、很宏伟、很壮观。

师:为什么说“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而不说“71座、75座”呢?

生:到底是七十几,不能完全统计。

师:难道数不出来吗?带着疑问,李老师特意去查了资料,网络上众说纷纭,几千年的地质变化,使得一些小金字塔被黄沙掩盖,以至消失,至今也没有准确公布,70多是比较可信的数字,所以这里用了一个“多”字。

师:还能从这段话中找出几个类似的词语吗?

生:相当于、差不多、平均。

(师课件出示《秦兵马俑》第2自然段,“足有、近、左右”加着重号。)

师:同学们,像这样用词精准的表达,课文《秦兵马俑》中也出现过。这些关键字眼的运用,就让作者所列的数字吻合事物的真实情况,这是说明性文章语言的一大特点。作者除了用列数字,还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

生:作比较。

(师板书:作比较)

师:请找出作比较的句子。

(生答略。师课件出示:“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师:拿什么跟什么作比较?

生:拿146米高的金字塔跟40层高的摩天大厦作比较。

师:前两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了40层高的金滩8号楼,站在地面仰望这栋摩天大厦,你当时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答略)

师:如果只用前面的列数字,删去作比较,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去掉之后,就不能让我们感受到金字塔到底有多高了。

生:没那么真切,没那么具体了。

师:是啊,这样一比较,使人感到很形象,很真切。我们再一起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如果用作比较的方法,你会怎么表达金字塔的底座宽度和塔身石块呢?绕底座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课件出示:绕底座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我就想到了可以跟“绕实验小学跑道5圈、666个五年级学生手拉手围成圈”作比较,(课件出示:绕实验小学跑道5圈、666个五年级学生手拉手围成圈)整座塔身可以与这两样事物作比较,(课件出示:塔身巨石有230万块,平均每块重2.5吨。115万头成年大象、1亿4260万个学生体重)请用上“差不多、相当于、足有、左右、近”等词来写一写。

(生练写反馈。略。)

师:同学们,用我们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我们就更能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

师:金字塔的精巧又体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本段话,画出表现精巧的句子。

(通过创设情境朗读、观看众多金字塔视频等,感受埃及金字塔的精巧及作者表达方法的妙用。师板书:举例子。生再读第3自然段。)

四、设置悬疑,课后延伸

师:宏伟精巧的金字塔是用怎样的方法建造出来的呢?我们下节课再交流。今天的作业:用上“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这三种说明方法,向家长介绍埃及的金字塔。

【总评】

《埃及的金字塔》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说明文,它以清晰的条理、平实的语言,介绍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方法,赞扬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本单元的主题是“世界各地”,三篇课文都是状物类说明性散文,本课居中。如何依据说明文的文体特征进行教学,如何依据学生的学情进行教学,达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李志贞老师做了很好的尝试。

一、准确把握文体特征,依据学情确定核心教学内容

依据文本体式来解读课文,来把握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对学生读不懂、读不好有切实帮助的教学内容。

课标在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中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本课的说明方法是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五年级下学期学生不是第一次接触说明文,也不是第一次接触说明方法,况且前一课《秦兵马俑》也是采用列数字、作比较及联想的说明方法。对于方法本身,是不需要教的。那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内容让学生学习?说明方法产生的作用即表达的效果是需要学生好好体会的,也就是说,作者用具体的说明方法是怎么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表现出来的,这应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于是李老师第一课时的教学,在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之后,引导学生找到文中的一个过渡句“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来厘清课文脉络、概括主要内容。之后展开过渡句承上的第3自然段进行教学。很显然,李老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

第一层: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看这段话用什么说明方法具体描写金字塔的宏伟、精巧。

第二层:感悟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你能否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当我读到______时,我感受到或仿佛看到______。

2.探究:为什么说“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而不说“71座、75座”呢?(引导学生关注用于说明的数字应该吻合事物的真实特点。)

第三层:感悟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如果我们只用前面的列数字,不用作比较,好不好?为什么?

2.如果用作比较的方法,你会怎么表达金字塔的底座宽度和塔身石块呢?

第二、第三层次的教学是重点,关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李老师进行了略教。

由此可见,通过数字感受金字塔的高大宏伟及工程之艰巨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尝试用作比较的方法提升表达力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可见李老师对文本的教学解读是非常到位的。

二、关注学生发展,立足阅读素养进行言语训练

一节课40分钟,学生得到了什么、发展了什么是我们教师必须关注的。备课时教师应依据文体和学情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获得了一种新的学习经验,这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本节课学生在经历读书、感悟、体验、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了阅读力、思考力和表达力,获得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其一,《埃及的金字塔》课文内容层次清晰,但结构上与以前所接触的说明文相比较为复杂,学生不易准确把握结构特点。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过渡句很快抓住课文第3、第4、第5自然段的内容,从而顺势抓住课文说明的几个要点。另外,过渡句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说明文的内在逻辑关系,这对学生学习有序表达是大有裨益的。

其二,在体会列数字的表达效果时,李老师让学生采用联想的办法“,当我读到______时,我感受到或仿佛看到______”。有的学生说:“当我读到70多座时,我仿佛看到这些金字塔遍布在金黄色的沙漠中,巍然屹立,特别壮观。”有的学生说:“当我读到146米多、40层时,我仿佛看到金字塔就要直插云霄。”由于有了联想的介入,学生有了很强烈的“在场”感,能够真切感悟方法,内化语言。

其三,在体会比较法的作用时,李老师借用课后练习题问:“‘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如果只用前面的列数字,不用作比较,好不好?为什么?”学生通过对比朗读,有了这样的体会:“去掉之后,就不能让我们感受到金字塔到底有多高了。”“没那么真切,没那么具体了。”这样既让学生领悟到比较的好处是能使人感到说明对象的形象真切,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鉴赏力,这是阅读能力中高阶能力的培养。

其四,在学习作者对不确定数字的严谨表达后,李老师提供可作比较的熟悉的事物和数据,要求学生用比较法把金字塔的底座宽度和塔身石块重量进行说明。这种仿写,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运用,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实实在在获得了新的学习经验,语文核心素养得到了发展。

李老师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还不止这些,还有一些散落在教学过程中,如对“埃”的古意解释、对课文第一句话的朗读节奏指导、对学生回答的适时评价与启发等,都充分彰显了执教者的“言语之意”和“言语之识”。

猜你喜欢

金字塔底座李老师
大型集装箱船舱底座结构加强与改进
“金字塔”
大型铝板拉伸机液压底座的设计计算
该得奖的李老师
Great Vacation Places
兵马俑底座学问大(第六站)
宠物难伺候
金字塔是用金子造的吗
李老师的心事
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