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16例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2018-01-25程晓华黄丽辉亓贝尔恩晖杨荣珍尚煜刘大千宋素敏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耵聍中耳炎发病率

程晓华 黄丽辉 亓贝尔 恩晖 杨荣珍 尚煜 刘大千 宋素敏

儿童成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听力损失,儿童听力损失的发病率远高于新生儿,如果包括单耳、轻度听力损失和暂时性听力损失等,儿童听力损失发病率可达到14.9%[1]。新生儿听力筛查已经得到广泛开展,但它不能发现迟发性、渐进性和获得性听力损失,而儿童听力筛查在弥补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局限性、发现儿童迟发性听力损失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各年龄段儿童进行听力筛查非常有必要[2]。美国听力学会儿童听力筛查指南[1]及国内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3]的发布,使儿童听力筛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儿童听力筛查尚无统一的技术规范,筛查方法也多种多样,本研究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进行儿童听力筛查,探讨TEOAE用于儿童听力筛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所有筛查对象来自北京市3所幼儿园(昌平区1所、朝阳区2所),共筛查学龄前儿童616例,其中男299例,女317例,年龄3~6岁,平均4.62±1.35岁。

1.2听力筛查方法及通过标准 采用丹麦尔听美公司AccuScreen听力筛查仪,使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模块,参数设置:刺激声为非线性短声(click),给声速率60次/秒,刺激声强度70~84 dB SPL(根据耳道容积自校准),信号叠加50~260次。筛查场所选择在幼儿园安静的教室,环境噪声≤50 dB A。由6名经过培训的听力筛查人员实施测试,筛查时嘱受试儿安静,轻轻向后下牵拉耳廓,选择合适的耳塞密闭外耳道,探头方向正对鼓膜;根据仪器提示得出通过或者未通过,双耳通过视为筛查通过,任何一耳未通过视为筛查未通过。

1.3听力诊断流程 听力筛查未通过者,发放转诊通知单,要求到北京同仁医院儿童听力诊治门诊进行进一步听力诊断和评估。进入诊断流程的儿童通过询问病史、耳鼻咽喉常规检查并清洁外耳道后,进行声导抗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查,并根据年龄和配合程度的不同,选择纯音测听、行为测听或听觉诱发电位(ABR和ASSR)检查,以确诊有无听力损失,对于有听力损失者,确定听力损失的性质和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干预措施。

1.4听力损失分级标准 采用WHO 1997年推荐标准[4],听力损失程度的分级以较好耳0.5、1、2、4 kHz四个频率的听阈均值来判断:≤25 dB HL为听力正常、26~40 dB HL为轻度听力损失、41~60 dB HL为中度听力损失、61~80 dB HL为重度听力损失、≥81 dB HL为极重度听力损失。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数据用χ2检验进行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听力筛查结果 616例接受听力筛查儿童中,未通过66例,占10.71%(66/616),其中双耳未通过28例,单耳未通过38例;通过550例,占89.29%(550/616)。不同年龄段儿童听力筛查未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8,P=0.498,P>0.05)(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儿童听力筛查结果比较(例)

不同性别儿童听力筛查未通过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5,P=0.069>0.05)(表2)。

表2 不同性别儿童听力筛查结果比较(例)

不同耳别儿童听力筛查未通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8,P=0.198,P>0.05)(表3)。

表3 不同耳别儿童听力筛查结果比较(耳)

2.2听力诊断结果 66例未通过听力筛查的儿童中,16例(24.24%,16/66)接受了听力学诊断检查,其中检查结果正常3例,分泌性中耳炎8例,耵聍栓塞5例,未发现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儿(表4)。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中,单侧3例,双侧5例;5例分泌性中耳炎伴听力损失患儿均为轻度传导性听力损失,其中单耳听力损失1例,双耳听力损失4例;1例双侧分泌性中耳炎伴听力损失患儿经治疗后痊愈,其他患儿尚在随访中。3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纯音测听阈值在正常范围(小于20 dB HL),但存在骨气导差;5例耵聍栓塞患儿取出耵聍后各项听力学检查均正常。

表4 16例转诊儿童听力诊断结果

3 讨论

听力损失是常见的出生缺陷,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0.1%~0.3%,由于部分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婴幼儿没有及时转诊得到诊断,以及迟发性、渐进性和获得性听力损失等原因,使得儿童期听力损失的发病率要远高于新生儿期[1]。3~6岁是儿童言语发育的重要时期,该阶段发生听力损失会对其言语发育、学习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身心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儿童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易于发现,能及时给予干预、康复措施,但轻、中度听力损失特别是单侧听力损失不易被家长发现,无法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因此,对学龄前儿童开展听力筛查非常有必要。

目前儿童听力筛查尚无统一的筛查方法和流程,不同年龄的儿童采用的筛查方法各不相同。美国儿童听力筛查指南[1]在分析了近20种不同听力筛查标准的基础上,建议将纯音测听作为儿童听力筛查的主要手段,并建议将听力筛查频率定在1 000、2 000和4 000 Hz 3个频率,以20 dB HL作为筛查基线,任何单一频率听阈超过20 dB HL即视为没有通过听力筛查;另外,建议联合使用声导抗和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1]。纯音测听需要受试儿的配合,适用于能够配合的大龄儿童,同时纯音测听对测试人员、设备和环境要求较高,且耗时较长,不适合幼儿园大规模的听力筛查;声导抗是检查中耳功能的主要方法,不需要儿童的配合、检查结果客观准确、耗时短暂、操作简便,但不能反映受试儿的听力水平,不适于单独作为儿童听力筛查的方法;耳声发射可以反映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具有快速、简便、无创、可靠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李晓璐等[5]使用TEOAE对317例(634耳)5~12岁儿童进行听力筛查,并用耳镜、纯音测听和鼓室导抗图作为“金标准”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通过TEOAE听力筛查的600耳中,有589耳通过“金标准”测试,特异度为98%;而未通过TEOAE听力筛查的34耳中,24耳被“金标准”测试证实为存在听力损失,另10耳虽然纯音测听和鼓室导抗图结果正常,但耳镜检查有不同程度耵聍栓塞,考虑是未通过TEOAE筛查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TEOAE用于儿童听力筛查有较高的敏感性。

