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声乐学习中的乐感培养

2018-01-25

北方音乐 2018年18期
关键词:歌者咬字语感

张 珂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119)

一、乐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乐感即为音乐感觉,是指个人对音乐的表达与感悟。声乐艺术中“声音”与“情感”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如何使自己的声音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作品的情绪也是区分歌者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声音”与“情感”紧密结合,相互依托,歌唱才能真正的称为一种艺术。

二、乐感在声乐学习中的积累

(一)乐感提高的前提——语感

1.日常交流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指用语言对情感的表达,一个人在日常交流时所用的语气、语速、语调,构成了语言的传达。声乐是音乐和语言水乳交融的产物,在声乐学习中,唱歌就是在不同的音高上说话。乐曲与歌词的表达构成了立体的音乐感受,所以语感的培养对于乐感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2.歌唱时的语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换气”与咬字“归韵”是十分重要而实用的本领。在乐句中随意换气不但会导致音乐连贯性的中断,也会破坏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咬字“归韵”顾名思义是要将字归到“韵”上,外国作品常见的规韵有“a、e、i、o、u”五个元音,中国作品则拥有一些特殊的“韵”,例如“an、en、ing”等。

3.方言的正确运用。中国作品,特别是中国民歌作品中,经常会有一些地方方言的咬字、行腔,例如陕北民歌《赶牲灵》中:“额”、“婆姨”,等等,都是特别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在演唱的过程中,应极力唱出地方“韵味”,给听众独特的视听感受。

(二)乐感的好帮手——肢体语言的运用

歌唱艺术首先是以歌声来表现情感的。歌唱时的肢体动作是歌唱表演的一种辅助手段。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就是说无论是你的表情还是手势或者是在舞台上的移动都要基于歌曲本身的情感基调或内容。但是切忌故作姿态、矫揉造作,也不能手舞足蹈、随意晃动。在运用肢体动作时要简而精,不能喧宾夺主。

三、乐感在声乐作品实践中的培养

(一)学会聆听——以《重归苏莲托》为例

《重归苏莲托》是由意大利作曲家E·库尔蒂斯作曲、G·库尔蒂斯作词的拿波里民歌。歌曲为单二部曲式,E大调前奏转e小调再转E大调。聆听了帕瓦罗蒂、卡雷拉斯等国外著名歌唱家所演唱后发现,国外歌唱家的演唱显得更加自由、情感更加充沛,因为母语的关系,歌唱家们的咬字更加充分与自然、热烈而且富有激情带给听众的冲击更加强烈。最后一句“Tornaa Surrriento,fame campa(重归苏莲托,回到我身边)”音乐在高音上结束,还使用了延长音。这是音乐最高潮的部分,这时音乐戛然而止,一个和弦和休止符中止了一切,好似对爱人的深情呼唤,情感强烈而真挚。还有不少演唱者忽略了这首歌对爱人无限眷恋的本意,将歌曲中对爱人不在身边的“悲”化成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喜”,尤其是在对歌曲最后一句的处理上,情感状态上扬,表达对光明未来的深切呼唤。

(二)学会理解旋律与伴奏——无歌词作品为例

在我们声乐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无歌词作品,面对这些作品时,首先应该分析谱面,拍号决定了整首作品的速度,节奏和旋律决定了作品的情感基调。一般来说,上行的旋律走向表达的是积极阳光的情感,音程结构相似的旋律则表达忧郁、暗淡的情绪;其次,分析伴奏的结构和织体构成,借鉴伴奏对演唱者的辅助作用,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作品的情感;最后,哼唱和聆听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类作品好方法,能够让学生渐渐的融入自己的理解,更好地诠释作品。

(三)积极参与实践,加强文化底蕴

在紧张的气氛与压力下,每一次的成功或失误,都是可以引导自身更进一步的“良师益友”。因此声乐艺术除了对演唱者的歌唱技术要求高外,歌者还应该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优秀的歌者不仅要不断地去探索更深层次的歌唱技巧,还需要培养深厚的文化修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理解作品、表达作品,甚至于赋予作品更深刻的情感。

四、结语

声乐之大成在于“以声传情”,只有将优秀的声音和充沛的情感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地触碰到听众的心灵。因此,从学习声乐开始就应该注重乐感的同步跟进,而乐感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声乐演唱学习过程之中。

猜你喜欢

歌者咬字语感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草原歌者的大爱情怀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蒙古族青年长调歌者——都兰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歌者和履痕
黑暗中的歌者——试析《寻找小糖人》的叙事技巧和情感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