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理

2018-01-25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年5期
关键词:跛行嗜血耳病

(天津市宝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 301800)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这种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世界各地都有,甚至是健康的猪群当中也能发现。随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饲养技术的应用和饲养高度密集,以及突发新的呼吸道综合征等因素存在,使得该病日趋流行,危害日渐严重。近两年来,我国副嗜血杆菌在养猪场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报道屡见不鲜,特别是规模化猪场在受到蓝耳病、园环病等感染之后免疫功能下降时,猪副嗜血杆菌病伺机暴发,导致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1 流行特点

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常见于5~8周龄的猪群,断奶后10d左右易发病,感染率在10%~15%,严重时,病死率可达50%。该菌寄生在猪鼻腔等上呼吸道内,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传播感染。该病的流行与呼吸道综合征发生流行有关。

猪发生蓝耳病等全身性疾病时免疫力下降,抵抗力下降,副嗜血杆菌乘虚而入。该病属条件性致病菌,饲养环境不良时及应激因素存在常易诱发。首次感染该病时的临床症状较明显,损失也很大。有猪呼吸道疾病存在时,将互相加剧病情和临床表现。

猪副嗜血杆菌可分为15种血清型,由于血清型多样,而且各血清型之间交叉免疫力差,为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疫苗预防带来很大的困难。猪副嗜血杆菌,可能是当前猪场所有致病菌中耐药性产生速度最快的一种细菌。从多年防治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经验看,一种敏感的抗生素,使用半年后就开始耐药,一年后完全失效。由于感染或潜伏感染副嗜血杆菌的病猪,容易造成免疫失败,因而导致其他疾病在猪场混合感染流行,使猪场疾病复杂化。

2 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中,常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体温升至40.5℃~42℃,精神沉郁,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或废绝,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部分病猪出现起立困难,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跛行,四肢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如与天气骤变死亡将增多。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不振,咳嗽,消瘦,背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

(1)急性型。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体温升高40.5℃ 42.0℃,精神沉郁、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或厌食不吃,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心跳加快,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部分病猪出现鼻流脓液,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出现跛行或一侧性跛行、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严重时母猪流产。在发生关节炎时,可见一个或几个关节肿胀、发热,初期疼痛,多见于腕关节和跗关节,起立困难,后肢不协调。

(2)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皮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甚至衰竭而死亡。

3 病理变化

剖检见胸膜,心包膜和腹膜,还有肝,肺,脾,肠的外表有浆液性或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胸腔积液,腹水增多;肺炎,肺部病变多见于左右两侧肺的前叶,中叶和后叶,病灶部位呈暗红色,质硬,有时肺脏与胸膜发生粘连,肿胀,出血,瘀血,呈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四肢关节肿大,发炎,有热感,偶尔可见脑膜炎和心肌炎;该病多表现为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等多发性炎症候群,而且常以不同组合出现,较少单独存在。

4 防治措施

(1)隔离病猪,对无饲养价值的僵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猪舍冲洗干净,严格消毒,加强通风,疏散猪群,减小密度,对刚断奶的小猪做好保温工作。

(2)全群投药治疗,本病原磺胺药敏感泰乐菌素+磺胺二甲氧嘧啶,连用7d泰秒菌素,利高霉素,甲砜霉素任选一种,连用7d。对不吃料或食欲差者,用阿莫西林饮水,并用氟苯尼考注射。

(3)改善饲养管理,加强环境消毒,减少各种应激,消除诱因,尤其要做好蓝耳病等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免疫工作;其次在饲料中添加药物预防该病的发生,一般可在产前一周,产后一周的母猪料,乳猪料,保育猪料中添加预防性药物,如环丙沙星,泰妙菌素等。

(4)由于副猪嗜血杆菌对常用抗生素有较高的抗性,使用疫苗成了预防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有效方法,通过免疫,产生抗体,抵抗强毒的攻击。

猜你喜欢

跛行嗜血耳病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天冷要注意间歇性跛行
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调查和耐药机制
血清驯化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
猪蓝耳病(PRRS)综合防控对策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商品化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分类及特点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嗜血杆菌属CODEHOP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树鼩检测中的应用
母猪跛行的检查、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