本研究使用TEOAE对616例3~6岁儿童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率为10.71%,与邹凌等[6]报道的10.2%接近,高于李晓璐等[5]报道的5.36%,分析可能与测试前没有清理外耳道耵聍有关。实际工作中,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多由社区儿童保健医生执行,而且大多在幼儿园进行,不具备清理外耳道耵聍的专业技能和条件;出于此种考虑,为了探讨耳声发射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本研究在听力筛查前不作外耳道清理;美国儿童听力筛查指南提出儿童听力筛查未通过率应不超过5%~10%,本研究基本达到要求。另外,3、4、5岁和6岁各年龄段的未通过率分别为14.61%、11.60%、9.52%和8.82%,虽然不同年龄段儿童听力筛查未通过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未通过率有下降的趋势;分析原因可能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步下降有关,研究显示[7],90%的学龄前儿童有过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史,而6个月到4岁间为高发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耳和咽鼓管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完善,机体防御能力提高,故随年龄增长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逐渐下降。

由于儿童听力筛查方法、诊断标准各不相同,且研究对象的年龄也不尽相同,较难获得儿童听力损失确切的发病率。Swart等[8]对2 430例5~15岁儿童进行耳部疾患和听力筛查,结果发现耵聍栓塞的发病率为7.4%,急性中耳炎的发病率为3%(1.7%有传导性听力损失),慢性中耳炎的发病率为2.1%(0.5%有传导性听力损失),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0.8%(单侧0.53%,双侧0.27%)。徐静等[9]对183例2~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听力筛查,结果发现1.1%的儿童有耵聍栓塞,2.7%为传导性听力损失(2.2%由分泌性中耳炎引起),2.7%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单侧1.1%,双侧1.6%)。本研究16例未通过听力筛查并接受听力学诊断的儿童中,8例(50%,8/16)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其中5例伴轻度传导性听力损失),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耵聍栓塞5例,占31.25%(5/16);3例听力正常,未发现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由此可见,学龄前儿童外中耳疾病及由此导致的传导性听力损失最常见。

学龄前期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高,90%的学龄前儿童有过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史,大多数分泌性中耳炎可在3个月内自行消退,但却有高达30%~40%的复发率,并且5%~10%的患儿病程可持续1年或1年以上[7]。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多不明显,通常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不能及时就诊;一旦迁延或转为慢性,可以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对儿童言语认知发育造成影响;儿童听力损失对言语、学习和社交等方面的影响,取决于听力损失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10],因此,对学龄前儿童定期进行听力筛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听力损失,可最大程度地减小听力损失带来的影响。

要做好儿童听力筛查,筛查后的转诊和随访不容忽视。本研究中,66例未通过听力筛查的儿童,虽经反复动员,只有16例转诊接受了听力学诊断检查,转诊率仅24.24%(16/66),其原因主要与家长受教育程度和重视程度、交通路途等因素有关;可见,提高家长对儿童听力的关注,建立便捷有效的转诊流程和随访机制,有助于做好儿童听力筛查;但如何提高筛查未通过儿童的转诊率值得进一步探讨。另外,本研究未发现1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能与研究样本量不足、以及未通过听力筛查儿童的转诊率较低、进入听力学诊断程序人数太少有关,导致结果出现相对偏倚,下一步拟继续增加样本量,并努力提高转诊率。

1 American Academy of Audiology. American Academy of Audiology Childhood Hearing Screening Guidelines.http://www.cdc.gov/ncbddd/hearingloss/documents/AAA_Childhood_Hearing_Guidelines_2011.pdf

2 杨亚利,黄丽辉.儿童听力筛查研究进展[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49:42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儿童眼及视力保健等儿童保健相关技术规范的通知(卫办妇社发[2013]26号)[S].2013-04-09.

4 卜行宽,刘鋋.世界卫生组织预防聋和听力减退工作情况介绍[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0,3:237.

5 李晓璐,卜行宽,Carelie D.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在农村学龄儿童听力筛查中的应用[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6,14:97.

6 邹凌,蔡娟,杨馨婷.7917例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3,11:108.

7 Williamson IG, Dunleavy J, Baine J, et al. The natural history of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three-year study of the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of abnormal tympanograms in four South West Hampshire infant and firstschools[J]. J Laryngol Otol, 1994, 108:930.

8 Swart SM, Lemmer R, Parbhoo JN. A survey of ear and heating disordersamongst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grade 1 schoolchildren in Swazilan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1995,32:13.

9 徐静,郑芸,梁传余,等. 183例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结果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4,12:258.

10 Moeller MP. Early intervention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in children who are deaf and hard of hearing[J]. Pediatrics, 2000,106:E43.

猜你喜欢

耵聍中耳炎发病率
哪些原因可以引起中耳炎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为什么会有耳垢?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耵聍栓塞怎么办
耳屎的麻烦:耵聍栓塞
儿童患感冒,小心中耳炎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掏耳后听不清,是耵聍栓塞吗
警惕不疼的中耳炎